APP下载

布地奈德、沙丁胺醇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临床效果观察

2019-10-28刘春妮曾彤华陈文海吴河凤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17期
关键词: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布地

刘春妮 曾彤华 陈文海 吴河凤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广西北海 536000

表1 两组患者临床体征以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

表1 两组患者临床体征以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

组别 胸闷消失时间 气急消失时间 咳嗽消失时间 哮鸣音消失时间比对组(n=35) 5.3±0.8 4.7±0.8 8.8±1.9 6.6±1.9探讨组(n=35) 3.1±0.7 2.3±0.6 5.0±1.4 4.2±1.6 t 8.6632 7.2736 12.0283 10.3847 P 0.0017 0.0184 0.0025 0.0152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咳嗽、喘息、气促等,引发因素主要包括黏液分泌增多、黏膜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等,当前临床上尚未根治方法,治疗原则在于使患者气流受限以及临床体征得到缓解并使患者肺功能得到改善,防止出现哮喘急性加重现象,因此,必须为患者提供高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1]。本研究旨在分析2017 年6 月~2018年6 月我院收治的70 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应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 年6 月~2018 年6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70 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病情均与《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相关诊断相符,临床表线包括双肺有哮鸣音等,排除意识障碍或者认知障碍患者、伴发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患者、有药物过敏史患者、哺乳期或者孕期患者、治疗前应用过糖皮质激素等可能对本研究结果产生影响的患者[2]。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比对组(n=35)和探讨组(n=35),其中,比对组男19 例,女16 例,年龄28 ~69 岁,平均(48.9±6.7)岁,病程10 个月~7 年,平均(3.4±0.9)年,探讨组男20 例,女15 例,年龄28 ~70 岁,平均(49.4±6.4)岁, 病程8 个月~9 年,平均(3.7±0.5)年。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为所有患者提供抗感染以及吸氧治疗,同时实施茶碱类药物以及祛痰等常规治疗[3]。在此治疗基础上比对组患者实施布地奈德气雾剂(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H20030106)及沙丁胺醇气雾剂(黑龙江天龙药业有限公司,H23020370)治疗,沙丁胺醇气雾剂每次2 喷,每日4 次,早晚各应用1 次布地奈德气雾剂,每次用量为80μg,探讨组患者应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联合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11021802)治疗,沙丁胺醇、布地奈德应用频率以及剂量同比对组患者,分别于早晚各应用1 次异丙托溴铵气雾剂,症状较轻患者每次用量为200mg,症状严重患者每次用量为400mg。两组患者均4 周为1 个疗程,持续治疗3 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均需根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以及用药后具体反应对应用剂量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取得最佳用药效果[4]。

1.3 观察指标

记录和对比两组患者胸闷、气急、咳嗽、哮鸣音等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检测和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变化情况,主要包括峰值呼气流速(PEF)、FEV1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安全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体征以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探讨组患者胸闷消失时间、气急消失时间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比对组患者,各项观察项目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PEF 占预计值、FEV1/FVC、FEV1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探讨组患者各项观察项目数据值均明显高于比对组患者,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用药安全性比较

比对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共计8 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2.86%,探讨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共计3 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57%,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属于临床多发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病理改变包括支气管内产生大量分泌物、微血管通透性明显加大、纤毛细胞脱落以及气道黏膜下组织水肿等。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由于黏膜肿胀、黏液分泌量增多、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等,易引发咳嗽、胸闷、气急、喘息等临床症状[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组别 PEF占预计值(%) FEV1/FVC(%) FEV1(mL)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比对组(n=35) 5.8±1.5 8.2±2.3 7.0732 0.0284 64.7±8.6 76.9±8.0 11.2846 0.0071 1265.1±83.9 1498.4±79.3 23.5932 0.0085探讨组(n=35) 5.7±1.6 11.7±2.2 12.3961 0.0073 64.8±8.5 84.6±7.8 23.2346 0.0171 1267.2±82.9 1782.4±80.3 29.2142 0.0137 t 1.3982 9.0276 0.9663 16.0872 2.0875 21.2083 P 0.0820 0.0294 0.0729 0.0161 0.0638 0.0087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吸入疗法可经患者吸气动作将药物输送至气道以及肺泡等部位,可对上述部位相应受体以及感受器产生刺激作用,从而使疗效获得直接发挥[6-9]。作为临床常用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可使气道内腺苷酸环化酶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还可激活蛋白激酶并促进肌蛋白轻链激酶磷酸化,从而取得气道平滑肌松弛效果,该药物在促进患者低氧血症改善等方面疗效显著,但是抗炎效果不佳[7-12]。

布地奈德可增强内皮细胞,保持平滑肌细胞以及溶酶体膜的稳定性,有效抑制免疫答应,减缓抗体以及抗原结合时酶促过程,可抑制支气管收缩物质的合成与释放,从而降低平滑肌收缩功能,改善患者肺功能[13]。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联合应用不但能够对患者磷脂酰肌醇激酶得到刺激,使糖皮质激素得到激活,同时还可使相关蛋白功能获得增加。异丙托溴铵属于M 受体拮抗剂,具有理想的大小气道舒张作用,能够使气道黏液分泌量得到减少,有助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14]。

此次研究中,治疗后探讨组患者胸闷消失时间、气急消失时间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比对组患者,探讨组患者PEF 占预计值、FEV1/FVC、FEV1各项观察项目数据值均明显高于比对组患者,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比对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2.86%,探讨组患者总发生率为8.57%,探讨组患者用药安全性明显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王鹏程等人研究[15]表明,应用沙丁胺醇治疗的患者PEF 占预计值为(8.39±1.96)%、FEV1/FVC 为(77.12±9.33)%、FEV1为(1429.68±99.72)mL,应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联合治疗的患者PEF 占预计值为(11.88±1.87)%、FEV1/FVC 为(84.40±7.69)%、FEV1为(1667.46±97.71)mL,与此次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应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联合治疗可使其肺功能得到更加明显的改善,同时能够缩短其临床体征消失时间,加快缓解病情给患者身心带来的痛苦和不适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并显著提升其生活品质。

猜你喜欢

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布地
特布他林以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效果分析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孟鲁司特结合沙丁胺醇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预后的影响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机械振动排痰治疗喘息性肺炎临床分析
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老年慢阻肺的临床效果
溴化异丙托品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在成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的应用
异丙托溴铵联合舒利迭治疗重度哮喘的疗效分析
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
异丙托溴铵雾化液能否用于儿童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与沙丁胺醇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