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下水泵电气故障分析在点检管理中的应用

2019-10-26张建伟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9年17期
关键词:润滑脂水泵电缆

张建伟

(攀钢攀枝花铁矿,四川攀枝花 617000)

0 引言

设备点检是设备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攀钢矿业公司攀枝花铁矿尖山采场由露天转为地下开采后,分别在胶带斜井安装了4 套水泵机组,将井下涌水排向地面,再经过污水站净化处理送到地面,用于尖山露天复绿灌溉和兰山采场防尘洒水。井下设备除了具有机电设备的共性外,还具有井下作业的特殊性。针对这两方面因素,点检员应结合井下设备运行特点,在点检过程中做好故障统计,完成数据积累。这些数据对于点检员准确掌握设备技术状态和劣化趋势,及时采取对策,延长设备寿命,确保企业安全正常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作用。

1 阶段故障统计

如图1 所示,井下水泵机组与底座分离,通过联轴器将多级离心泵和电机联接,基本组成还包括电缆、控制柜和变压器等设施。攀钢矿业公司逐步推行点检定修后,由于点检员对检定修的内涵理解不深,尤其对地采设备的性能还没完全摸清,井下水泵的点检标准制定,在参照通用技术标准的同时,把检修故障频次作为关注重点,做好运行状态、日常隐患及主要故障记录,对检修故障进行统计。通过归纳分析提出改善措施,以避免重复故障反复出现,杜绝设备事故发生。

以2015 年7 月至2017 年12 月为时间段,对井下排水泵故障分类进行统计,计算出各种故障所占比例(表1)。

图1 井下水泵机组简图

表1 井下排水泵故障原因统计(频次)

从表1 可以看出,总故障数中机械故障占49.69%,电气故障占50.31%。电气故障超过一半,其中电机故障占总故障数的26.85%,电缆故障占总故障数的18.98%,说明电气故障中,对井下水泵影响最大的是电机,其次是电缆。

对比推行点检定修前3 a 井下水泵机组电气故障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电气部分电机故障和电缆故障所占比例始终较高,且井下水泵电机故障主要是电机绕组故障和电机轴承故障。占比分布见表2。

表2 井下排水泵电气故障统计

2 统计数据分析

2.1 电机绕组故障

实际运行中,绝大多数电机故障是因为电机绕组匝间短路、相间短路或对地击穿引起的,电机解体后反映出的故障现象见表3。

井下电机受材料性能、制造工艺控制、运行安装环境等综合因素影响,绝缘材料很容易老化和击穿,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

(1)一般情况下,井下温度随井深的增加而升高,井下空间密闭温度较高,绝缘材料的绝缘等级选择如果没有达到要求,将加速绝缘材料的老化,击穿电压也会跟随周围介质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2)控制系统的保护整定调整不合理,在电机出现单相或堵转时绝缘层承受大电流冲击,因而发生过热烧毁。

表3 电机绕组故障统计

(3)搬运施工过程中,由于储存、碰撞、敲击等产生机械损伤造成击穿强度降低。

(4)电机接线处等部位受到水泵运行的强烈振动,对绝缘强度和击穿强度造成影响。

(5)长期处于含湿热空气、腐蚀气体的井下,加速了绝缘材料的老化。

(6)因密封失效,水管漏水喷溅,电机内部进水,导致绝缘层被击穿。

(7)因水位下降、进水口卡堵等原因供水量不足,导致散热条件变差,击穿强度下降。

(8)老旧型号电机能耗过高,发热较大。

2.2 电机轴承故障

电机运行时,经常有轴承过热现象发生,需要及时判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防止电机进一步损坏。电机轴承故障统计见表4。

轴承发热是异步电动机最常见的故障现象,经常造成润滑脂稀释渗漏,甚至损坏轴承。分析电机轴承过热的原因主要包括:

(1)润滑脂在井下久存变质,或者有灰尘、异物等杂质混入。

(2)日常操作维护不规范,导致电机轴承运行中缺油干摩。

(3)选用了不适合井下高温、重负荷、长时间运行环境的润滑脂。

(4)运行中的电机轴承损坏,造成轴承过热。

(5)机组底座变形,导致中心不正引起轴向窜动,轴承敲击或轴承受挤压。

(6)因电机轴与离心泵轴不同心,轴向或径向负载过大等。

表4 电机轴承故障统计

2.3 动力电缆故障

电缆故障主要有外力损伤、绝缘湿度、化学腐蚀、长期过负荷运行、电缆接头故障、温度和环境等。电缆故障多表现在不同部位的烧损。其分布见表5。

电缆故障集中体现在动力电缆上,且故障比例较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

(1)受井下腐蚀性介质的长期侵蚀,造成保护套损坏,绝缘层老化加速。

(2)井下高温潮湿,导致水泵电缆绝缘材料失效。

(3)电缆由于振动引起的碰撞、挤压、弯曲等因素,出现绝缘层损坏而过早失效。

(4)电路控制出现故障、保护整定值参数变化,使电缆长时间承受大电流发生过热,加速绝缘塑料老化乃至被击穿。

(5)安装过程中意外擦伤电缆,机械牵引拉电缆时,使电缆表面出现小孔或裂纹。

表5 电缆故障统计

(6)地面沉降引起的张力过大,中间接头或导线断裂。

3 故障分析在点检管理中的应用

3.1 参照原因分析调整岗位点检内容

全员参加设备管理体现在点检工作中,就是把设备管理人员、生产操作人员和检修作业人员有机地组织起来,构筑成5层防护体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参照故障原因分析,对经常出现的重复性故障进行梳理,将一般性故障的检查添加到岗位点检内容,岗位操作人员随时观察并根据现场实际进行处理。地采矿山井下高温是造成电机绕组、轴承、电缆恶化的关键因素,如果仅靠点检员的周期性检查,上下井爬一趟就需要2 h,及时性更难保证。为此,专门给岗位点检增加了测温内容,为操作人员配备手持式红外测温仪,在提高操作人员岗位技能的同时,激发岗位人员管好设备的使命感,保证井下水泵电机稳定运行。

3.2 参照原因分析调整设备维护保养项目

设备的维护保养包括日常维护、定期保养以及润滑冷却等内容,是设备维护的基础工作。参照故障原因分析,可以通过清扫、润滑、调整等方式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使设备达到整洁、坚固、安全等完好标准。以前,井下水泵电气清洁的重点在设备的外观清扫擦拭、控制盘内线路的清洗,针对动力电缆故障率较高的问题,又扩展到电缆外观、接头等部位,同时根据运行情况对断相和短路保护进行调整。井下环境温度明显高于外界,电机运行时轴承最高允许温度为95 ℃,轴承温度过高,如果处理不及时将烧坏轴承。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数是润滑不到位造成,但也不排除注油过勤,润滑脂填充量过多,使轴承摩擦转矩增大而发热。考虑井下环境密闭,减少每次的润滑脂用量,增加润滑频次,并重新选用蓝色耐高温锂基润滑脂,替换通用2#锂基润滑脂。

3.3 参照原因分析调整维修作业标准

维修作业标准作为点检定修“四大标准”之一,对作业方法、作业顺序、技术要点及危险源辨识等项目进行了具体规范。但定了标准后,有时却做不到,这就需要不断改进、调整维修作业标准。因此,参照故障原因分析,可以不断优化维修资源配置,规范维修作业人员的维修行为和作业要求,提高维修质量和效率,增强维修人员分析判断和处理故障的能力。对于出现故障概率高的重要电气部位,在检修规程中要进行明确。为保持电气部件的初始参数,尽量在定修时将水泵机组运到井外厂房检修。由于需动用卷扬、吊车等设备,工作量大,维修前必须按照分析确定的定修周期编制设备定期计划。一般将定修周期细化到月,以逐步减少事后维修工时,增加预防维修工时,通过作业标准化降低修复时间。

3.4 参照原因分析调整备件库存管理

科学合理地储备备品备件,能有效提高维修质量、减少停修时间,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库存管理是一项专业而复杂的工作,需要随时进行动态分析统计,摸清消耗规律,既合理储备又不能出现积压。参照故障原因分析,可以提前做好预判,在满足安全生产需要的前提下,确定储备品种、形式和定额,提高备品备件利用率。电机或电缆绝缘结构发生击穿,往往是电、热、放电及机械振动等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特殊使用环境中,绝缘材料的选型特别苛刻,不仅要考虑绝缘材料的耐热等级,还要选择合适的耐压等级,针对井下工作环境复杂、恶劣的特点,重新选用高等级的0.6/1 kV 电缆,对原有450/750 V 电缆作降库处理。电机长期不间断运转,温度过高的原因很多,其中电机型号老旧,效率低能耗高也是不可忽略的原因,结合电机淘汰目录,淘汰原Y2-315M-2 型电机,新增YE2-315M-2 型电机,防止运行状况的恶化。

4 结语

井下排水泵是保证地采安全作业、尤其是防止雨季大水淹井的关键设备。为保证井下排水泵始终处于良好状态,点检员在点检定修推进过程中,坚持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及时掌握水泵运行状态,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点检工作的差距,合理安排检修项目和检修周期,设备的缺陷、故障能及时得到处理,生产影响时间明显降低。设备维修已由“事后维修”向“事前预防”转变,防止了生产设备的意外损坏,节省了维修成本和其他相关费用,确保排水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猜你喜欢

润滑脂水泵电缆
某型水泵旋转系统故障分析
凝结水泵全系列优化改进
2020年中国润滑脂生产情况调查报告
水泵节能改造在昆钢的应用实践
自动润滑脂系统在挖泥船上的应用
2018年中国润滑脂生产情况调查报告
海底电缆——将世界连接起来
高温超导电缆
一种减磨性能优异的复合铝基润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高温超导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