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
2019-10-26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453000李天超
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453000)李天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随机抽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86例小儿腹泻患儿。随机分层分组法分组,各43例。A组男30例,女13例;年龄3个月~8岁,平均(3.56±1.11)岁;病程1~7d,平均(4.25±0.84)d。B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3个月~8岁,平均(3.51±1.08)岁;病程1~8d,平均(4.31±0.90)d。两组临床资料保持同质性。
1.2 方法 B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病情监测、家属口头或纸质材料宣教、基础护理等。A组则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内容包括:(1)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成立专业的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临床经验丰富的儿科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患儿入院后全面了解其基本情况,评估护理重点和难点,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告知家属临床护理路径目的、方法、流程等,使其知情配合。(2)护理措施。①入院当天:热情接待,主动介绍病区环境、规章制度、陪护探视、作息时间、主治医师、责任护士等;以儿童化语言与患儿交流,态度亲切,营造良好第一形象,消除患儿陌生感、不安感;全面评估患儿病情,观察大便次数、形状、排尿情况等。②入院第2d:协助患儿完善各项检查,检查前告知患儿、家属检查项目、方法、配合要点等,耐心安抚患儿;以面对面讲解、幻灯片、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积极主动与患儿沟通,耐心安抚,并做好家属心理干预,获得其支持和理解,并协助患儿配合治疗、护理操作。③入院第3d:加强病情监测,观察排尿、排尿、精神、体温等变化情况;观察患儿哭泣时是否无泪、眼窝是否凹陷、皮肤弹性、口唇、口腔黏膜等,预防脱水。④入院第4d到出院前:完善病情监测;母乳喂养者尽量缩短每次哺乳时间,以缓解患儿胃肠道负担;6个月以内者暂停辅食;6个月以上者保持原有辅食习惯,尽量多食用面条、稀粥等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非母乳喂养者多食用米汤、豆浆、发酵奶等,鼓励尽早进食,预防营养不良。定时以柔软湿纸巾擦拭患儿臀部,确保皮肤干燥、清洁,预防红臀、尿布疹等并发症。⑤出院时:协助办理相关出院手续,进行出院康复指导,叮嘱家属督促患儿保持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避免肠道感染;随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加强户外锻炼,以改善免疫力、抵抗力。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止泻时间、住院时间及家属满意度。其中,家属满意度以自制问卷评估,最高100分。满意度随分值增加而提升。②观察两组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20.0分析。止泻时间等计量资料以()表示,以t检验。并发症等计数资料用直接或间接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干预后,A组止泻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家属满意度高于B组(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临床指标的对比()
附表 两组临床指标的对比()
组别 止泻时间(d) 住院时间(d) 家属满意度(分)A组 2.85±0.36 4.30±1.12 97.25±1.96 B组 4.00±0.58 6.22±1.03 92.03±2.00 t 11.047 8.274 12.224 P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并发症对比 A组无一例出现并发症。B组出现5例红臀,1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3.95%。两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多数小儿腹泻患儿年龄小,自制力较差,加上受病痛影响、对医院环境陌生,极易导致出现哭闹、挣扎等现象。故需加强此类患儿护理工作,以改善病情控制效果,提升满意度。
当前,较多研究证实小儿腹泻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价值高,符合患儿护理需求[1][2]。临床护理路径重视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评估其护理重点和问题,创建临床护理路径计划,完善护理流程,能克服常规护理随意性、盲目性较大的弊端。本次研究在A组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调查发现止泻时间、住院时间较B组更短,且家属满意度更高。这可能是因为,临床护理路径可促使各项护理工作有序进行,且护理流程更为标准化、全面化,能为患儿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有效控制病情;还重视加强患儿、家属心理干预,可营造良好护患关系,提升家属满意度。此外,A组无一例出现并发症,而B组发生率为13.95%。考虑与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措施更具针对性有关,可改善护理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患儿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需引起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