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县域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合作发展模式探析——以佛山市顺德区为例

2019-10-26蔺梦华甘子超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9年9期
关键词:顺德区顺德服务体系

蔺梦华,甘子超

(1.佛山市顺德图书馆;2.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1]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明确提出到2020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2017年,佛山市顺德区成为首批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18年,佛山市成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这样的形势下,顺德区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以下简称“三馆”)等文化机构相继投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1 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合作的可行性

1.1 共同的历史渊源

国际上,三馆的历史发展区别并不明晰,往往是两种或者三种综合为一体,直至近代,才逐渐形成三馆分立的格局。如,古代中国承担修史作用的“天府”和东汉时期的“兰台”,同时兼具图书和中央档案职能;民间的私人藏书楼也兼收图书和文物。[2]在历史的发展沿革中,三馆密不可分,有着共同的血缘关系。

1.2 统一的政策基础

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Library,Museum,Archive),通常被简称为LAM或者ALM。[3]国外关于三馆合作的研究和实践开始得较早。如,2000年英国成立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理事会(MLA—Resource),2003年美国修改《博物馆图书馆服务法》,国际图联在2008年发布《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协同与合作趋势》等,都给予了政策的保障和指引,大大促进了三馆合作的发展。

国内关于三馆合作发展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2012年相关论文的数量才有较为明显的增长,这与我国的文化政策发展时间相符。2012年,国家发布“十二五”时期改革发展规划,公共文化服务成为发展热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逐渐成为可见的目标和模式。2015年,佛山市印发《佛山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意见》《佛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2015—2017年)》;2015年,顺德区发布《佛山市顺德区创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佛山市顺德区创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方案》。这些文件政策确立了图书馆和博物馆为重要的公共文化建设机构,为三馆合作提供了地区性的政策保障。

1.3 相似的社会职能

2008年,国际图联发布《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协同与合作趋势》,[4]报告指出三馆都具有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保护历史、传播知识和教育大众的社会职能,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创新和学习、文化价值观的培养、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这些相似的社会职能成为三馆合作的重要可能性。

顺德图书馆和顺德博物馆的位置都在德胜文化广场,顺德档案馆在文化广场对面,占据了“地利”优势。市民的学习和参观往往同时走遍图书馆和博物馆,公众检索信息和查找本地文献往往同时前往图书馆和档案馆寻找资源。

1.4 更新的用户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信息检索、信息服务的需求不断发生改变;信息保存的方式和生命周期也在不断变化。这些变化给公共文化机构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管理体制的分散、使用方式的各自为政,已经背离了用户的“一站式”信息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迫切需要三馆打破障碍,展开更为密切的、深层次的合作。

2 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合作模式

2.1 合作的性质

根据学者李金芮、肖希明的研究,把三馆合作的类型划分为五类:①以政府机构为主导,多类型机构参与;②跨机构专门性组织综合持续管理;③成员自发组织的局部单位管理;④基于共同项目成立的跨区组织联盟;⑤合作机构全面结合。[5]顺德区的合作形式兼具两种的综合,属于自发性的、局部性联盟,即三馆出于促进资源互补、宣传推广和更好地满足公众文化需求,进行了顺德区域内的多项合作。

2.2 合作的内容

2.2.1 数字资源

三馆合作的最初项目和国内外LAM的研究和实践热点一致,开始于数字资源的合作。面对用户需求的变化和数字化技术的挑战,如何更好地为公众提供可以共享访问的数字文化资源成为三馆共同面临的挑战。顺德图书馆承担收集和保存地方文献并提供公共书目检索的职责;顺德博物馆负责提供数字化导览,展现馆藏文物;顺德档案馆也需要将珍贵历史文献数字化并长期保存。顺德图书馆和顺德档案馆在2017年尝试数字资源的合作,签订协议,将双方的电子文献资源进行了交换,具体包括古籍影印本、地方文献、自建数据库等,数量总计约5千册、光盘约100套,促进了顺德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2.2.2 人力资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多处提及“人力资源”,[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中也多次出现“人力资源建设”。[7]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人力资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和保障。

(1)队伍建设。由于三馆的用工模式存在一定差异,如政府人员、政府雇员、政府购买服务和临聘人员等,因此合作应主要集中在人员技能提升培训方面。例如顺德图书馆和博物馆联合举行培训班,内容包括窗口工作人员礼仪、管理人员的公共管理课程、公共文化服务政策讲座等,一方面节约了各馆经费,一方面增强了双方的学习交流。

(2)志愿者。志愿者现在已经成为图书馆和博物馆人力资源的有机构成,其态度和能力直接影响服务质量和社会形象,因此志愿者的培训和交流也是人力资源合作的重要方向。[8]顺德地区的优势在于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志愿者管理都已经纳入广东省志愿者服务平台——“i志愿”,志愿者队伍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理解较为深刻,有利于人力资源队伍的共享和交互发展。同时,顺德图书馆和顺德博物馆建立了联谊机制,两馆的志愿者每年定期进行共同培训和外出拓展训练,提升了整体素质,同时也扩大了自身的志愿者数量,提高了用户粘度和忠诚度。

2.2.3 宣传推广营销

(1)宣传策略。商议制定三馆共同认可的宣传策略是首要工作。顺德地区三馆通过会议研讨,确立宣传主题为顺德文史和公众活动,确定了工作人员,分别由三馆的副馆长作为各馆的主要负责领导,建立了相对稳定的跨部门工作小组。

(2)宣传渠道。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工具和渠道层出不穷。2018年7月开始,三馆达成微信公众号的宣传合作,建立微信工作群,在博物馆和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设立《兰台悦读》专栏,定期发布顺德档案馆的系统专题;同时,档案馆也及时转发图书馆和博物馆的重要活动。经过约4个月的运行,三馆的粉丝增长量环比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合作效益十分明显(见表1)。

表1 三馆微信公众号粉丝增长量对比表

(3)推广活动。2018年,顺德图书馆和顺德博物馆联合举办“第二届(2018)创意阅读节暨佛山秋色大舞台顺德专场活动”,主题为“品味阅读、多彩非遗”。2017年约3,000人次参与了首届活动,2018年约5,000人次参与活动,增长率为66.7%。联合推广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公众阅读行为和非遗宣传,实现了“1+1>2”的宣传效果。

(4)物理空间。三馆进行物理空间的合作,利用图书馆的展厅、博物馆的书画展厅,不定期进行陈列展览,宣传顺德历史和顺德文化的古往今来。

2.2.4 传统文化保护

在广东,粤语不单是表情达意的语言载体,由粤语衍生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如顺德话等)也是广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三馆的共同职能之一。

(1)顺德话推广。顺德档案馆开设《噏德就up》《开口讲方言,红包等你来》《顺德档案馆生日派红包》等微信游戏,用顺德话讲出“顺德档案馆生日快乐”等语句即可微信领取现金红包。顺德图书馆和顺德博物馆共同转发参与,提升公众知晓度。

(2)传统文化讲座。顺德图书馆和顺德博物馆利用自有的暑期青少年夏令营品牌活动,邀请档案馆的专家围绕本地方言、地方历史、李小龙名人传记等适合青少年群体的主题开展文化讲座,传播传统文化,培养孩子们对于历史和文化的兴趣。

3 存在问题

3.1 政府管理部门

现有的合作案例大多属于各馆的自发行为,开展的活动往往是不稳定的、片面的、暂时性的,缺乏有力的组织和协调部门。[9]以顺德区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例,资源和服务包含了图书馆和博物馆,缺少了档案馆,实际上顺德图书馆是顺德支中心,承担了资源建设的主要职责,博物馆的参与度就不高。同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创建中,主要考察了图书馆的指标,对于三馆的要求不同。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合作与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容易造成资源建设的不平衡和单一。

3.2 政策发展完善

近年来,我国政府将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地位,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法规,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笔者对国家层面的主要政策中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三个主题词进行了词频统计(见表2),发现图书馆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主体机构之一,博物馆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承担的职责少于图书馆,档案馆则是空白。这无疑会影响三馆在政府信息公开、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的合作。

3.3 数据建设维护

三馆在早期进行数字资源建设时,往往采用非标准化的信息资源描述机制和数据库格式,缺乏通用的数据标准和规则;同时,数据存储的网络访问和数据交换格式不一致,直接影响了数据的统一整合。[10]如果进行数据改造,又产生资金、人力和技术等成本问题,导致三馆现有的数字资源无法进行一站式平台建设。目前,档案馆提供给图书馆的电子文献因格式问题仅供部门内部保存,无法供公众检索利用。

3.4 知识产权保护

三馆对于各自的馆藏资源进行整合、联机存取时,需要保证得到知识产权拥有者的授权许可;制作副本、进行公众传播时,也要处理好知识产权问题。顺德图书馆在进行地方文献数字化时,部分作者拒绝将其作品数字化,部分作者提出数字化后仅可馆内固定IP查阅,不可复制、不可传播。因此,图书馆在和档案馆合作时,只可以提供部分电子书而非全集,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公众利用的完整性。

4 未来发展路径

4.1 用户需求调研

公共文化服务的本质是满足社会和公众的文化需求,那么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者的三馆应根据需求导向理论,开展用户需求调研和分析,避免闭门造车,敢于打破以往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可以通过在线调查、用户问卷、第三方评估、社会绩效评价等多种渠道,运用大数据分析的方式,找出公众最需要的服务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表2 公共文化政策中“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主题词统计表

4.2 资源整合分析

掌握用户需求后,应对三馆的资源进行梳理和分析,找出最合适的空间资源、人力资源、营销资源、数字资源等。空间资源的整合主要利用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开放性;人力资源的整合主要利用培训、交流等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营销资源的整合主要通过品牌活动、营销渠道的集团合作;数字资源的整合是技术性最强的部分,也是有着长远意义的部分,必须强调数据格式、数据长期保存以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4.3 搭建联盟框架

由于国内政府管理体制的限制,联盟无疑是目前更为合适的三馆合作模式。三馆可以通过战略协议的方式确立地区性的联盟框架,针对用户需求,探索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格式,制定技术标准和内容选择准则。同时,设立工作机制,建立日常的运作模式,采取扁平化的管理方式。[11]

4.4 建立评估体制

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普遍存在着重视效率、轻效果的问题,容易出现“一锤子买卖”的现象,缺少对于合作效果的评估体系,导致三馆合作的后续发展动力不足。因此,需要引入评估指标,对于三馆合作的内容设立具体的可视化指标,定期进行评估,作为调整修订合作方案的依据。

猜你喜欢

顺德区顺德服务体系
在公园观昆虫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君兰中学
7.1声道定制影院+KTV案例 顺德华侨城
世界美食之都——顺德
城市级APP“i顺德”即将上线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3KC佛山市顺德区展翼家具有限公司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谈高中数学抽象教学*
——以《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为例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