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幽门螺杆菌的十问十答
2019-10-25郑培奋陈礼鹏
郑培奋 陈礼鹏
幽门螺杆菌的定义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是1982年由澳大利亚医师Marshall和Warren在一个带有偶然性的机会下从胃活检标本中分离培养出来的,至今已30多年。幽门螺杆菌是定植于胃内的一种致病菌,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够在胃里生存的细菌。它会分泌空泡毒素使得胃黏膜上皮细胞坏死凋亡,或通过关闭机体胃黏膜细胞的能量产生来抵御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从而诱发胃炎、胃溃疡和胃癌等疾病。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机构把它定為Ⅰ类致癌源。
幽门螺杆菌是怎么感染的
我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很高,据统计有约50%的人群感染。具体的传播途径目前并不完全明确,首先考虑是通过口—口途径、粪—口途径传播。
口—口途径是幽门螺杆菌传播的一种主要方式,随胃上皮细胞脱落的幽门螺杆菌可存活在胃液中,通过胃—食管反流可进入口腔,滞留在牙菌斑中,通过唾液传播感染,所以一起吃饭、接吻、使用不洁餐具、唾液传播等都有可能传染幽门螺杆菌,特别是大人将食物嚼碎了喂小孩,容易将幽门螺杆菌传染给小孩。
粪—口途径传播的根据是胃黏膜上皮更新脱落快,寄居其上的幽门螺杆菌必然随之脱落,通过胃肠道从粪便排出,污染食物和水源,健康人食用后被传播感染。
除此之外,我们仍需关注幽门螺杆菌的家庭内传播。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家庭内聚集现象,家庭内的人—人传播可能与家庭成员的密切接触、家庭成员共同享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遗传易感性、家庭成员暴露于共同的传染源有关。因此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防及治疗,对整个社会控制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有重要的意义。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哪些疾病相关
1.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道疾病的关系:
(1)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超过95%,其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可引起浅表性胃炎、弥漫性胃窦炎和多灶性萎缩性胃炎。
(2)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通过定植于十二指肠内的胃化生上皮,引起黏膜损伤,并导致十二指肠溃疡形成。据报道,80%~100%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3)胃癌: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幽门螺杆菌感染列入胃癌的第一级致癌因子,致病机制可能包括细胞凋亡、基因突变、环氧化酶-2的表达等。但同时我们也要知道,幽门螺杆菌感染不是胃癌唯一的致病因素,是其中最重要的风险因素,感染幽门螺杆菌不一定会得胃癌,但必须警惕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发生胃癌的风险。
(4)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胃MALT淋巴瘤):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MALT淋巴瘤的重要病因,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胃MALT淋巴瘤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90%以上,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治愈早期胃MALT淋巴瘤。
(5)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的胃黏膜炎症可导致胃感觉和运动异常,是其中的因素之一。
(6)肠易激综合征:有研究发现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使用直肠球囊恒压扩张而产生腹部不适症状主要发生在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中,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参与引发患者的肠易激综合征,但这一结论目前尚未得到证实。
(7)胃食管反流病:有关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关系各家报道不完全一致,有学者认为其影响机制可能与如下几方面有关:(a)影响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b)影响胃酸分泌,使胃内pH降低;(c)减少以胃体部炎症为主的患者的胃反流潜力而使敏感人群避免胃食管反流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8)结肠息肉:近年来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可能与结肠癌、结肠息肉的发病有关,但尚无定论。
2.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道外疾病的关系:部分研究报道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道外疾病呈一定相关性,但仍需大宗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主要有以下疾病:
(1)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
(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冠心病。
(4)脑梗死。
(5)慢性荨麻疹。
(6)肝硬化。
(7)胆囊结石的形成。
(8)糖尿病。
(9)妊娠呕吐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症状
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没有特异性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为上腹疼痛、早饱、口臭、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部分患者可毫无症状,仅在健康体检时被发现感染。
如何检测幽门螺杆菌
1.侵入性检测方法
2.非侵入性检测方法
哪些人需要检测幽门螺杆菌
1.强烈推荐进行检测:
(1)所有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既往有消化性溃疡病史、MALT淋巴瘤或者有内镜下早期胃癌切除术病史的患者。
(2)正在服用阿司匹林或NSAIDs药物的患者,特别是既往有消化道出血病史的患者。
(3)对消化不良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时,应同时进行胃黏膜活检评估幽门螺杆菌感染。
2.有条件的推荐进行检测:
(1)小于60岁无预警症状、不明原因的消化不良的患者。
(2)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的患者。
(3)患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
根除幽门螺杆菌的适应症
1.强烈推荐根除:
(1)消化性溃疡(不论是否活动和有无并发症史)。
(2)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2.推荐根除:
(1)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
(2)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烂。
(3)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胃次全手术切除。
(4)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
(5)胃癌家族史。
(6)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
(7)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
(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9)其他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如淋巴细胞性胃炎、增生性胃息肉等。
(10)证实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如何根除幽门螺杆菌及根除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1.如何根除:目前含铋剂的四联疗法已成为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一线治疗方案,所谓“四联”即抑制胃酸的药物(质子泵抑制剂)、两组抗生素以及铋剂,每日2次,连服10日或14日,根除率达90%以上。但是不同地区的耐药率、经济条件及药物的可获得性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因此治疗方案选择各不相同,如果联合药敏试验结果实施个体化治疗能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
另外,从微生物学角度来看,幽门螺杆菌存在螺旋型、球形变异型及长丝体三种形态。研究表明,甲硝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三种抗生素都能诱导幽门螺杆菌的球形变异,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尽管阿莫西林对螺旋型幽门螺杆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杀菌作用,但对球形幽门螺杆菌的杀菌作用非常弱。为了成功地治愈幽门螺杆菌,不仅必须根除螺旋形式,而且须清除球形变异菌,因此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彻底清除幽门螺杆菌,需要基础、临床和药学协作进行深入研究。
2.根除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1)服药需遵医嘱,如根据自行判断而擅自停药,根除治疗不但不会成功,可能还会产生幽门螺杆菌耐药菌株。
(2)治疗中,即使胃部症状有所好转,也要坚持服药。
(3)根除治疗中,可能会出现软便、腹泻以及味觉障碍等副作用,部分患者会有大便发黑、尿色发黄等表现,如出现以上症状,无需过分担心,可咨询医师。
(4)根除治疗中吸烟及饮酒会妨碍治疗结果,治疗过程中应禁烟禁酒。
(5)根除治療前需停服质子泵抑制剂不少于2周,停服抗生素、铋剂等不少于4周。
根除治疗后何时进行复查
根除治疗疗程结束后,停药4周以上再复诊,复查尿素呼气试验,判定根除疗效。若呼气试验阴性,判定根除成功;若呼气试验阳性,建议必要时给予二次根除治疗,有条件者可行胃镜活检标本的分离培养检测,进行药敏试验,从而提高根除率。
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感染性比较强的细菌,一般是不可以自愈的,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学会预防,理论上疫苗的预防效果最好,但是目前幽门螺杆菌疫苗还在实验阶段,没有在临床上使用,可通过以下措施降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
1.注意卫生:共餐易感染幽门螺杆菌,这是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建议居家中搞好卫生,采用公筷制等。
2.注意饮食定时定量,营养丰富,应选用易消化、含足够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稀饭、牛奶、软米饭、鸡蛋、瘦肉、豆制品;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3.限制多渣食物,应避免吃油煎、油炸食物以及含粗纤维较多的食物。这些食物粗糙不易消化,会引起胃液大量分泌,加重胃的负担;忌过饱,忌生冷酸辣的食物,忌烟熏、腌制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