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19-10-25陈倩

关键词:碎片化学习自主学习新媒体

陈倩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现代高校素质教育中最基本内容。本文构建大学生碎片化学习评价指标,通过实地调研,总结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路径和大学生自主学习效率的提高对策进行探索,为高校大学生有效使用新媒体学习资源提出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自主学习;碎片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8-0133-03

新媒体环境中,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实现自学能力的提升。新媒体环境创造的开放的学习时间、目标、内容等可以激发教师的学习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提升,改变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观念,形成终身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从而平衡学生个体间差异。因此,自主学习不仅符合培养社会型人才的要求,而且对高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如何通过新媒体获取有效的学习资源,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界不可回避的课题。本文以芜湖大学生为例,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结合新媒体环境的特点,探讨大学生自主学习效率的影响因子,分析大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为培养大学生有效使用新媒体学习资源构建大学生自主学习长效机制提供参考。

一、构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评价指标

(一)评价指标的理论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是人本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始终秉承人本主义精神,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不断发展自我的动力。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自主学习的思想。皮亚杰认为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要以自己的人生阅历、生活经验为依据,积极建构并不断获取新知识。

(二)评价指标的基本结构

自主学习评价指标的理论依据是依据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非正式学习理论,依据碎片化学习的特点,结合文献研究和人物访谈,整理本次调研结果,得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评价指标的基本结构应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资源、学习交互和学习管理,如上表所示。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自主学习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髙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而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的匹配度有待加强。当前的教育模式处于由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过渡期,无法完全实现新媒体环境下的碎片化学习。互联网技术带来的科技创新、知识爆炸和信息更迭等优势,然而调查发现,真正主动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有效学习的学生很少,大学生普遍缺少主动的自主学习意识,学习效率低下。

(二)自主学习目标模糊

我国高校的育人理念是鼓励大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性,另一方面也导致一部分同学迷失了学习目标,缺少系统的规划和合理的时间管理,无法有效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自主学习,部分高校学习课件存在内容陈旧、形式枯燥等问题也是造成学习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对于大学新生而言,刚刚从高中应试考试中走出来,仍然处于被动式的知识传输当时,依赖老师的指引和安排,缺乏自主学习的规划意识和学习动力,久而久之,就会养成懒散的学习态度。

(三)新媒体知识欠缺

信息时代创造了新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很多大学生缺乏对新媒体的准确认知和有效运用,导致他们不能有效利用新媒体资源进行学习。新媒体技术具有资源丰富、检索快捷、更新迅速等特征,然而许多大学生只看到休闲娱乐、生活便捷这些优势,就会失去新媒体这一有效学习资源。若大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仍然全部依赖课本上的知识,忽视新媒体资源查询方便、更新迅速的特点,也不关注信息化时代日新月异的新知识,那必定会落伍时代发展的步伐。

(四)自主学习有效资源匮乏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但是很多大学生认为当下利用新媒体学习存在诸如有效学习资源有限、查找过程复杂、专业性知识匮乏等问题,这就造成很多学生不愿使用新媒体进行自主学习。据发现,目前新媒体环境下自主学习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网络学习资料忽视了小屏幕呈现的特点,出现显示内容不完整、链接显示有权限等问题,导致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效率较低。目前,电子书籍和一些网上APP受到大学生的追捧,但是著作版权法的修改致使电子书籍逐渐实现收费制度,这会对大学生进行网上学习带来很大挑战。

三、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探讨

(一)更新自主学习理念

首先,要求学生树立终身自主学习的理念,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激发自身渴求知识的欲望和上进心,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自主学习观念得到了改善,才能更加高效地完成和配合老师的教学。其次,教师应更新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动力,同时注意教学方式和技巧的使用,有针对性地开展翻转课堂、课外实践等活动,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观念。现代社会纷繁复杂,大学生步入工作岗位会面临很多挑战,必须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吸收先进的理念及知识,来满足社会对个体的髙标准化要求,自主学习能力对个体而言非常重要。高校只有培育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素养,才是大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取得长远发展的根本保障。

(二)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首先,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通过不断强化学生的内在目标,保持目标的持续性和有效性,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控制。大学生应高效筛选学习资源,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学会有效使用学习方法,提升自主学习技巧,多管齐下才能有效使用新媒体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其次,激发学习兴趣完善激勵机制。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体发展规律,匹配适合不同个体发展的教学模式。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应针对性地制定目标和学习规划,使学生感受到一定的成功和满足,这样才能通过目标的达成进一步激发学生动机。

(三)强化大学生新媒体应用指导

第一,开设新媒体知识学习辅导课程。大学生尤其是新生,有必要提供指导大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的课程,这样可促进大学生对新媒体环境的进一步认识,帮助学生掌握资源整合、方法运用等学习技能,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这也反映了高校倡导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教育理念。第二,建立大学生自主学习指导网站。高校大学生处于个性独立、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每个大学生都是独立的学习主体,因此利用网站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十分必要。高校可以建立学习指导中心,通过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常见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学院可以邀请一些知名学者来帮助解答同学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此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通过不断满足大学生的学习目标以此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技巧和资源整合能力,最终熟练使用新媒体技术进行高效的自主学习。

(四)创设大学生自主学习良好环境

学习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学校应为大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场所、设施、资料等硬件环境,有效整合和构建自主学习平台,方便大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第一,开发自主学习网络资源。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在信息处理过程中有效整合和筛选资源。而且新媒体环境下,要求大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识别意识,才能准确的收集所需信息并且整合变为自己的知识。第二,强化网络学习资源管理与监督。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应符合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针对教育教学目标,结合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发挥新媒体学习资源的明度优势。资源开发商通过与目标高校合作,开发学校热门专业、公共课程等优秀课件,可以有效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第三,营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大环境。通过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在实习过程中增加对社会更加清晰的认知,还増加大学生应对挫折的承受力。此外,通过帮助大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准确,提高学习效率。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可以设置自主学习指导课程、建立相关咨询机构等途径,为大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和指导。同时高校可以邀请专业人士、企业精英为学生提供讲座或者交流会,通过了解社会上先进的理念和实践讯息,帮助大学生制定更加详细的自主学习计划并明确自己的学习内容。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深入,有效使用新媒体技术开展自主学习已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的必备技能。然而新媒体一方面为大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也对大学生提出了新挑战。只有学生自身、教师和高校协同作用形成合力,才能适合新时代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健康环境。

参考文献:

〔1〕徐晓.新媒体时代下进一步做好青少年工作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6,27(01):35-37.

〔2〕刘刚.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7.

〔3〕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7/0123/c40606-29042485.html,2016.

〔4〕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 /1209/c117092-28936962.html.2016.

〔5〕刘亚娟.国内关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6,(04):1-3.

〔6〕吴思锐,何卫红,張曼,高雅琦.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5,(34):195-198.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碎片化学习自主学习新媒体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英语课程网络化与学生学习状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