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剧《茶花女》的艺术特点与二度创作

2019-10-25韦耿薇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茶花女威尔第演唱风格

韦耿薇

【摘 要】本文以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为例,分析歌剧《茶花女》的艺术特点与二度创作,认为威尔第的歌剧作品除具有完美的戏剧性情节,还能够完美发挥出人声的特点、提高演唱者演唱的能力。即使是经典作品,通过不同时代和不同演绎者的二度演绎和理解,也会呈现出更新更感人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威尔第   歌剧《茶花女》  艺术特点  演唱风格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6C-0134-03

威尔第是19世纪意大利歌剧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歌剧作曲家。一生创作26部歌剧,歌剧以题材的社会性、现实性,人物和环境的写实性,音乐旋律与戏剧情节紧密结合见长。他创作的《茶花女》是根據法国小说家兼剧作家小仲马的戏剧《茶花女》改编而成,剧中运用音乐对人物的细致描写,不仅对剧中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状态有比较深刻细致的刻画,而且能够把性格的刻画和情节的展开紧密地联系起来,不断地推动着剧情的发展。本文主要以《茶花女》这部歌剧的女主人公薇奥列塔的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为例,引出威尔第歌剧作品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点,以促进人们对《茶花女》这部作品的理解与欣赏。

一、“永别了,过去的美梦”艺术特点分析

薇奥列塔的这首悲情的咏叹调是在第三幕开场后不久,坐在她病床边的医生叹息着摇头离开,预示着薇奥列塔悲情的结局。这时的她对于生死早已不再恐惧,内心满怀的只是无奈与落寞,唯有对心爱的人的一丝眷恋才能给垂死的她以一丝宽慰。在几乎用尽所有的激情与力气念完来信之后,她挣扎着唱出了“永别了,过去的美梦”这一段富有死亡与升华的咏叹调,与这个世界做最后了诀别。所以演唱者应使自己的二次创作与威尔第的创作初衷相吻合。

首先,在咏叹调的开头,主人公的情绪由欣慰向哀伤的过度,在病中挣扎着的薇奥列塔读着乔治·亚芒的来信。此时引用的旋律是歌剧开始时,宴会上阿尔弗莱多对薇奥列塔告白时演唱的旋律动机。这里可以看出威尔第是运用了乐队的衬托,烘托出了薇奥列塔在死亡的边缘读到来信,回忆起以前与阿尔弗莱多热恋时的幸福画面的那份激动与惋惜。此时的薇奥列塔心中因往昔的温暖回忆而感到温暖、欣慰。而后,阿尔弗莱多的音乐动机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不和谐的紧张和弦,这里意味着现实的残酷把病入膏肓的薇奥列塔从美好的记忆中无情地拉了回来。于是,看着自己日益消瘦的身躯和面容,绝望的薇奥列塔唱到:“我期待,我盼望,只是一种妄想!我变成这个模样!可是医生仍想鼓起我的希望!啊,病入膏肓,还存在什么希望!”所以,此时演唱者应演唱出薇奥列塔此时心中的凄凉、绝望与失落。

其次,演唱者要把握接下来主人翁情绪跌荡而反复的心路旅程。在两小节的旋律过度后,音乐进入咏叹调的主干部分。a小调的巧妙运用更使得伴奏旋律变得沉重而哀伤。在这样悲凉的音乐下,茶花女与往日的喧嚣、欢乐和美丽的自己一一告别,心情沉重而又哀婉的。而在回忆起与阿尔弗莱多往日的欢乐时光时,薇奥列塔伤痕累累的心灵冲破了寂寞与悲凉,又得到了些许的宽慰和支撑。所以这一部分的曲调是悠扬而延绵的,体现出了薇奥列塔沉浸在甜蜜的回忆中的心情。随后,怀着迫切的心情希望能见到阿尔弗莱多最后一面的薇奥列塔,向上帝虔诚的祈求着,希望能够得到迟来的宽恕。于是曲调和节奏再次产生了变化,变得急切而热烈。而热烈的期盼过后,又掉回了现实中,心中的悲伤又再次蔓延,开始第二段的演唱。

最后,演唱者要把握主人翁为抗争命运而拼命挣扎的凄苦与无奈。歌曲的第二段虽然在曲调上与第一段并无许多差别,但在歌词的叙述上有所改变,所以演唱者的情感也要有所改变。这时的薇奥列塔在告别了美好的回忆后,眼前似乎出现了幻象。因为自己卑微而又令人唾弃的身份,她似乎看见了自己死后凄惨的场景,她看到的是没有眼泪、鲜花的坟墓和没有被刻上姓名的十字架。这对于一个逝去的亡灵来说,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于是,薇奥列塔挣扎着向上帝虔诚的祷告,祈求上帝能够给予卑微的自己以原谅与容忍。然而想到这已成定数的结局,薇奥列塔的心再一次被刺痛,在以微弱的声音唱出最后的高音后,又倒在了病床上。

二、“永别了,过去的美梦”演唱风格分析

(一)“永别了,过去的美梦”的演唱风格

威尔第是“辉煌唱法”的发展人之一,演唱者在演唱威尔第的作品时,除了要求声音和气息的连贯、通畅外,也要要求声音的集中和力量,否则就是虚弱的、无力的、暗淡的。因此,共鸣的集中和声音的力量感就成为这种唱法的前提条件。缺少这一条件或功底较差的演唱者,必然会缺乏应有的音乐情感及表现力。

在《茶花女》的角色演绎和演唱中,人们常认为最好由花腔女高音来饰演薇奥列塔这个角色,好胜任第一幕中她迎合阿尔弗莱多的爱情表白而唱出的玩世不恭的轻俏旋律。然而在《永别了,过去的美梦》这首咏叹调中,声乐部分多为宣叙性的独白,是茶花女读完信之后的内心的起伏与感受。这一唱段中,演绎的是茶花女沉重、凄凉的心情。与之前第一幕中玩世不恭、第二幕中沉浸在爱情的喜悦中的茶花女形象截然不同。这种复杂多变的戏剧化性格,正是茶花女这一艺术形象的难忘、动人之魅力所在。

在歌曲“永别了,过去的美梦”的演唱中,演员应用平稳深沉,自然不做作的气息控制;轻柔、含蓄、委婉、细腻的音色控制能够更好表现出薇奥列塔在死亡面前绝望的挣扎,祈求上帝的宽恕和回忆着美好的往昔,并与之一一告别的痛苦心情。因此,要将薇奥列塔这歌人物的性格和特点恰当地表现出来是非常不容易的,其所刻画的是一个深知人生疾苦而渴望逃离,不轻信爱情,却又在决心接受爱情之后,义无反顾地为爱牺牲,在人生的弥留之际依旧保留着那一份坚持和初衷的女子形象。

这一段咏叹调的演唱,需要演唱者运用稳定、流动的气息作为支持,混入更多的胸声;节奏上有附点、休止的短促时,要突出其棱角及语气化来突出主人公绝望的心情,悠扬或大跳时,适时加入滑音(但不应滥用),使感情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以威尔第创作作品惯用的华丽、尽情的演唱方式,因地制宜,以震撼心灵的旋律大跳、饱满的气息支撑及高音的轻松控制,来更完美地诠释出茶花女这一动人、凄美的艺术形象。

(二)表演者的二度创作

1.乔治乌的诠释

安吉拉·乔治乌(Angela Gheorghiu)在对这段咏叹调进行演绎时,除展现出了深厚的唱功外,还加入了让人痛彻心扉的语气化念白和宣叙,这使得她的演绎让听众们听得潸然泪下,犹如身临其境。在进行咏叹部分的演唱时,乔治乌在声音中加入了哭腔的元素,使得歌声听上去更为苍白、无力和凄凉。并且在开头前两句的连接处的八度大跳中加入如自由落体下落般的滑音,更衬托出茶花女心中的不安与惶恐。在开头a小调的演唱中,乔治乌用连贯的气息按照乐谱上的标记对小句读作了渐强渐弱的修饰,使八六拍原有的强弱规律产生了变化,让音乐有一种向前推进和诉说试的感觉。而音乐进入C大调换气后,唱出“L'amore”这个单词时,乔治乌用了中强的音量,和拉长的、延綿不断并加入哭腔的声音对之后的音乐进行了情绪上的过渡,并体现出了茶花女从绝望中回忆起昔日爱情的甜蜜时的情绪上的转变。而在相同旋律的两乐句上也加入了强弱上的对比,让音乐旋律充满起伏,不会过于平淡单调。在咏叹调的最后一部分的演唱中,乔治乌使自己的演唱与乐队的力度一同逐渐加强,使演绎又更上一个台阶,这时她所塑造的是一个用尽最后的一丝力气向上帝祷告,祈求宽恕的茶花女形象。于是在唱到“tu accoglila,o Dio!”这一句的最后一个音a2时,她似乎用尽了所有力气对其做出了强音的修饰,并在声音最强的那个点上突然收住。像是在呐喊,然而又因体力不支而戛然而止,随后在间奏部分适当加入几声咳嗽与大声的喘息,完美体现出薇奥列塔此时的病态与澎湃起伏的内心活动。而第一段的最后一句“Ah,tutto,tutto fino,or tutto fini !”乔治乌加入明显的呼吸声,并遵循原谱标记的重音处理,最后的高音a2则用的是孱弱、细丝般的声音。此时音乐的起伏对比更为明显,也能更好进入第二段的演唱。

第二段的音乐虽然与第一段几乎无差别,但乔治乌已然赋予它不同的情绪和演绎处理。第二段的演唱比第一段更为小心翼翼,更为情绪化,体现出茶花女游走在人生边缘时,急切希望得到上帝的宽恕,能够见到阿尔弗莱多一面的复杂心情。乔治乌最后的高音以脱力般的演唱方式收尾,为咏叹调画上完美的句号。

2.笔者对“永别了,过去的美梦”这一作品的理解

这首咏叹调体现了薇奥列塔在面对死亡的残酷现实和渴望得到无法实现的幸福之间徘徊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咏叹调由悲伤的a小调开始,断断续续切分音节奏型,表现出薇奥列塔与生命抗衡、临死前的挣扎的内心情感,这样的安排很适合内容的表现。在此之后,音乐在转入平行大调C大调后,旋律变得舒展,音乐节奏的线条被拉长,色彩变得优美明朗了起来,与a小调的阴郁痛苦产生对比,表达的是薇奥列塔回想起与阿尔弗莱多在一起时的美好情景与渴望重获甜蜜、幸福的爱情时愉悦而又惆怅的心境。在C大调的最后,音乐又转回a小调,两个简短的平行乐句使音乐的情绪一下又沉重了起来,也形成一个链接,让音乐更好地连接到之后的A大调上,进入A大调后,音乐再一次激昂起来,此处应该唱出薇奥列塔渴望得到上帝宽恕的急切的心情。但现实依旧是残酷的,无论再怎样虔诚地祈求都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于是在经过多次的挣扎后,音乐最后还是回归到悲凉的a小调上,进入第二段的音乐演唱。

这一唱段虽然不长,但要十分注意处理好其中的情绪起伏和心理变化。所以,如何抓住这种变化并将其细腻表现出来,是演唱这段咏叹调的关键。在演唱时加入情绪上的修饰虽然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但也不能一味地用自己的体会去加以演绎,还需要注意歌谱上作曲家的强弱标记、和声进行以及作品中需要展现的意图。除此之外,歌词的理解方面也是一大关键问题。在歌词的演唱上,不能因为茶花女是一个病弱的病人而忽略吐字发音的标准、清晰;也不能太过注重吐字发音而忽略音乐和情绪上的起伏,使得演绎过于平淡。

在演唱方法上,这首咏叹调需要稳固的气息支持,以及优良的头声、胸声共鸣,才能游刃有余地把握住起伏连贯的音乐旋律和上下自如的轻松大跳。虽然此时的茶花女是病弱的,但也不能在演唱时有所松懈。不然,就无法准确向观众诠释出一个生动、感人的薇奥列塔。

三、结语

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及其中女主人公薇奥列塔的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是深受世界中外观众(下转第153页)(上接第135页)青睐的经典歌剧及曲目之一。本文以“永别了,过去的美梦”这首咏叹调为切入点,对其艺术特点及演唱风格加以逐步探索与剖析,深刻体会到威尔第的歌剧作品除具有完美的戏剧性情节外,还能够完美发挥出人声的特点、提高演唱者演唱的能力。即使是经典作品,通过不同时代和不同演绎者的二度演绎和理解,还会呈现出更新的、更感人的艺术魅力。作为当代演唱者,我们应该给古典作品注入更新的活力,以歌曲的分析抛砖引玉,从而增强自身的艺术修养和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和研究能力,为它发出更加美妙的声音。

【参考文献】

[1]张红岛.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2]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3]梅丽贝丝·邦奇.著歌唱动力学[M].韩丽艳,蒋世雄,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4]周书林.《茶花女》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教学设计[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24)

[5]汉斯·亨利希·埃格布雷特.西方音乐[M].刘经树,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

[6]汪启璋,顾连理,吴佩华.外国音乐辞典[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8

[7]付晓玲.浪漫主义时期欧洲歌剧“三国鼎立”的形成[J].音乐创作,2013(6)

[8]张军.以爱的名义演绎一曲人间悲歌——观经典歌剧《茶花女》[J].剧作家,2018(2)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茶花女威尔第演唱风格
技术重构:从《窈窕淑女》重识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的“缝合”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茶花女
原生态演唱风格的理性研究
“歌剧之王”威尔第的故事(一)
茶花女吊灯
19 世纪的法国大歌剧:威尔第的《唐卡洛斯》
父女情真深似海——威尔第与《西蒙·波卡涅拉》
威尔第歌剧创作中的威廉·莎士比亚情节
歌剧《茶花女》剧照
浅谈普米族民歌的演唱风格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