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损伤痹的源流及临床意义

2019-10-25李满意刘红艳陈传榜潘宏伟陈小朋王颂歌娄玉钤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9年8期
关键词:外邪瘀血筋骨

李满意 刘红艳 陈传榜 潘宏伟 陈小朋 王颂歌 娄玉钤

【摘 要】 损伤痹为特殊痹之一,是按症状特征分类的风湿病三级痹病。损伤痹为现代娄多峰所提出,在历史上也有损伤痹相关论述,但不系统。通过对损伤痹有关历代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包括损伤痹的病名、病因病机、主要表现及治疗等,补充了中医风湿病学的内容,解决了临床实际问题。因此,损伤痹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是对中医风湿病学的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 损伤痹;关节炎,创伤性;风湿病(痹病);特殊痹;虚邪瘀;三级痹病;源流损伤痹是指由于各种损伤,致血行不畅或血溢脉外,留滞局部,筋骨失养,或复感外邪,引起以皮肉、筋骨、关节刺痛或酸痛、麻木等,甚则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痹病[1]。损伤痹的特征在于损伤之后而致痹,因此,损伤痹是从其病因特征命名的痹病,为特殊痹之一[2],是风湿病的三级痹病[3-4]。本文对损伤痹的源流及历史文献进行整理。

1 损伤痹的病名

古代文献中无损伤痹病名,但有相关论述。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久行伤筋、久坐伤肉、久立伤骨”及跌仆损伤等论述。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曰:“夫金疮愈以后,肌肉充满,不得屈伸者,此由伤绝经筋,荣卫不得循行也,其疮虽愈,筋急不得屈伸也。”唐宋明清时期,在外科医著里多有本病相关论述。现代娄多峰结合多年临床观察,发现许多患者有损伤病史,其后因体虚感邪或瘀血阻滞等多种原因,发为痹病,提出“损伤痹”[5]。其后被《中国风湿病学》《中医风湿病学》等所采用,得到中医风湿病学界的认同。

2 损伤痹的病因病机

损伤痹的病因多为跌仆损伤、外邪侵袭、体虚久病、气血不足、劳逸不当等,发病均与损伤有关。宋代《圣济总录》曰:“打扑损伤,或为他物所击,或乘高坠下,致伤手足腰背等处。轻者气血凝滞,随处疼痛,重则聚为肿,痛甚不可忍。”

2.1 损伤血瘀 骨折筋伤,络破脉损,气血离经,壅而成瘀,初期表现为局部为肿为痛;若失治误治、迁延日久,久则瘀血内结,经脉闭阻不通,筋肉骨节失养而成本病;若损伤后离经之血,血瘀不散,久则郁而化热,亦可成瘀热互结之证。如《灵枢·贼风》云:“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卒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寒温不时,腠理闭而不通。其开而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唐·王焘《外台秘要》曰:“腰者,谓卒然损伤于腰而致痛也,此由损血搏于背脊所为,久不已。”《圣济总录》曰:“若因伤折,内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瘀积不散,则为肿为痛。”金·李杲《兰室秘藏》曰:“乘马损伤跌其脊骨,恶血流于胁下,其痛苦楚不能转侧。”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曰:“跌仆伤而腰痛者,此伤在筋骨,而血脉凝滞也。”清·林佩琴《类证治裁》曰:“闪挫痛,或跌扑损伤者,血瘀也。”

2.2 外邪侵袭 损伤后虽经治疗,然气血未复,正气尚亏,腠理不实,卫外不固,外邪易乘虚而入,痹阻经脉而致痹;若损伤后瘀血未散,复感外邪,邪痹阻滞,血瘀更甚,阻滞络脉,气血痹阻于筋肉骨节而致痹。如《诸病源候论》曰:“此为被损伤,仍为风冷搏,故令血瘀结在内,久不瘥也。”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曰:“伤折后,脚膝腰胯被冷风攻击,疼痛不得行走。”《圣济总录》曰:“肢节伤折,皮肉破裂,久而未合,为外风所触,则令肌肉受寒,既不得收敛,又与血气相搏,不得消散,故为风肿。”“因伤折,风冷所伤,发为风肿疼痛。”“伤折为风冷所侵,皮肉不合肿痛。”

2.3 体虚久病 平素气血亏虚或肝肾不足,加之损伤后筋肉骨节失养更甚,久久难复皆可成痹;骨损筋伤后失血过多,或攻瘀伤正,筋肉骨节本已受损,复失濡养,疼痛时发,久病迁延易发本病。《外台秘要》曰:“卒然损伤于腰而致痛也。此由损血搏于背脊所为,久不已,令人气息乏少,面无颜色,损肾故也。”清·钱秀昌《伤科补要》曰:“跌打损伤,血虚气弱,下部腰胯膝腿疼痛,筋骨痠软无力,步履艰难。”张景颜《外科集腋》曰:“跌打之后,伤入骨髓,隐隐疼痛,四肢沉重,麻木无力。”《类证治裁》曰:“闪挫痛,或跌扑损伤者,血瘀也……负重致痛者,劳力也。凡此皆属标,而肾虚为本。”

2.4 劳逸不当 长期劳作,过度负重,久行久立,长期姿势不良等,致相关肢体关节筋肉慢性损伤而发病;或致气血运行不利,瘀血停滞,阻于筋肉骨节,发为本病。明·戴思恭《证治要诀类方》曰:“曾因挈重伤筋,以致臂痛。”佚名《丹溪摘玄》曰:“劳役腰疼如折,沉重如山。”孙一奎《赤水玄珠》曰:“有劳力或看书、著棋久坐而致脊背疼。”清·秦之祯《症因脉治》曰:“内伤腰痛之因,挫闪跌扑,劳动损伤,则腰腹作痛。”

综上所述,本病病位与受损部位有关,涉及皮肉、筋骨、关节,与脏腑气血有关,涉及肝、脾、肾诸脏。其病因为损伤血瘀、外邪侵袭、体虚久病、劳逸不当等,但概括起来不外“虚邪瘀”[6]三个方面。损伤后致瘀致虚,外邪痹阻,不通不荣为基本病机。多因邪致瘀、因瘀致虚、因虚易伤、因虚感邪等,常为虚、邪、瘀合而为痹,皮肉、筋骨及关节失却濡养而发本病。病性有虚实,实证有瘀血痹阻,外邪痹阻等;虚证有气血亏虚,肝肾亏虚等。肢体局部怕冷,遇寒则甚,得热则舒者,属寒;肢体局部热痛,筋脉拘急,遇凉痛减者,属热。损伤后复感外邪、外邪痹阻,或伤后瘀血不散、瘀血阻络,疼痛时轻时重,休息加重或与天气变化有关者多属实;体虚伤久难复,气血亏虚,肝肾亏虚,痛势绵绵,活动加重者多属虚。

3 损伤痹的主要表现

“夫金疮愈以后,……其疮虽愈,筋急不得屈伸也。”(《诸病源候论》)(《食疗本草》)“腰者,谓卒然损伤于腰而致痛也。”“折伤内损有瘀血,每天阴则疼痛。”(《外台秘要》)“扑损伤折,骨碎筋断,疼痛痹冷,……外肿内痛,肢节痛倦。”“打扑伤损,驴马跌坠,骨断筋碎,百节疼痛,……四肢疼痹。”“积年久损,入经络,……腰背拘急。”(《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伤科汇纂》)“伤折后,脚膝腰胯被冷风攻击,疼痛不得行走。”(《太平圣惠方》)“坠堕损伤筋骨皮肉,发热疼痛。”“坠堕伤损,气血瘀滞疼痛。”“伤折有瘀血不散,胁肋疼痛。”“因伤折,风冷所伤,发为风肿疼痛。”“伤折为风冷所侵,皮肉不合肿痛。”“倒仆蹴损……轻则蹉跌,筋脉蹴损,不能伸屈,甚者乃至折筋骨。”“被伤絕筋……血气留瘀而为肿痛。”“折伤闪挫,腰膝痹痛,足痿无力,肢节不利,四肢拘挛。”(《圣济总录》)“因折伤手腕,捉物不得,肩臂痛不举。”(《针灸资生经》)“腰背并骨节因扑损疼痛发作。”(《魏氏家藏方》)“劳役腰疼如折,沉重如山。”(《卫生宝鉴》《奇效良方》《丹溪摘玄》《古今医统大全》《医学入门》《证治准绳》)“因挈重伤筋,以致臂痛。”(《证治要诀类方》《证治准绳》《重订灵兰要览》)“曾经坠堕打扑损伤,筋骨疼痛。”(《医方类聚》)“跌损腰痛。”(《跌损妙方》)“劳力或看书、著棋久坐而致脊背疼。”(《赤水玄珠》《证治准绳》《冯氏锦囊秘录》)“挫闷致瘀,……其脉沉涩而芤,其体胸胁常有痛如针刺。”(《证治准绳》)“跌仆伤而腰痛者,此伤在筋骨。”(《景岳全书》)“跌扑损伤,……劳役负重而痛。”(《医宗必读》)“跌打损伤,远年拳伤,筋骨疼痛。”(《伤科秘方》)“打扑伤损,闪肭疼痛,风湿气痛。”(《冯氏锦囊秘录》)“打扑伤“内伤腰痛之症,日轻夜重,痛定一处,不能转侧,此沥血停蓄之症。”(《症因脉治》)“劳力伤损,腿骨麻疼。”(《杂病源流犀烛》)“跌扑伤筋,血气凝滞腰痛。”(《罗氏会约医镜》)“跌打损伤,血虚气弱,下部腰胯膝腿疼痛,筋骨痠软无力,步履艰难。”(《伤科补要》)“跌打之后,伤入骨髓,隐隐疼痛,四肢沉重,麻木无力。”(《外科集腋》)“手臂……或因提挈重物,皆能致痛。”“闪挫跌扑诸痛,肝脉搏坚而长,两尺实,不可俯仰。”“伤力腰痛。”(《类证治裁》)综合文献所述,损伤痹的主要症状有:以皮肉、筋骨、关节刺痛或酸痛、麻木,甚则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有损伤史,病情轻重多与损伤程度有关;寒冷、潮湿、劳累及天气变化可诱发其加重,病程一般较长。根据其证候特点,西医学的创伤性关节炎、慢性软组织损伤及骨折愈合后等见损伤痹表现者,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4 关于损伤痹的论述

4.1 历代医家对损伤痹的论述 中医历代文献中无“损伤痹”之名,但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相关论述。如《灵枢·贼风》云:“此皆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卒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寒温不时,腠理闭而不通。其开而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其有热则汗出,汗出则受风,虽不遇贼风邪气,必有因加而发焉。”指出平素为湿邪所伤,不能及时排除而潜伏在血脉之中和分肉之间,长久只留在体内;或者因为跌仆、堕坠,致瘀血留积在体内。再加上突然发生情志的变化,或饮食不当,或气候变化等,再遇风寒就会发生痹病。有的因热而汗出,虽然未受到贼风邪气的侵袭,但是因为体内有留邪,也会使人发生痹病。《诸病源候论》在“腕伤病诸候”列有“被损久瘀血候”,曰:“此为被损伤,仍为风冷搏,故令血瘀结在内,久不瘥也。”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用论有骨伤及其损伤痹。《圣济总录》在“伤折门”论有“伤折统论”涉及本病,曰:“脉者血之腑,血行脉中,贯于肉理,环周一身,因其肌体外固,经隧内通,乃能流注,不失其常。若因伤折,内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瘀积不散,则为肿为痛。”“人之一身,血荣气卫,循环无穷,或筋肉骨节,误致伤折,则血气瘀滞疼痛。“凡打扑损伤,或为他物所击,或乘高坠下,致伤手足腰背等处。轻者气血凝滞,随处疼痛,重则聚为肿,痛甚不可忍。”“凡肢体为物所伤,致筋断绝不相续者,使荣卫失道,血气留瘀而为肿痛。”《普济方》等从之。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论有本病。明·方毂《医林绳墨》论有损伤腰痛。《症因脉治》论有“内伤腰痛”。《类证治裁》论有损伤后所致手臂痛、腰痛等。程门雪对慢性劳损腰痛经久不愈,甚则俯仰不能者,常以督损夹瘀论治。他认为,腰为肾之府,督脉循行于脊中,慢性腰痛常有督脉虚损之证,再加上有外伤病史,疼痛剧烈固定,还须考虑久病入络、久痛夹瘀、络脉瘀阻。现代《中国中医骨伤科百家方技精华》论述“腰肌劳损”曰:“起病缓慢,病程冗长,揣其因无非责在腰肌扭伤后,失治或治之不当;有因腰肌的慢性积累性损伤或因腰骶椎先天性畸形等。”本病多为“软组织损伤后,筋肉拘挛,关节不利,酸痛麻木;骨折后期或手术后解除外固定,关节功能障碍,疼痛不适,筋肉萎缩”。

4.2 娄多峰对损伤痹的论述 娄多峰认为,跌仆外伤形成瘀血,由于局部气血凝聚,失于荣养,营卫失调,而易触外邪,发为痹病。跌仆闪挫可致局部血脉受损,离经之血阻于脉络,气血不畅,不能周荣,筋骨失养,可见肢体关节疼痛、僵硬麻木、痛处固定等痹病表现。其在《痹证治验》曰:“即因闪挫和暴力,引起局部經络组织损伤,血行不畅或血溢脉外,留滞局部,而致使局部血行不畅,筋脉肌肉失养,抗御外邪能力低下,风寒湿或风湿热邪乘虚而入,加重脉络闭阻,导致痹证。”

5 损伤痹的临床意义

损伤痹的提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①补充了《黄帝内经》及历代文献所论诸痹的不足,发展了中医风湿病(痹病)学理论。②临床上经常可以见到很多痹病发生在损伤之后,此时的辨治,有其较特殊的自身规律;娄多峰研究制定适合损伤痹自身规律的理法方药,并取得很好的疗效,有效地解决中医临床实际问题。③西医风湿病学有创伤性关节炎以及多种慢性劳损而导致的肢体关节疼痛等疾病,而中医无此类痹病名称,损伤痹的提出正好与西医此类疾病相对应,完善了中医风湿病病种。“损伤痹”理论的提出,具有发展和创新意义,是对中医临床风湿学的重要贡献,有着重要意义。

6 损伤痹相关问题

损伤痹与瘀血痹均可以瘀血为病理因素而致痹,以肢体关节刺痛,甚或功能受限为特征。但损伤痹有损伤病史,发病部位与损伤部位密切相关,局部症状较著,瘀血表现不一定是其主要症状[7];而瘀血痹不一定有损伤史,全身症状明显,瘀血表现是其主要症状。

7 损伤痹的治疗

7.1 损伤痹的治疗原则 应辨寒热虚实之偏重,实证以祛邪通络为原则,寒宜散寒通络,热宜清热通络,瘀血宜活血化瘀通络;虚者以扶正通络为原则,予以滋补肝肾、壮骨通络,或益气养血、蠲痹通络。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酌用活血化瘀之品。

7.2 历代医家对损伤痹的论治

7.2.1 隋唐宋金元时期 唐·孟诜《食疗本草》用醋茶治“跌仆闪挫,瘀血阻滞经脉,血行不畅而致腰痛”。《外台秘要》曰:“近效土质汗,疗折伤内损有瘀血,每天阴则疼痛。”《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用大红丸、黑丸子、黄药末、白药末、乌丸子、红丸子治打扑伤损,骨碎筋断,疼痛痹冷,内外俱损,外肿内痛,肢节疼倦等。“七气汤治积年久损,入经络,……腰背拘急”。《太平圣惠方》用淋熨虎骨汤“治伤折后,脚膝腰胯被冷风攻击,疼痛不得行走”。《圣济总录》在“伤折门”论治本病:用没药散、阿胶汤、硝石汤、阿胶汤、五伤接骨丸、牵子牛散、当归散、地黄糟裹方、黄芪散、桂附散、摩痛膏治坠堕伤损,气血瘀滞,局部疼痛;对于伤折恶血不散“治宜除去恶瘀,使气血流通,则可以复完也”;用黄芪散、延胡索饮、黄芪汤、桃仁散、芍药汤、涂敷方、糟米涂方、地黄膏、麒麟竭散、芎?散、附子散、没药散、牛膝散、黑豆散、没药散、桂芸膏等治伤折,恶血凝滞,局部肿痛;续断汤、没药散、地黄散治伤折,风寒所侵,发为风肿疼痛;蓬莪术汤、地黄散、乳香丸、延胡索散、续断丸、海金沙散、麻根汁酒、木贼散、甘松丸、牡蛎散、摩膏方、木鳖裹方、天南星贴方、乳香散治打损伤,瘀血不散,筋骨疼痛;骨碎补散、延胡索散、地黄敷方、黄芪散、芍药散、没药散、黑散子治腕折,气血瘀滞,骨损筋伤疼痛;虎骨散、当归汤“治倒仆蹴损,筋骨疼痛”;用巴戟天酒治“折伤闪挫,腰膝痹痛,足痿无力,肢节不利,四肢拘挛”。《普济方》等从之。《针灸资生经》曰:“阳池治因折伤手腕,捉物不得,肩臂痛不举。”宋·魏岘《魏氏家藏方》用寻痛丸“治腰背并骨节因扑损疼痛发作”。严用和《济生方》用蓭?丸“治坠堕闪肭,血气凝滞腰痛”。《奇效良方》等从之。金·李杲《医学发明》用复元活血汤“治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兰室秘藏》用“破血散疼汤治乘马损伤跌其脊骨,恶血流于胁下,其痛苦楚不能转侧”。元·罗天益《卫生宝鉴》用神效接骨丹“治打扑损伤,伤筋折骨及寒湿脚气腿疼”,用独活汤“治劳役腰疼如折,沉重如山”。《奇效良方》《丹溪摘玄》《古今医统大全》《医学入门》《证治准绳》等从之。李仲南《永类钤方》用黑神丸“治诸伤劳损,踒折筋骨,风湿挛拳”。

7.2.2 明清时期 明·戴思恭《证治要诀类方》对于“曾因挈重伤筋,以致臂痛,宜琥珀散、劫劳散,或和气饮,每服加白姜黄半钱,以姜黄能入臂故也”。《证治准绳》等从之。朝鲜金礼蒙《医方类聚》引《王氏集验方》用石楠丸治“曾经坠堕打扑损伤,筋骨疼痛”。明·异远真人《跌损妙方》用草乌散“治跌损腰痛”。龚信《古今医鉴》用回首散治“挫枕,转项不得者”。李时珍《本草纲目》用神曲酒治“闪挫腰痛”。方榖《医林绳墨》治疗腰痛因“负重伤损,瘀血蓄而不行,闪肭折挫,血气凝滞,着而伐病者,又当以破血调气可也”。孙一奎《赤水玄珠》曰:“劳力或看书、著棋久坐而致脊背疼者,补中益气汤或八物汤加黄芪。”王肯堂《证治准绳》承《证治要诀》论治腰痛,曰:“若因闪挫,或攧扑伤损而痛者,宜乳香趁痛散,及黑神散,和复元通气散,酒调下。不效,则必有恶血停滞,宜先用酒调下苏合香丸,仍以五积散加桃仁、大黄、苏木各一钱,当归倍原数。”《医宗必读》《重订灵兰要览》等从之。用血郁汤治“挫闷致瘀,……其体胸胁常有痛如针刺者”。涂绅《百代医宗》用复元通气散“治闪挫腰痛”。张介宾《景岳全书》曰:“跌扑伤而腰痛者,……宜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牛膝、肉桂、玄胡、乳香、没药之类主之。”孙文胤《丹台玉案》用神功散治闪挫腰疼。李中梓《医宗必读》论治闪挫腰痛曰:“劳役负重而痛,十补汤下青蛾丸。”少林寺《伤科秘方》用万应回生膏“治跌打损伤,远年拳伤,筋骨疼痛”。清·冯兆张《冯氏锦囊秘录》用金丝膏药“治打扑伤损,闪肭疼痛,风湿气痛”。《症因脉治》用调荣活络饮治“内伤腰痛,瘀血停滞,日轻夜重,痛定一处,不能转侧”。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用生虎骨丸治“劳力伤损,腿骨麻疼”。罗国纲《罗氏会约医镜》用活血四物汤治“跌扑伤筋,血气凝滞腰痛”。《伤科补要》用健步虎潜丸“治跌打损伤,血虚气弱,下部腰胯膝腿疼痛,筋骨痠软无力,步履艰难”。《外科集腋》用大风门散“治跌打之后,伤入骨髓,隐隐疼痛,四肢沉重,麻木无力”。胡廷光《伤科汇纂》用白末子、红末子、黄末子、黑末子“治打扑伤损,骨折筋断、瘀血肿痛”。《类证治裁》治疗“伤力腰痛,大补汤下青娥丸”。江考卿《伤科方书》劳伤药酒“治跌打损伤腰部痛”。

7.2.3 近现代时期 近代张山雷《疡科纲要》用温煦薄贴治“闪伤跌仆、风寒湿邪三气痹着”。《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用复方消肿通络汤“治急性创伤性关节炎,疼痛肿胀,运动障碍”。《中国现代名医验方荟海》用大通筋汤治外伤性气血瘀阻的坐骨神经痛;复方补筋片治损伤后期,肿痛减退,伴关节活动不利;硬吊散“治陈旧性损伤,局部瘀结痛者”;舒筋活络膏治风湿、旧伤引起的关节及软组织酸痛;舒筋膏治陈旧性损伤及劳损;化结散“治陈旧性损伤,筋肉硬结疼痛”;风伤散治损伤后风寒入络所致腰腿痛、关节痛;风伤洗剂治损伤后期,风湿入络,挛缩痹痛者;旧伤洗剂治久伤蓄瘀作痛者;外洗通经利节方治关节损伤后期,見局部粘连,关节僵硬,屈伸不利;伤科熏洗方治四肢筋骨损伤后期,关节虚肿不消,屈伸不利,重着麻木,强直拘挛;下肢活络洗方“治下肢损伤后,筋络挛缩,关节强直,冷痛酸痛者”;洗涤汤“治跌打损伤后期,关节强直,运动受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用地龙舒腰汤“治腰部宿伤、劳损、风湿疼痛较剧”;和营通络丸“治上肢宿伤劳损,风寒湿痹”;疏风健步汤治“下肢宿伤劳损,风寒湿痹”;温经通络药膏治“骨与关节筋络损伤兼有风寒湿外邪、寒湿伤筋或陈伤劳损性关节炎”;活络酒治“伤后筋骨痛、肌肉伤”。《中国中医骨伤科百家方技精华》用伸筋丹治骨折后遗疼痛不适;腰龙汤治腰肌劳损,腰部陈伤及风湿;外用蒸敷散治跌打损伤后期,局部疼痛,软组织损伤或劳损等证;舒筋止痛散治软组织损伤后,筋肉拘挛、关节不利、酸痛麻木;透海散治伤后肢体冷痛,关节僵硬,风寒湿邪侵注者。《中医伤科学讲义》用伸筋散“治骨折后遗症及痹痛”。《中医外伤科学》用驱风散“治跌打损伤,风湿旧患”。骨科外洗一方“治损伤后关节强直拘挛,酸痛麻木,或外伤风湿者”;骨科外洗二方“治损伤后期肢体冷痛,关节不利”。《刘寿山正骨经验》用腾药治“陈旧性损伤而兼痹者”。《中医骨伤科学》用烫药Ⅱ号治骨伤后期兼挟风湿者。《食物与治病》用海马酒治“腰肌劳伤、跌打损伤等”。《广西卫生》用半枫荷酒治“类风湿性脊柱炎、腰肌劳损、关节扭伤”。《医药科技资料》用跌打风湿酒治“急性扭挫伤、风湿性关节炎、腰部劳损”。《中医良药良方》用土牛膝茶治“跌仆损伤后遗症引起的肢体关节疼痛”;千年健九节茶治“跌打损伤腰痛、慢性腰肌劳损”。《药茶治百病》用骨碎补茶治“急慢性腰肌劳损、外伤性关节炎”。娄多峰创化瘀通痹汤治疗本病。

8 损伤痹的转归预后

损伤痹预后与损伤程度、感邪轻重、体质强弱等因素有关。若治疗及时,调护适当,病情向愈;若延治误治,病情迁延,由实转虚,耗伤气血,致使正虚邪恋,虚邪瘀并存,则预后较差,甚者可致残。

9 结 语

损伤痹病位在皮肉、筋骨、关节,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发病与损伤、外邪侵袭、体虚久病、劳逸不当等因素有关,可概括为“虚邪瘀(痰)”三个方面。损伤致虚致瘀,外邪痹阻,不通不荣为其病机关键。当根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之原则,行以温经散寒,活血祛瘀,化瘀清热,益气养血,滋补肝肾,蠲痹通络等治疗方法。同时,活血化瘀法应当贯穿于本病治疗的始终。临床应辨明寒热虚实,审因论治。损伤痹初起,病邪轻浅,及时合理治疗,预后良好;若失治误治,日久不愈,反复发作,致正虚邪恋,虚、邪、瘀并存,则预后较差。风湿病(痹病)作为一级病名[8],损伤痹就是二级病名(特殊痹)下面的三级病名。损伤痹的提出及理法方药的确立,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对中医风湿病的发展和创新。

10 参考文献

[1] 娄玉钤.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37-343.

[2] 娄玉钤,李满意.特殊痹的源流及临床意义[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1):49-57.

[3] 娄玉钤.风湿病命名与分类的规范化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9):840-844.

[4] 娄玉钤,李满意.风湿病的二级病名及其相互关系探讨[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2):53-57,64.

[5] 娄玉钤,娄高峰,娄多峰,等.基于“虚邪瘀”理论的风湿病学科体系建立及相关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1):10-15.

[6] 娄多峰.痹证治验[M].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1983:5.

[7] 李满意,娄玉钤.瘀血痹的源流及临床意义[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7,6(5):51-56.

[8] 娄玉钤,李满意.“风湿病”的病名源流[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37-41.

收稿日期:2019-06-15;修回日期:2019-07-10

猜你喜欢

外邪瘀血筋骨
干眼环境病因及中医外邪属性的理论探讨
青花瓷瓶
从“外邪”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防治
瘀血被清除掉,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朱森林养生漫画
诗意营造:小学古诗教学的“筋骨”
周静老师运用加味治浊固本丸治疗浊毒内蕴证2型糖尿病肾病经验
有一种口渴和瘀血有关
经验方治疗急慢性咳嗽理论初探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