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针刺疗法治疗肝胃气滞型胃脘痛疗效观察

2019-10-25黄春彪

福建中医药 2019年5期
关键词:印堂嗳气胃脘

黄春彪

(浦城县医院,福建 浦城 353400)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由各种原因引起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所致。临床上以上腹近心窝部疼痛反复发作为主,疼痛性质可为胀痛、闷痛、烧灼样疼痛,常伴嗳气、吞酸、痞闷、胀满等症状。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在胃脘痛患者中以肝胃气滞型病例多见,且应用针刺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胃脘痛的诊断标准:① 胃脘部疼痛,常伴痞闷或胀满、嗳气、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症;② 发病常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累、受寒等因素有关;③ 进行上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纤维胃镜及组织病理活检等,可见胃、十二指肠黏膜炎症、溃疡等病变。

1.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肝胃气滞证的辨证标准:胃脘痞胀疼痛或攻窜胁背,嗳气频作,苔薄白,脉弦。

1.3 纳入标准 ① 符合诊断及辨证标准;② 年龄20~60岁;③ 治疗前及治疗中未接受其他治疗者;④自愿接受本治疗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 经纤维胃镜及病理学检查为肿瘤或黏膜上皮内瘤变者;② 合并心、肺、肝、肾、胰腺及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等严重疾患;③ 妊娠或哺乳期患者。

1.5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 1。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4~8 23 27男32 35女38 35年龄/岁48.56±8.32 48.64±7.81 0~4 34 31组别对照组观察组n 70 70>8 13 12性别 病程/周

2.1.1 对照组 取穴:足三里、内关、中脘、太冲[2]。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躺在治疗床上,选取华佗牌一次性不锈钢针灸针,规格0.30 mm×(25~50)mm,在患者穴位消毒后,快速刺入穴位。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其他用泻法。10 min行针1次以保持得气,每次治疗30 min,10 d为1个疗程。

2.1.2 观察组 取穴:印堂、内关、公孙、中脘、足三里、太冲。操作方法同对照组,行针得气后,印堂、足三里穴位行平补平泻手法,其他穴位行泻法。10 min行针1次以保持得气,每次治疗30 min,10 d为1个疗程。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2.2.1 中医症状积分评分标准 参照《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3]中的评分标准,将胃脘疼痛、胃脘胀满、胁肋胀痛、烦躁易怒、嗳气、泛酸等6项指标予以评分,无症状为0分,轻度为3分,中度为5分,重度为7分。

2.2.2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3]制定疗效评定标准,① 治愈:证候基本消失,积分减少≥95%。② 好转:证候有效率和治疗前相比,积分减少>75%。③ 有效:证候有效率和治疗前相比,积分减少≥50%。④ 无效:证候有效率和治疗前相比,积分减少<50%。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 结 果

3.1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分

表2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1) P<0.05;与对照组比较,2) P<0.05。

烦躁易怒3.16±2.37 1.96±2.471)3.00±2.33 0.84±1.711)2)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胃脘疼痛5.46±1.44 2.00±2.461)5.57±1.40 0.49±1.231)2)胃脘胀满5.26±1.65 1.87±2.371)5.29±1.67 0.57±1.291)2)胁肋胀痛4.86±1.60 1.84±2.461)4.86±1.60 0.57±1.291)2)组别对照组观察组n 70 70泛酸3.70±2.50 1.89±2.431)3.79±2.43 0.53±1.461)2)嗳气4.29±2.31 1.90±2.401)4.29±2.31 0.67±1.501)2)

3.2 2组疗效比较 见表3。

表3 2组疗效比较

4 讨 论

胃脘痛是反复发作性疾病,临床采用的治疗方法比较多样,单是从属于针灸范畴的治疗方法就达6种之多[4]。在基层医院只有尽快解决患者最难受的临床症状,才能让患者继续配合后续治疗,达成治愈之功。本报道中通过改良针刺法,选用印堂、内关、公孙、中脘、足三里、太冲诸穴。印堂穴属于督脉,《素问·骨空论》中记载:“督脉者……上额交巅上,入络脑……”。针刺印堂穴可通过督脉的循行直接作用于脑,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从而减轻患者的抑郁、焦灼等不良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增强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这也是“针灸治神”的具体应用。公孙与内关合用,可加强行气止痛疗效。中脘配合足三里,可调理脾胃,疏通胃腑气机,和胃止痛,体现了针灸近部选穴与远部选穴的具体应用。太冲可疏肝理气,使肝气得以条达,胃气得以和降。诸穴配合使用可获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的治本之功。

经查阅文献,针刺印堂穴可以治疗抑郁已被多方研究证实[5-6],然而印堂穴应用于治疗胃脘痛却鲜见报道。笔者选用印堂穴治疗肝胃气滞型胃脘痛,盖因临床上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患者,除了胃脘痛的症状外,还常常伴有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二者常相互影响,胃脘痛可导致抑郁情绪的产生,抑郁情绪反过来可加重患者胃脘痛的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本研究虽然在总有效率上2组相差不大,但观察组在治愈率上差异明显,且中医症状改善更为显著,说明改良针灸疗法治疗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印堂嗳气胃脘
嗳气不断,需要好好调理
李郑生论治嗳气经验
王生义治疗胃脘痛的临证经验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总是打嗝,是不是胃肠有问题?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球迷·缪印堂荐评
缪印堂的“年画”
缪印堂荐评
张志明教授治疗胃脘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