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画书中人物身份的多模态建构—以图画书Crown:An Ode to the Fresh Cut为例

2019-10-25

关键词:图画书图画小男孩

(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8)

一、引言

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及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语言及非语言符号都可被认为是意义潜势,是创造意义的资源。人们利用这些资源,在一定的语境中表达各种意义。身份是在特定语境下,与他人互动中建构的。人们可以选择不同的符号资源来建构身份,这其中不仅有语言符号,还有非语言符号。互动是身份建构的一个核心概念,同时也是理解语篇的关键。文学作品的意义是在语篇与读者的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图画书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儿童文学语篇,以图画为主,同时伴有文字描述,二者一起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多模态语篇。本文以图画书为例子,探讨多模态语篇中的身份建构。

二、身份的分类及互动建构

对于身份所包含的内容,Tracy提出了一个较为明确具体的看法,她将身份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主体身份(master identities),指人本身的特点方面,是相对稳定的,不会随着情景的改变而改变,比如性别、种族、年龄、国籍、出生地等。第二种是交互身份(interactional identity),指在一个交际语境中,跟特定的人,人们采取的特定角色,比如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可以是朋友,可以是学生、志愿者、儿子等不同的身份角色。第三种身份称之为个人身份(personal identities)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个人的性格特征,这是相对稳定,虽然会随情景有所改变。比如诚实、宽容、友好、害羞等。第二方面与他人关系的身份,也叫关系身份(relational identities),涉及与他人交往时的关系状况。是通过协商确定,会改变的。这是人们关注最多的,用以确定关系是改善了还是恶化了。比如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关系通常认为是不平等的,但是在一些场合,比如喝早茶、下班后喝啤酒,这时候的关系就可能是平等的。个人身份的最后一种是人们所采用的立场,比如一个人对同性婚姻、控枪是反对还是赞成[1]。这三种类别的身份中,有些是个人稳定的特征,是被带入到互动中的,并塑造人们的讲话方式;另外一些是动态的,情境化的结果,通过人们的互动建立起来,根据场合的不同而不同。陈新仁则认为不管哪种类别的身份都是在交际过程中呈现的、传播和建构的。比如有些年长者在特定语境中会策略性地改变其主要身份,从而显得年轻化[2]。本文就采取这种观点,认为身份是特定语境下人际交往中互动建构的。“身份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现存的。身份总是在发展的,而不是固定的。身份是在与周围的人、时间、环境互动中形成的”[3]。“身份不是成为某个人的一种状态,而是一个过程,通过我们和别人的互动中随着时间形成并改变的,身份建构来自于互相参与的实践行为”[4]。

三、书面语篇中身份的互动建构

书面语篇可以被视作是不同参与者互动而共同创造的。Hoey将互动看作语篇的核心[5]。金元浦和周宁的文中提到根据Iser的阅读理论,文学阅读过程是文学作品与读者的互动。文学作品的意义是语篇与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文学作品是在语篇和读者的双向交互作用中动态构建的[6]。文学作品的“互动性是建立在双方合作的基础之上的,即语篇做出暗示或指示,读者领悟暗示或对指示的意象及意义进行组织和理解”[7]。图画书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学语篇,其中不仅有图画,也有文字,而且图画占了主要篇幅。读者主要面对的是图画,是与图画的直接交流,读者甚至只看图画,不读文字就能理解图画书的内容,对于一些年幼的孩童尤其如此。因此图画书分析中,最主要的互动关系是图画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读者通过阅读一幅幅图画,在与图画互动过程中,逐渐了解图画所表达的内容,建构出图画中的人物身份,因此图画中人物的描绘对于建构人物身份至关重要。对于文字部分,我们也采取同样的视角,认为读者在与文字文本互动的过程中领会语篇意义。

四、多模态互动意义

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中的互动由人际功能体现。“人际功能表示语言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表达,具体地讲,它表示交际者之间的角色关系、地位和亲疏关系,交际者的口气、态度,对事物出现的可能性和出现频率的判断和估价等”[8]。对语言的分析,自上而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语义、词汇语法和音系/字系。其中词汇语法层是核心,它负责将语音/字符组合成词,而词又组成更大的单位,以表达意义。各层次间是体现关系,上一层由下一层体现(表 1)。语义和词汇语法属于内容层,音系/字系属于表达层。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来源之一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多模态话语的最合适的理论模式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9]。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借鉴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将语言的研究延伸至一切用来构建意义的符号资源”[10]。模态是抽象的符号,指“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创造意义的符号资源”[11]。它的物质载体称为媒体。对应于语言符号的三个层次,在多模态分析中,表达层是媒体的构成元素,比如绘画用的点、线、色彩等。在模态语法层中,这些元素组成可辨识的结构体,如同语言中的单词,比如点线构成正方形、圆形等。而后经过模态语法的作用,这些结构体形成一个有意义的实体,比如一幅画,这个实体传达的意义就是语义层的内容(表1)。因此,语言的词汇语法层探讨的是单词及单词经过语法的作用构成更大的结构,以表达意义。模态语法层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媒体构成元素经过模态语法的作用组合,形成一个可以表达意义的媒体。

图1:研究理论框架

图画书中涉及的模态主要是图画和语言文字,讨论的角度可以是图画、语言及图文关系等方面。本文着重探讨图画在建构身份中的表现,略有涉及语言文字叙述。在图画部分,结合Kress和van Leeuwen视觉语法中的互动意义内容及孙为和许波提到的图画设计[12]114-149,[13]195-224,分为角色设计和画面设计两部分。在这两部分中分别选取与身份建构联系密切的内容。角色设计包括外貌造型、眼神(gaze)、手势(gesture)等;画面设计包括框架(frame)、视角(perspective)等(图1)。

我们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以图画书Crown: A Ode to the Fresh Cut为例子,分析图画书中图文所表达的意义,探讨读者在阅读图画书过程中,与图文互动,观察图画的特点结合文字表达,从中体会到图画书所传达的人物身份信息,从而建构出人物身份。我们的研究是描述性的,而不是规定性的,目标是展示这些不同的符号资源是如何相互配合建构人物身份。

五、图画书分析及讨论

图画书Crown: An Ode to the Fresh Cut由Derrick Barnes撰文,Gordon C.James绘图。该书获得2018年度众多图书奖,包括大名鼎鼎的纽伯瑞奖和凯迪克奖。故事叙述的是一个非洲裔美国男孩到理发店理发,所发生的心理上的变化。主题是有关自信、自尊和快乐等这些品质如何受到新发型的影响,一个新的发型能让一个人充满信心地面对世界。故事分为两条主要叙事线索,穿插进行。一条是小男孩到理发店理发的经过,一条是理发过程中小男孩的心理活动。本文选取书中两张图片,通过比较这两张图片分析图画书中如何建构人物身份。图三是小男孩刚走进理发店,小男孩在图片左边,面朝着读者,低着头走进理发店,整个身体都出现在画面里;图片右边是一个理发师,手里拿着理发围布,迎接小男孩,背对着读者,人物画到腰部。图四是小男孩想象理过头发后的情形。他处于画面中央,头部略微上昂,面对着读者,背后有一群欢呼的人,全部人物都画到腰部[14]。

图3:理发前

图4:理发后(想象)

(一)角色设计

根据图画所描绘的人物外貌造型,黑色的皮肤,厚厚的嘴唇,微卷的头发,可以知道人物是黑人小男孩,年龄十岁左右。通过图画书中其它部分的文字叙述中提到的Hollywood,及作者在后记中提到的想要描绘全美国黑人小男孩去理发店的时刻,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个美籍黑人男孩。再结合图画书中小男孩手中拿着美国中小学优等生获奖小条幅,及文字部分提到的老师、同学,可以知道他是一个学生,这就确定了人物的主体身份。图三中,小男孩刚走进理发店,相应的文字叙述“He'll drape you like loyalty with that cape to keep the fine hairs off your neck and your princely robes”对图画做了详细的补充,结合这些内容,可以确定出此时的交互身份是理发师和顾客。这些是从图画书中获得的最直观的有关人物身份的信息。下面比较两张图,进一步探讨图画书中如何建构人物身份。

从眼神的注视方面看,当图画中的人物眼神注视着读者时,视线形成的矢量将图画中人物与读者联系起来,二者之间建立了接触关系,表明画中人物愿意与读者交流。同时配合面部表情和手势等肢体动作,就能明确地建构出其身份。比如画中人物是微笑的,则与读者关系比较亲密。如果是冷漠蔑视的眼神,画中人物则显得比较有权势,二者之间就可能是上级对下级的关系。如果画中人物与读者没有眼神接触,那么二者之间不建立任何联系。画中人物就成了读者不带感情审视的客体。“就像展览会上的样本,作为读者思考的对象”[12]119。因此,通过这些画面表现方式,读者在阅读图画书时,可以根据画面所表达的意义,建构人物身份。

图三中小男孩与读者没有眼神接触,低着头走进理发店,略显害羞、拘谨,与我们常说的“害羞得低下了头”相一致。文字“You came in as a lump of clay,a blank canvas,a slab of marble”为图画提供了详细的描述,通过文字叙述,可以更明确建构出小男孩此时个人身份中的性格特征,是含羞、不自信。图四中,小男孩与读者有直接的眼神接触,同时面部带着微笑,表明他自信、快乐,并愿意把这种情感传递给读者,与读者交流。

手势指的是“人们说话时手和胳膊的动作”[15]。手势可以传达丰富的身份信息,招手表明人物的热情,愿意与对方人物建立亲近关系,摆手则相反。双手交叉于胸前,表明人物比较自信,有点高傲。双手叉腰则是比较愤怒。虽然各国的文化存在差异,有些手势代表的含义有差别,但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各国之间交流的频繁,大部分常见手势具有普遍意义。比如手心朝外,食指和中指形成的V字形手势,表达胜利、积极的含义。这本是源自英国首相丘吉尔,现在这个手势几乎成了国人照相必备姿势。在两张图中,小男孩的手臂都是自然垂放,没有特别的含义。但是在图四中,小男孩背后的人群都握着拳头,手心朝外,举起双手过头顶,做出欢呼的手势,表达一种兴奋、得意的情绪。文字部分的描述“Every person in the shop will rise to their feet and give you a round of applause for being so fly! ”与画面表达的是同一内容,渲染了这种快乐的氛围。通过周围人物反映出小男孩此时的性格特征是乐观的、兴奋的。

(二)画面设计

框架用来表现画中人物与读者或远或近的距离,这可以用来表示二者之间的不同关系。近景在图画中显示的是人物的头和肩部,非常近景则显示的更少。中近景显示到腰部,中景显示到膝盖,中长景显示整个人物。长景人物占据画面框架的一半,远长景则人物更小。“在日常交际中,社会关系决定了人们相互之间保持的距离”[12]124,距离越近关系越亲密。图三中小男孩整个身体都画出来了,且占画面的一半,用的是长景,理发师用的是中近景。对比读者与二者之间的距离,可以得出小男孩此时的关系身份是疏远的,他不愿意与读者交流,有点孤独。图四中全部人物用的都是中近景,小男孩与读者的亲密度就增加了,读者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到人物的表情,感受到小男孩似乎很愿意与读者交流,并要传达自己内心的情绪,画面感染力比较强。

视角有水平视角和垂直视角之分。水平视角是读者正面与画中人物正面的关系。两者可以平行排列或者分叉形成一个角,所以图画中人物可以是正面的(frontal)或斜侧的(oblique)。水平视角编码了读者是否参与到画中人物活动中。正面视角和斜侧视角的差异是参与(involvement)和分离(detachment)的差异。正面视角表达的是你所看的是我们世界的一部分,也就是我们之间存在有互相联系的事情。斜侧视角表达的是你所看到的不是我们的世界,也就是我们之间不存在有联系的事情。图三采用的是斜侧视角,让读者感到的是小男孩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比较陌生,二者处于各自不同的世界。图四采用的是正面视角,“与别人发生联系就意味着要面对别人,与别人面对面”[16]。读者与小男孩之间产生了联系,通过与小男孩的直接面对,感受到小男孩身上透露出的自信和喜悦。

垂直视角有俯角、仰角和平角三种。俯角就是从高的角度看画中人物,这种情况下,画中人物“显得渺小,被大环境包围,常造成一种困窘、孤立无援等气氛”[13]224。从权力关系方面看,读者对画中人物施加权力,读者属于权威的一方。仰角是从低的角度看画中人物,画中人物对读者施加权力,让读者产生一种敬仰、敬畏之感。如果图画是从眼睛的视线水平看,那么就是平角,符合正常情况下人们观察到的世界,是平等的视角,没有权力大小之分。第一张图采用的是俯角,读者从一个相对高的角度观察小男孩,而且小男孩是低着头,显示了读者属于掌握权力的一方,小男孩处于被动的地位,显得渺小、不自信。第二张图中小男孩头微微向上昂起,采用的是略微仰视的角度,显得自信,又带有点傲气。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从画面的不同表现手法中,建构出人物身份。第一张图中,这个美国黑人小男孩刚进理发店,低着头,显得拘谨、不自信,与读者不产生直接的交流。读者作为一个旁观者观察着他的行为,二者之间的关系比较疏远。图四是小男孩想象理完头发后的情形,他目光盯着读者,与读者发生联系,显得自信、快乐。由此读者可以从图画,配合文字的叙述,在与图画书互动的过程中,建构出人物身份,了解图画书所讲述的内容,体会理发给小男孩带来的心理上的变化。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为了讨论方便,将各个角度分开,并着重探讨每个角度与身份建构相关的内容。我们不应该忽略的是这些角度是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叙述。

六、结语

在表达意义的资源中,不仅有语言模态,还有非语言模态,有时非语言模态甚至占了更重要的地位。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结合视觉语法,尝试构建一个多模态身份分析框架。通过分析图画书,应用该框架,我们发现角色设计中的外貌造型、眼神、手势以及画面设计中的框架、视角可以表达身份意义,在建构身份方面有重要意义。读者在阅读图画书,与图画书互动的过程中,通过这些非语言资源,结合语言叙述,可以深入体会图画书所表达的内涵。

猜你喜欢

图画书图画小男孩
“聪明”的小男孩
神奇的图画书
低年级写话,不妨从图画书入手
小男孩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萌萌哒的小男孩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