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豆储藏安全管理方法
2019-10-25济宁市储备粮管理处宗光岭
济宁市储备粮管理处 宗光岭
作为油料作物的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油兼用型经济作物,也是人和动物不可缺少的重要食物来源。由于大豆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在储藏过程中容易出现吸湿生霉、浸油赤变、品质劣变、发芽力丧失等不良现象,储藏稳定性较差。与储藏禾谷类粮食作物相比,大豆的储藏要求更高、条件更严,除要防止出现发热、生霉等储粮隐患外,还要保证不浸油、不酸败、不变质,维护好食用品质和商品价值。为确保大豆的安全储藏,我市第二粮库依据大豆的储藏特性,合理采取清杂、通风、降水、防虫等相关措施,并结合先进的储粮技术,将影响大豆安全储藏的主要因素(特别是温度)控制到有利于大豆安全储藏的理想水平,以实现大豆的安全储存。
1 试验材料
1.1 供试仓房
试验仓房3号仓,设计仓容:3190t,长35.4lm,宽20.60m,设计装粮线高4.80m,两侧仓墙各有6个换气口、两台轴流风机,仓顶为双笆结构的房式仓。对照仓房11号仓,设计仓容:2530t,长40.44m,宽20.6lm,设计装粮线高3.47m,两侧仓墙各有6个换气口、两台轴流风机,仓顶为普通平房仓。
1.2 储粮基本情况见表1、表2。
表1:仓房储粮情况
表2:大豆入仓质量情况
1.3 仓房设备
仓房配备四台轴流风机,型号SFJ4-2,转速2800r/min,风量11000m3/h,功率为0.55千瓦。粮仓配备了远距离数字式温度湿度测控系统。测温点布设情况:纵向10行,横向5排0 ,垂直方向设4层,全仓共200个点,系统可进行气温、气湿、仓温、仓湿和粮温的检测,并可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绘制粮温变化曲线,直观反映粮温变化情况。
2 试验方法与步骤
2.1 入库前备仓工作
对仓顶和仓墙进行防潮检查和处理;做好空仓卫生清理,并用80%敌敌畏乳油稀释喷洒进行空仓清毒:做好通风系统的安装调试,风道间距为4m,通风途径比为1.4,调节各通风道风量均匀,确保通风效果良好;做好熏蒸设施设备的检查维修,确保其性能良好。
2.2 人仓期间管理工作
入库过程中勤移动输送机、补仓机,减少自动分级的生成,同时在输送机机头下方及时清扫飘落的杂质等,最大限度地减少自动分级形成的杂质集结区,提高粮堆空隙度,增强储粮稳定性,为通风降温降水打下基础。入库过程中,选择相对低温干燥的天气,利用轴流风机边入粮边通风,进行散湿降温。
2.3 储藏期间管理工作
大豆入满仓一周内及时平整粮面,埋设测温点,布防虫线,扦样检测质量情况,并对全仓大豆分区分层进行水分测定,密闭仓房。春夏季节,为解决气温、仓温对表层大豆粮温过快升高的影响,有选择的利用夜间湿度低、温度低的有利气候开启仓房小门窗进行自然通风换气,在凌晨2点至5点开启仓房轴流风机进行通风换气,有效降低了粮温仓温,延缓了表层大豆粮温过快的上升。针对大豆表层、下层存在温差过大的现象,有选择的在夜间开启仓房小门自然通风换气,同时开启仓房环流熏蒸风机进行每天2小时仓内气体的环流,利用仓房中下层冷源调节平衡全仓粮温。针对大豆仓出现有印度谷蛾发生,采用浸有敌敌畏的海绵挂条防虫取得良好的防虫效果。为防止表层大豆秋季结露现象的发生,加强粮情检查,仔细观察粮温、仓温及水分变化,特别是表层10~30CM的水分变化及杂质聚积区的粮温及水分变化情况,防止储粮发生秋季结露现象。进入冬季后,在白天采用自然通风降温、轴流风机缓速通风降温,使仓温、粮温逐步下降,并根据天气情况,利用冬季充足冷源空气进行通风降温,可将仓温降到OoC以下,粮温降到5oC左右。
3 结果分析
3.1 粮温变化情况
图1
由图1可以观察到,试验仓和对照仓的平均粮温都受到气温的影响而变化,但是试验仓的粮温变化走势相对对照仓较弱,说明双笆仓受外界气温影响较小,具有良好的隔热作用,利于大豆的安全储藏。
3.2 品质变化情况
根据《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要求,我们对2017年至2018年春秋两季的品质检测结果做了汇总,见表3。
表:3试验仓大豆品质检测情况
由表3可以观察到,每过一个夏季,大豆蛋白质溶解比率下降3.0%左右,粗脂肪酸价上升1.0%左右,色泽气味正常,品质没有出现显著变化,属于正常变化范围;大豆品质总体呈下降趋势,与其自身的储藏特性有关,为避免出现储粮隐患,有效保持大豆的品质,应尽快在储存两年之后安排轮换出库。
综上所述通过大豆安全储藏管理实践,双笆仓在遏制气温对粮湿的影响方面比平房仓效果好,调节控制粮温更显优势。大豆的储存品质与温度和储藏时间密切相关,通过科学合理的通风降温可抑制粮温的快速升高或降低,避免大豆出现发热霉变或者粮面结露,延缓大豆品质劣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