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造第一支柱产业 黑龙江这样做
2019-10-25
新华社记者:
黑龙江是农业大省,我们注意到黑龙江省提出要把绿色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打造成第一支柱产业。请问黑龙江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张庆伟:
刚才讲到的五常大米、响水大米,大米的香味是独特的,基本上可以跟日本的越光大米达到同样的味道。刚才文涛省长讲,10月份,我们要举办第二届国际大米节,包括东南亚大米都会来参展,谁也不知道米是哪儿产的,就是凭着吃来评价。
王文涛:
我先亮一亮家底吧,农产品精深加工,这是“两句话”。第一句,农产品,我们黑龙江是中华大粮仓,我们的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都是全国第一。同时,我们的水稻、大豆、玉米产量也是全国第一,所以我们又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黑龙江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我们的特点是寒地黑土,“寒”是天然的杀虫剂,黑土是天然的肥料,刚才庆伟书记也说了,我们的绿色食品认证面积是7396万亩,占了全国的1/5,我们的有机食品认证面积是650万亩,占全国的1/10。第二句话,精深加工,我们目前做得是不够的,农产品综合加工转化率是53.6%,比全国低12个百分点。所以,在精深加工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当然,差距也就意味着潜力和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提出,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粮食精深加工,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省委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要求,把发展壮大绿色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一个战略定位,打造成为第一支柱产业。我们正在按照这样一个部署推进实施,通过一产连接二产、扩大三产,我们叫“接二连三”,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动我们粮食生产加工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下一步怎么做,主要是从三个方面:
一是种得好。这是最基本的。我们要以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为方向,在现有的基础上,对一些稻米、大豆、鲜食玉米、蔬菜、食用菌、马铃薯、中药材,还有林果,就是林下的浆果,进行基地的建设。怎么种固然很重要,但怎么卖更重要,是由市场决定加工企业生产什么,由加工企业生产什么再来决定我们种植什么。这样,生产加工和种植能够融为一体发展,而且是能够走市场化的道路,用市场化来推动我们种得好,是一个最基本的配置资源方式。
二是产得优。就是要有好的企业进来加工生产,我们扩大招商引资,大力引进一些优秀的企业,把好的资源通过市场化手段配置给好的企业。我们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怎么招商?怎么把好的企业引进来?比如玉米,其实玉米原来只是作为饲料原料,做一些简单的加工,现在把玉米做成一个招商的图谱,其实产业链就像图谱一样,就像一棵树,树上面有树枝,可以分散出很多东西。我们不仅把玉米作为饲料,还可以把它作为一些化工和医药的原料,还可以用它生产燃料乙醇,光一个玉米的加工链就会拉得很长。我们就是要做成一个图谱,然后“按图索骥”,去精准地点对点招商。目前,中粮、象屿、阜丰、益海嘉里等国内外知名农产品企业已经在我省落户布局。
三是卖得俏。种得好、产得优,还要卖得俏。营销是我们的短板,营销当中短中之短是我们农产品品牌塑造不够。比如,东北大米名扬天下,五常大米大家都知道,但是我们看到一些案例,五常大米被一些不法商人掺假造假也是屡禁不绝,市场上鱼龙混杂,怎么办?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市场监管,加大打击力度。另一方面,也要善于运用市场的手来进行调节。去年在省委的决定下,我们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办了第一届国际大米节,世界很多种植大米的国家来参与,包括日本、韩国,也包括我们国家的台湾地区,大家同台竞争,邀请国内外专家盲评,五常大米等获得金奖。今年还要办,10月10日,是第二届,主要是制定大米标准,传播大米文化,树立大米品牌,通过品牌化宣传,让老百姓知道什么是好大米,标准是什么,好大米有哪些品牌或者哪些米庄。所以我们在卖得好的方面,在品牌塑造方面,还要持续发力,打好寒地黑土、绿色有机、非转基因优势牌。同时,我们在线上和线下扩大品牌宣传,增加龙江农产品品牌美誉度、认知度和忠诚度。我相信,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下,我们坚持在“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方面持续发力,一定会把农业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新优势。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