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共存的唐代绞胎枕

2019-10-25史林花

文物天地 2019年9期
关键词:团花瓷枕唐三彩

文/史林花

绞胎枕是唐代新兴的生活器具,因其使用绞胎技法而得名,是唐代绞胎器物的代表。绞胎枕所用的技法主要有全绞胎和半绞胎,半绞胎又称为贴面(片)绞胎。早期的瘿木纹胎枕是采用全绞胎的做法,半绞胎的技法多使用在晚唐之后的绞胎枕上。所谓绞胎技法,是利用两种不同色调的泥料,分别制成坯泥,并把不同色调的坯泥排成板块,相间叠合,然后进行特定的绞揉、切片、拼镶、贴合、模压,器胎上便呈现出不同色调相间、变化多端的纹理;入窑焙烧之后,在器表施一层高度透明釉,再次入窑焙烧始为成品。透明釉有白、黄、淡黄、浅绿等色,或白、黄、绿三色合用[1]。

图一 唐 黄釉绞胎花朵纹长方形枕

图二 唐 黄釉绞胎如意形枕

图三 唐 黄釉绞胎如意形枕枕面

唐代绞胎枕主要有两种样式,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的10件唐代绞胎陶瓷枕上都可找到。一种是长方形小枕(图一),其制法是先把制好的绞胎坯泥切成薄片,然后在坯胎表面敷贴、黏合一层绞花泥片而成形(绞花占器物胎体厚度的1/3,底部一般都不用绞胎),阴干后将四角修圆,在背面挖一个圆孔,最后施釉装坯入窑素烧,烧出正品后再施一层透明釉入窑焙烧而成[2]。另一种是绞胎印花如意形枕(图二),将绞胎泥切成云朵、团花、花蕾状贴在枕面上(图三),构成一幅装饰性很强的图案。

绞胎瓷枕是绞胎器中的大件器物,其制作工艺涉及当时多种手工技艺,不仅是唐代社会审美风格的集中体现,也是盛唐帝国多元文化共融的代表。

图四 唐 仿瘿木纹黄釉绞胎扁方形枕

图五 唐 黄釉绞胎花朵纹长方形枕

一 绞胎瓷枕的装饰纹样和工艺起源受唐代多种手工业技艺影响

绞胎枕作为一种唐代新兴的陶瓷品类,其生产工艺受到当时多种手工技艺的影响,而不是单一技艺的传递。瘿器、唐三彩、犀皮漆器、玻璃器等多品类技法都可能影响了它的产生与发展。

瘿木器对绞胎瓷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瘿木纹上。瘿木器因其精致高雅的特性成为唐代贵族喜爱的器物之一,在《全唐诗》《全唐文》等文献中经常出现瘿木器的记载。从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仿瘿木纹黄釉绞胎扁方形枕中,其纹饰就是典型的瘿木纹(图四)。瘿木纹也是绞胎瓷枕上的重要纹饰,我们在唐代巩县黄冶窑遗址也发现了大量的瘿木纹绞胎瓷片。

绞胎枕上的团花纹饰也可在有关瘿木枕的相关历史记载中得到佐证。古代文献中记载的色绫枕是瘿木枕的一种,色绫枕和绞胎枕上都有团花纹饰。《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记载:“台山有色绫木,理如绫文(《太平广记》卷四○六引作‘理如绫窠’),《白孔六帖》卷一四引作‘理如绫纹窠’),百姓取为枕,呼为色绫枕。”孙机先生认为,今本《杂俎》所夺之“窠”,是一个关键的字,“窠”指团窠。《唐会要》卷三二中有“小团窠绫”,清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卷三《梁公子》注:“所谓窠者,即团花也。”根据这些文献记载,孙机先生推断,色绫枕上的纹理中当有若干团花,而现存的绞胎枕上也恰恰出现了这样的团花[3]。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所藏的10件绞胎瓷枕中,有5件黄釉、绿釉绞胎花朵纹长方形枕都是以团花与瘿木纹饰为主要的装饰纹样,它们的枕面上有团花图案,前壁、背壁、左右侧是瘿木纹饰(图五)。这些瓷枕与孙机先生在《绞胎器与瘿器》一文中关于绞胎枕的论述有极大的相似性,可知瘿木枕与唐代绞胎瓷枕在装饰纹样上有极大的关联性。

绞胎枕的镶嵌工艺与犀皮漆器制作工艺有一定关联(图六)。有学者指出,绞胎枕上的团块镶嵌是在绞胎面先贴上主要图案或留出相应空间,嵌入成形的绞胎纹样,然后在周围补上辅助装饰或填粉,修胎磨平,以形成色差。而有一种犀皮漆烟袋杆,其制法据说是先“打捻”,然后用两种颜色的漆相间地涂在每个凸起的尖端顶上,再通体上多层漆,最后用磨石及炭打磨。这与绞胎团花枕的制作工艺极其相似[4]。

唐代绞胎枕与唐三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从考古发现来讲,所见考古材料中,绞胎瓷枕常与唐三彩同窑烧造,同墓而出。唐代巩县黄冶窑遗址的考古发现中也有大量的唐三彩瓷片和绞胎瓷片并存的现象[5]。其次,绞胎瓷枕多色工艺极有可能受到唐三彩的影响。唐三彩多色釉工艺为绞胎的多色坯体工艺提供了技术基础。从现已发现的唐三彩绞胎枕等文物可以证明唐代绞胎与三彩工艺之间的联系。绞胎工艺的出现让陶瓷从表面的釉彩变化进一步发展为器物整体装饰的改进,实现陶瓷从胎到釉、从内到外的彻底改变。

玻璃器是唐代非常流行的外来器物,西方玻璃融合技术中的“融合”与我国唐代绞胎的“绞”,应该是一个意思,都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料(玻璃料、泥料)“融合”“绞”在一起,同时保持两色(或多色)相间[6]。

贴面绞胎瓷枕依靠模具将绞花与素坯规范成型的制作工艺和当时流行的金银器内模法技艺有一定的关联。它的做法是,将预先备好的由褐、白两色泥料相绞而成的夹花泥卷按需要切块、切条或切片,然后通过模具与先前做好的素坯粘合为贴面绞胎,再经修整,入窑烧成[7]。

图六 唐 绿釉绞胎如意形枕

图七 唐 绿釉绞胎花朵纹长方形枕

图八 唐 黄釉绞胎菱花纹长方形枕

图九 唐 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夹缬菱格花卉纹绢幡(局部)

二 绞胎瓷枕是唐代社会审美风格的重要表现

唐代绞胎瓷枕多出土于都城长安和东都洛阳部分上层人物墓葬中,说明其以优美新颖的造型、自然巧妙的装饰、晶莹华丽的色釉,成为当时宫廷、权贵、豪富之家的专宠。绞胎枕的流行与唐朝追求雍容华贵、高贵典雅、从容大气的艺术审美有关,与当时陶瓷装饰的表现形式趋向于色彩艳丽,造型的设计更加注重人文因素密不可分。最重要的是绞胎枕作为唐代贵族所用器物,它的审美风格与当时社会流行风尚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与唐人对瘿器、金银器、唐三彩、玻璃器的推崇有关。可以说正是在唐代社会多元文化交汇、多种手工技艺的共同碰撞下,才创造出了精致绝伦的绞胎瓷器。

“若蒲陶之蔓延,如兔丝之烦荣,向嘉禾之垂颖,似灵芝之吐实”是关于绞胎枕纹饰最诗意的说明。具体来讲,绞胎枕的纹理主要有木理纹、回字纹、五瓣圆形团花纹、三瓣三角形团花纹、朵花图案、琥珀纹、菱形图案等。这些自然纹理变化万千,让整个枕面呈现自然灵动的艺术效果,丰富多样的花纹图案也让绞胎枕更符合大唐帝国的花团锦簇、雍容华丽的气质(图七)。

绞胎枕上所用的纹样与唐代流行的服饰纹样之间有极大的相似性(图八-图九)。唐代女装流行“错彩镂金”的美,团窠、联珠纹是当时的典型纹样,从新疆、甘肃出土的纺织物中能看到大量的团花、联珠纹样。《元和郡县图志》卷三四《剑南道绵州贡赋》中有“对凤两窠”之锦名,即团窠对凤纹锦。清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卷三《梁公子》注:“所谓窠者,即团花也”,因此唐代的团窠就是“团花”之意。团花纹样不仅在丝绸上出现,也出现在铜镜、金银器、唐三彩等在其他手工艺门类中[8]。因此,绞胎枕作为贵族追崇的器物,其上的团花纹样可能也是借鉴当时的服饰之美而在陶瓷上做的创新。

唐代玻璃器与绞胎瓷枕在审美上也有一定的相似性。这里所说的唐代的玻璃是指宝石之类的天然矿物质,这种天然宝石类玻璃在《旧唐书》《新唐书》等文献中多有记载,因其“文彩殊绝”而被统治阶层所喜爱。而我们从出土的绞胎瓷枕的瓷片标本可以看到,绞胎枕有模仿天然琥珀的纹饰(图一○)。

图一○ 唐 巩县黄冶窑出土的琥珀纹绞胎瓷片

三 绞胎瓷枕是唐代社会多元文化融合的集中体现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绞胎艺术作为大唐文化的璀璨产物,其产生与发展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追求和审美特征。绞胎器物追求的是自然天成,让陶瓷体现出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木石生态纹理。这在当时是一种新颖的美学思路,由素面瓷的含蓄向花瓷的发展,升华为一种独特的境界[9]。

李唐王朝将道教列为三教之首,又钦定道教为宗,上倡下行,促使道教普及为全民性宗教。“道法自然”聚焦了唐人对宇宙本体的认识,又外化成唐人的精神追求、审美意识和生活态度。绞胎枕通体采用自然纹理装饰而成,再施以黄釉,使整个作品显得华丽美观。在人与自然宇宙之精神浑然一体的道家美学思想影响下,绞胎纹样也表现出了和谐自然、静中寓动、“天人合一”的审美情趣[10]。

绞胎瓷枕与儒家文化之间也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因为其“表里如一”的特征又被称为“瓷中君子”。绞胎器物本身呈现出器物造型与装饰的“千胎千面”,又达到自然和谐之态,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君子和而不同”的观念。

绞胎瓷枕与佛教“圆满自在”的统一性,体现在绞胎瓷的团花、回字纹等装饰纹样上。同时,绞胎瓷亦黑亦白绞揉而成的天然纹理也暗合禅宗追求活泼自然空灵洒脱的境界,两色相间、浓淡相宜的审美内涵与佛家的“虚”与“空”有着天然的契合性。

因此,在唐代社会文化出现空前的大融合,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背景下,绞胎瓷枕不知不觉地将其蕴含的儒、释、道传统文化气息慢慢渗透,完美地实现了其“道器并重”的审美理念。绞胎瓷是多元文化交流碰撞的产物,是大唐帝国作为当时世界文明中心的开放格局和文化自信的体现,蕴含了中国人追求“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意愿。

四 结语

绞胎瓷枕作为大唐文化的璀璨产物,不论是技艺的源起,还是纹饰的文化内涵,都离不开唐代兼容并包的社会文化滋养。它代表了中国人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求新求变的创新意识,也是中华民族文明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文明、不断进步的成果。

[1]廖永民、张毅民:《黄冶窑唐三彩的绞胎器》,《中原文物》2003年第4期。

[2]张保军:《论当代绞胎陶瓷艺术的转型与取向》,《艺术设计研究》2010年第4期。

[3]孙机:《绞胎器与瘿器》,《文物》1988年第12期。

[4]胡彦羽:《浅谈绞胎陶瓷器的发展与演变》,《杭州文博》2013年第1期。

[5]河南省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编著:《黄冶唐三彩窑》,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47页。

[6]郭强:《唐代陶瓷绞胎工艺考辨》,《中国陶瓷》2016年第9期。

[7]高阿申、钱伟君:《唐绞胎器的胎、釉和制作工艺研究》,《收藏家》2005年第11期。

[8]《中国美术全集》编纂委员会:《中国美术全集·纺织品卷一》,黄山书社,2010年,第5页。

[9]陈健:《绞胎艺术“器物观念”的源起、传播与再生》,《美术大观》2017年第7期。

[10]杨峡、柴战柱:《中国绞胎瓷》,河南美术出版社,2012年,第43页。

猜你喜欢

团花瓷枕唐三彩
瓷枕
维摩诘经变中各国王子服饰上的团花纹样研究
瓷枕,透心凉
传统经典藻井纹样——创意百变宝相团花
瓷枕·凉殿·蒲扇·夏衣
唐三彩韵
绚丽之花——唐三彩
论唐三彩的收藏价值与鉴别
一把剪刀、一张纸和一个梦想——从《百变团花》谈低年级美术中的民间艺术
一批分离66年唐三彩文物跨海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