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地理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初探
2019-10-24胡翠华李庆凤吴世祥刘守江
胡翠华 李庆凤 吴世祥 刘守江
摘要:植物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实践课程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对植物地理学的实践教学进行分析总结,认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实践教学模式和课程评价方式单一,并提出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评价方式,从而实现植物地理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有利于提升植物地理学课程的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植物地理学;实践课;实践模式;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8-0133-02
植物地理学这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植物分布及其成因、植物群落、植被地理等,涉及生物學、生态学、土壤学、气象学、地貌学等学科,是一门集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1]。因此,植物地理学不仅需要进行理论学习,更应该贴近生活,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一、植物地理学实践教学的意义
1.促进植物地理学课程整体发展的需要。植物地理实践教学是植物地理课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效的实践教学可以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地理分布是地理感性知识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中包括地理分布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形态,因此,植物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可以充分促进学生对地理感性知识的掌握[2]。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部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很差,对于身边常见的植物也不是很了解,专业知识普遍缺乏,很多知识停留在理论层面。因此,植物地理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是植物地理学课程整体发展必须关注的问题。
2.培养未来优秀地理教师的需要。植物地理学授课对象主要是地理学科的师范生,也就是未来的中学地理教师。在《高中地理课本教材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节中,植物是重要的研究对象,虽然高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并不如大学要求深,但是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只有自己掌握得更透彻才能使学生掌握得更清晰。在实践课程中,学生通过对身边植物的分析,了解一般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地理条件。通过观察植物,运用看、听、闻、辨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引导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从而夯实其理论和实践基础。
3.促进教师地理综合素养的需要。高中地理教师职业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现有的教材,相关课程资源的开发离不开教师深厚的实践技能。在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高中生对于自然环境的认识仍然相当匮乏,而地理又是一门与自然环境关系极大的学科,因此,地理教师理应担负起带领学生认识自然的责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改革提出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其中就涉及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教学目标[3]。因此,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就更需要自己具备这样的实践能力,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高师地理教育,理应走在前沿。
二、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实践课教学模式单一。实践课程安排比较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学校往往在已有课程基础上压缩实践课程的课时,导致实践课的效用不能完全发挥出来。在以往的实践课上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是非常喜欢在教室外上课的,但是由于实践课师生比偏低、学生自觉性差以及实习基地单一化等因素(比如长期的峨眉山植物地理实习,指导教师较少等),使实践课未能完全展示出应有的教学效果。
2.评价方式单一。传统的实践教学评价方式,是教师指导,然后学生动手,最后交出成果得到一个成绩,缺少中间评价环节。比如制作植物标本,学生通过观察植物、认识植物、选择植物、了解植物到最后制作出自己喜欢的植物标本,这一过程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三、改革措施
1.改变实践教学模式。(1)校园实习。植物地理课程开设于每年上半年,这个时候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气温回升,正是各类植物生长的季节;学校内部绿地面积广,植被覆盖度较大,植物种类丰富,可以开展校园植物地理实习。我校校园实习已经连续开展了很多届,实际教学效果高于室内学习,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有探究欲,用身边实例教学其效果也非常显著。(2)金城山近郊实习。金城山位于南充市高坪区、蓬安县、广安市岳池县三县区交界处,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左右,植被茂密,植物多样性程度高,距离较近,便于教学。我校近几年开始的金城山近郊实习,在师资和经费方面不断得到改善,这有利于植物地理课程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金城山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植物地理课程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选择适当时间(尽量避开周末登山高峰期),与自然地理其他要素教学的教师合作带领学生实地教学,不仅可以观察植物,还能分析气候、土壤、地质构造等内容,体现学科的综合性特征。(3)峨眉山、华蓥山、米仓山远距离实习。峨眉山、华蓥山、米仓山是相对距离较远的实习地,要求学生对野外现象和课堂教学内容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不断培养其综合分析能力及地理实践力。过去几十年,我们一直在峨眉山开展植物地理实习,线路长而单一,每天赶路的时间太长,实习时间、空间非常有限,而且存在野猴与大量旅游车的安全隐患,实习效果得不到保证。2015年我校新增了华蓥山实习线路,2017年再增设米仓山实习线路,实践教学的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学生在实习线路上停留的时间大大增加,有更多的时间亲自动手和亲近大自然,感受野外现象,教师也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
2.改变实践教学评价模式。(1)开展班级小组评价。小组评价方式方便快捷,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学习效果的反馈,而这种反馈来自班级同学,同学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更有说服力,更能驱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植物地理实践课程进行过程中和完成后,都可以进行班级小组评价。在实践课程进行过程中,各小组间可以形成一定的竞争环境,相互监督学习。小组评价的内容可以依据实践课进行的各个方面,相对于教师评价也比较细致全面。实践课完成后,组内和各小组间也可以互相评价,评价对方的实习成果、学习方式等。(2)进行实习成果展示。实践课程相对于理论课程来说更有趣味性和操作性,对学生也更有吸引力,很多学生都愿意参与实践活动。但是大多数的实践课程结束后仅仅是要求学生上交对此次课外实践的书面总结,比如,交一个做好的植物标本或一个样方调查统计结果,也没有对学生的总结进行检查评审,这类评价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学校应进行实习成果展示,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完善师生互评体系。传统的实习评价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此类评价方式为单向评价,仅针对学生实习效果的考察而缺乏教师活动效度的测评。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互动的作用形式,教学评价不仅要考查学生,还要考查教师,植物地理实践课的评价需要开展师生互评才算科学完整的教学评价。特别要注意对教师的评价,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的反馈对课程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結语
植物地理野外实习是植物地理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习过程中,将野外接触到的事物和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能使学生验证和巩固植物地理学理论知识,改进植物地理学学习方法,以端正的科学态度领会植物地理学的内涵。因此,植物地理学实践课的不断探索发展,不仅有利于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富有科学态度的地理人。
参考文献:
[1]俞筱押.《植物地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34(04):57-59.
[2]袁书琪.地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韦志榕,朱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Plant Geography*
HU Cui-hua1,2,LI Qing-feng1,WU Shi-xiang1,LIU Shou-jiang1,2
(1.School of Land and Resources,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Sichuan 637009,China;
2.Institute of Jialing River Basin,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Sichuan 637009,China)
Abstract:Plant Geography is one of the required courses in Geography,and the practical cours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t.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Plant Geography,and points out that the main problem is the single mode of practice teaching and course evaluation,and proposes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practice teaching mode and practice teaching evaluation method.Thus,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Plant Geography is beneficial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and effect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the course of plant geography.
Key words:Plant Geography;practice course;practice model;reform and inno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