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专业技术教师短期访学思考

2019-10-24蔡宏亚孟庆勇赵青苟占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38期
关键词:专业技术交流

蔡宏亚 孟庆勇 赵青 苟占平

摘要:医学信息资源正在快速发展中,医学教学、仪器应及时接轨国际。高校为开阔专业技术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师科研及工作能力,采取短期访学形式,通过走、听、访、思,拓宽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思路,使其了解新的信息资源,可以预防知识的老化,打破长期从事专业形成的固化思维模式。通过对比重点大学与普通院校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见识先进的仪器,听学术讲座等,感受重点大学的医学学术氛围及科研思路。访问学者如何将访学所得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这是访学最大的目的。研究基于广东医科大学30多位专业技术人员短期访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校,从听课、走访实验室、图书馆、校园环境等多角度出发,围绕访学过程中对访学地区的文化差异及对教学、科研、工作方式的思考,来阐述访学对提高高校专业技术人员的医学信息的重要性。

关键词:医学信息;访学;交流;专业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8-0024-03

在全球化交流趨势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拔尖人才日益迫切和重要。各行各业海内外访学项目已成为创新型拔尖人才国际化培养的一种新型途径,逐渐受到社会和高校的普遍关注。高校近年来开展短期国内外访学,通过安排教师听一流院校的知名专家授课、探讨式学习、走访实验室、参观图书馆、座谈等活动,来了解一些重点大学的学术思想、教学模式、新的医学动态信息。访学,是一种快速的学习,古人用“走万里路,胜似读万卷书”来说明游走访学的重要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1]

一、对香港认识的提升

我校地处珠江三角洲,港、深、澳经济合作圈中。笔者对香港的了解相对比较多点,有时间经常去香港观光旅游、购物等,对香港的环境、文化有些许的了解,可只是一些休闲、观光意义的认识。但此次访学让笔者从更高层次认识了香港。在访学过程中,了解文化差异也是使命之一。访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融入本土文化,了解本土生活。

1.香港人环保意识强。香港是屹立在东方的一颗明珠。香港的城市建设是依山而建,没有过度开发,香港人环境保护意识非常强,我们每天从宾馆到香港中文大学的沿途,我观察到道路两旁树木成荫,葱翠茂盛,高楼耸立,建筑沿着山麓或海港而建,环境保护得非常好,干净整洁,城市中有香樟树的一种淡淡香味。山上郁郁葱葱,云雾缭绕,海港海水湛蓝,非常美丽。维多利亚港湾的晚上,海水灯光相互影映,闪烁迷离,有着独特的海滨城市光彩迷离的美景。

2.香港是国际化大都市。(1)经济文化的全球化。(2)人口组成的多元化。到达香港,首先看到的是不同肤色的人擦肩而过或者看到不同国家的人在一起工作、学习、娱乐等。(3)语言的国际化。香港教学语言是英语,听教授讲课时提到,只有香港中文大学用双语教学,其他院校都是全英语教学。走在街上,分分钟你都可以听到操着各种语言的人擦肩而过。(4)饮食文化的国际化。香港由于各国人往来,所以饮食文化多元化。(5)宗教信仰多元化。香港有基督教、佛教、印度教等多种宗教并存。(6)服饰用品的国际化。香港的用品服饰来自世界各地,是购物者的胜地。

二、访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的见解

1.走进校园。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出于历史、地域等原因,不同的学校有其不同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不同的风格。香港中文大学作为香港高等学府和当代新儒家的主要阵地,辖9个书院、8个学院及研究院,他们的教学理念是全人教育、通识教育,所以8个学院的课是互通的,学生可以穿行各学院去学习。各学院依山而建,错落有致,非常美丽。有幸听到香港中文大学前院长金耀基及教务处长杨兆基教授讲授香港中文大学建校的历史及各位校长对中文大学发展的付出。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唯一一所用中英文语言教学的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创立打破了英国殖民地近五百年来只允许一所高等学府存在的铁律,是20世纪亚洲地区“非殖民化”的表征之一。香港浸会大学现在虽然不是教会大学了,但因其历史、建筑风貌等,依然感觉到其教会气息。但各学校环境宁静,感觉不到国际化大都市的烦躁,学术氛围浓郁。

2.走进课堂。听了好多香港学者讲课,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互动式、探讨式、调研式的教学模式。他们大部分是一边讲,一边有助手发资料给大家,让大家针对教授提出的观点填写自己的看法,然后同桌讨论,再与教授共同讨论,随时反馈你的见解,也会在课后收集对老师的评价。这种模式非常好,学生的思维是被调动起来的,是活跃的,教授也知道这节课学生的思考方向、对教授这节课的评价,可以及时得到反馈。这跟内地不同,听内地教授讲课,会感觉到教授讲授得很好,表达清楚,案例也不错。但那是教授的观点,与学生无关。也有一些互动,但无关痛痒,没有真正讨论的状态。学生的思维处于接收新知识点的重点、难点状态,没能开启思考模式。

3.走访实验室、图书馆、展览馆。(1)走访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实验室,参加实验学习、参观实验室以及与实验室的老师座谈。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实验室分类细致,布局合理,充分利用空间,指示牌简洁明了,走廊张贴各种科普知识,每层楼都有开放的厨房,供去做实验的学生、老师使用。实验室空间利用率非常高,实验仪器先进,很多仪器连接3D打印,将看到的微观细胞等放大后打印出来,方便了观察研究。更主要的是他们也设置了院士研究室,如杨振宁等知名科学家工作室等。这种与院士、科学家同在一层楼工作的感觉,对工作者有极大的鼓舞激励作用。“我做的研究或许就是科学家们也做过的工作”,这种感觉让人感觉到科学研究实实在在,按照研究的方向认真做,某一天就会出结果。香港浸会大学新闻传媒影视学院录播实验室仪器与香港卫视媒体仪器一样,非常先进。学生创作与国际接轨,获得了好多国际大奖。(2)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电子藏书功能强大,与世界一流名校对接,如哈佛大学图书馆、牛津大学图书馆等,辐射全世界好多大学。有部分区域24小时开放,设有学生休闲区,学累了可以随时躺下休息。也设立了讨论房间,房间不大,但讨论间网络、黑板、桌椅设置合理,适合于小组学生讨论。(3)香港中文大学展览馆非常多,参观了校史展览馆、世界著名学者获国际大奖展览馆、文物人文艺术馆、北极海洋仿真展览馆等。让参观者感触非常多,香港中文大学办学时间不长,但世界名人非常多。学术思想与国际接轨,教学理念先进,仪器设备尖端,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与学习的地方。香港中文大学的学术思想、医学仪器、医学技术信息与尖端理念接轨。

三、香港访学思考

1.通过对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的走、听、访、思,充分利用访学高校学术讲座、名家讲坛多的优势,选择参加与专业相关的讲座,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带着问题去观察、交流更能促使学生们深入思考。除了开阔视野,接触到学科前沿知识以及和高水平、大师级的学者进行有效的学术交流以外,还锻炼了创造性地应对多元的、不断变化的、分散的环境的能力,而这对于创新人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素质。“人才培养方案”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可以让人们照样子去实施的标准教育方案”[2]。拓宽专业技术人员的思路,帮助老师们对自己从事的教学、科研工作的方法与技巧进行对比,促进其自我综合能力的提高。

2.学习《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组织“985工程”高校先行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极大地推动了学术交流、探讨、视频资料流动[3]。访学团队成员之间对参加高质量、多样化的学术讲座获得的知识进行思考、讨论,能使老师们更快更好地从单一课程学习转变到具有创新思维的科研探索,培养出更为浓厚的科研兴趣。通过交流,寻找研究兴趣相同的学术合作。在访学过程中,学术讲座的参加和实验室的参观应该相互对应地实行,专业技术访学教师也应先查阅专业文献,再访学交流讨论,然后针对性发言。预先读文献,消化思考,发言就没有问题。后期针对某发言进行的讨论互动环节,能更好地解决存在的困惑,[4-5]以便更深刻地了解该院校的科研工作。

3.专业技术教师自身的反思式学习,提倡教师成为反思性从业者,即教师通过反思了解自己的教学理念,形成清晰的自我意识,从而调整教学行为。专业交流使专业技术教师更好地了解前沿学术与自己学术的差距,及时调整思路,做好个人规划。

4.教学改革的交流探讨。访学过程中,探讨教学改革及学科思路方法,提高学术能力,开阔国际视野,教师之间的交流无疑也会带来教学改革的探讨与交流。访学作为一种交流的途径,也促使访学专业技术老师之间相互交流、互通有无、相互认识、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短期访学是一种快速的学术交流,教师短时间内可以接收大量的信息。相同专业的教师在不同环境下,不同的思想碰撞,了解别人是怎样学习工作的,自己又是怎样学习工作的,通过思考,“访学需要实践知识和技能帮助我们提升理论,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从宏观上看,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从入学开始学,到入职及职后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连续体”[6]。改变自身的不足,调整工作思路,提高科研等能力。这促进了校际之间的交流和探讨,相对于国外名校访学,国内外短期访学效益大于成本[7],收获明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2010.

[2]刘金星,李萃茂.现代大学教育理念与全面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1).

[3]胡树祥,谢玉进,陈士平,等.中國大学视频公开课的现状及其发展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3,(3):11-12.

[4]宣华,郭大勇,周蕊,等.国际化办学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S1(021):102-105.

[5]董泽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与要素解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2,(03).

[6]蒋玉梅,刘勤.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教师出国访学收益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1):64+69.

[7]杨玉娥.资金时间价值教学方法探讨[J].商,2015,(01):293.

Edictal Short Term Visiting Study of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 Case Study of Visiting Schools in Hong Kong

CAI Hong-ya,MENG Qing-yong,ZHAO Qing,GOU Zhan-ping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Dongguan,Guangdong 523808,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broaden the vision of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teacher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enhance teacher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work ability.By taking the form of short-term visiting learning, through walking,listening,visiting and thinking,widening the thinking of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renewing the aging of knowledge and breaking the curing mode of thinking for long-term professional formation.By comparing the working environment,working methods,advanced instruments and academic lectures,the academic atmosphere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deas of key universities are felt.How do visiting scholars apply their income to their work?Th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purpose of visiting schools.This study,from more than 30 professional technicians in our school,visited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and other schools in the short term.From the angle of listening,visiting the laboratory,the library and the campus environment,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visiting area and the thinking of teaching,scientific research and work.The importance of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medical information;visiting school;communication;professional technology

猜你喜欢

专业技术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当代土建类大学生精神追求与学业的和谐
民办高职院校电类专业实践师资队伍建设的探析
交流&イベント
交流&イベント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