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4.0”背景下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019-10-24梁松马立军梁海峰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工业4.0技术型师资

梁松 马立军 梁海峰

【摘 要】本文分析“工业4.0”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针对高职人才培养中的教育内容、专业标准与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方案、师资力量等难以符合“工业4.0”的要求等问题,论述改革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更新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注重技能培训;针对“工业4.0”对技术型人才的新要求,重构专业标准与专业课程;契合“工业4.0”的实际诉求,制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师资力量投入,为职业教育提供质量保障。

【关键词】“工业4.0”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师资力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5C-0122-0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加大,人才的创新能力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教育是劳动者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随着“工业4.0”的推进,社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教育能够为社会提供技术型的人才,但在面对“工业4.0”的要求时,我国的职业教育存在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的现象,如人才培养的方案跟不上“工业4.0”的需求、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陈旧等,导致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脱节。本文基于“工业4.0”的发展背景,分析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策,以期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一、“工业4.0”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工业4.0”是制造业的一个革命,是指制造业中服务互联网、工业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物联网的全面深度覆盖,目标是建立智能化、数字化的制造业。制造业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我国政府提出《中国制造2025》,要求我国的制造业以“工业4.0”为愿景进行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组织受教育者进行技能或者生产方式的培训,促使受教育者获得某个职业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制造业是相当重要的,当前世界各国都十分注重制造业的发展,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纲要,对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同时,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其作为社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在面对“工业4,0”的发展时,需要加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不断地更新人才培养的方案。“工业4.0”的发展使得制造业发生重大的变革,对制造业组织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对于企业的人才需求结构也产生影响。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工业4.0”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工业4.0”需要职业教育培养对计算机软件应用有高度敏感性的人才。“工业4.0”是制造业的智能化与数字化,随着3D打印技术的普及运用,制造业发生的改变使得产品的零部件生产、安装与调试都需要数字化的沟通,产品的设计、生产实施都需要新的信息系统软件的支持。在“工业4.0”的发展要求下,计算机软件覆盖制造业生产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因此,需要的人才必须懂数字化软件,对于职業教育的人才培养来说,则需要培养自动化软件技术、应用数字化仿真、集成自动化技术等领域的人才。

(二)“工业4.0”需要职业教育培养具有协调与合作能力的人才。“工业4.0”下的制造业将产生巨大的变革,在制造业的智能化与数字化发展趋势上,要求技术人员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专业技术,而是要求技术人才必须懂得跨专业的协调与合作,如机械的开发与运转,不仅需要机械工程师懂得机械的基本运转原理,也要懂得电气、软件、机械设备制造等专业的技术知识。“工业4.0”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不断提升的同时,也要求培养多领域技术型人才。

(三)“工业4.0”需要职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的人才。“工业4.0”对制造业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同时智能化与数字化技术在制造业中的运用使得制造的机械效率更高,而且技术支持更加的复杂。“工业4.0”对技术型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整个制造业的产业链上,对机械师、软件程序设计师、维护技师等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在“工业4.0”的发展背景下,资本不再是稀缺的资源,而拥有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是企业争相争夺的资源,只有不断地创造新产品、新技术,才能帮助企业在市场上赢得竞争的优势。因此,“工业4.0”需要职业教育培养更加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二、“工业4.0”背景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挑战

(一)人才培养的质量不高,教育的内容不适应“工业4.0”的要求。我国的职业教育存在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现象,如远程网络教育、函授、职业学校等形式培养的人才模式具有类似性,而且在考试条件、毕业条件上比较宽松,直接导致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学历认可度比较低。而且职业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存在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如职业教育的教材,不同地区对于教材的规定不同,而且报考的不同学校对于教材的要求也不同,虽然体现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在考试的过程中“唯教材论”,许多职业院校的课程开展都是重视理论灌输,缺乏实践操作,如在技术型的技能培训上,缺乏实地的操作。我国的职业教育缺乏模拟实习,这使得许多劳动者对职业教育缺乏兴趣。由于缺乏对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估与反馈,导致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培养的人才无法适应社会需求。

“工业4.0”需要技术型的人才,而且要求的人才素质较高,但当前的职业教育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技术型的职业技能的培训,导致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脱节,使得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职业教育的专业标准与专业课程无法适应“工业4.0”的职业标准与技术要求。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对于专业标准的描述,主要是基于社会对于人才的职业标准,职业标准主要是从知识、技术两个方面对于职业的功能、职业的工作职责、职业技术、技能证书、职业行为规范等方面进行描述。职业教育在职业标准的基础上,一般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人才培养的资源、人才培养的目标等制定专业标准。专业标准一般包括培养人才所需要完成的课程、核心课程的主要标准、实训的条件、教学质量的管理与评估、职业资格证书等方面。我国的教育主管部门一般负责制定职业教育部分专业的专业标准,但是“工业4.0”的发展要求下对技术的更新要求高,职业教育的专业标准要求过于陈旧,难以适应“工业4.0”对人才的专业需求。

同时,“工业4.0”要求技术型人才是综合型人才,不仅拥有专业的技术,而且也要有跨专业协调与合作的能力,还需要具备创新能力,需要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跨学科的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目前我国的职业院校中,有许多学校的办学能力有限,导致其设置的课程无法跟上“工业4.0”的发展要求,“工业4.0”要求职业教育新增的课程有工业软件应用、智能技术系统等新课程,但是由于职业院校的资源限制,特别是教师资源的限制,导致高职院校无法根据“工业4.0”的要求开办相应的新课程。

(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难以适应“工业4.0”的企业诉求。“工业4.0”要求的技术型人才不能局限于技能的提升,还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为了提升就业率,往往对于学生的技能型培养比较注重,如高职院校在实训课程上花费的精力与财力较多。但是,从“工业4.0”的企业对于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满意度上看,企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满意的越来越少,一方面是“工业4.0”的发展使得企业的制造业人才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需要综合素质更加全面的人才,让人才能够快速地适应“工业4.0”的需求。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虽然侧重实训,也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人才培养,但是“工业4.0”是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方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依然存在契合度不够的现象。

(四)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师资力量薄弱,难以培养符合其需求的人才。“工业4.0”需求大量的师资资源,“工业4.0”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作为培养社会需求人才的教师,其素质与能力也必须符合“工业4.0”的发展要求。“工业4.0”的人才培养上不仅需要低级层次的教育培训的师资资源,也需要具有专业针对性的师资,有的还需要专家学者。但是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存在师资资源不足的情况,一些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存在理论性强但实践性弱的缺陷,无法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对于技能培养的需求。由于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不仅高职称教师少,而且高学历的教师明显不足,导致我国的职业教育体制缺乏雄厚的师资力量支撑。

三、“工业4.0”背景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一)更新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注重技能培训。职业教育关系着国家人才培养,关系着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它对于提升一国的人才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形式比较少,主要是学历教育与技能教育,劳动者比较注重学历教育,对于技能教育重视度不足,因此应大力发展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根据劳动者或者其他社会群体的需求建立多层次的职业教育机构。

“工业4.0”要求人才是拥有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上要注重培养人才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需要注重学生的技能培训,在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更新上,要契合“工业4.0”对人才的技能要求。

(二)针对“工业4.0”对技术型人才的新要求,重构专业标准与专业课程。“工业4.0”是对我国制造业的一个大变革,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能够为制造业输送大量的人才,“工业4.0”要求人才是全面性的,不仅要求人才拥有专业的技术能力,而且也要求人才具有协调与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工业4.0”的新要求对于職业教育的制造类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职业教育的专业标准与专业课程设计上具有滞后性,“工业4.0”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与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相契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专业标准必须符合“工业4.0”的要求。因此,要根据人才需求的新要求重构职业教育的专业标准与专业课程,在专业的课程中引入智能控制、物联网等新的专业内容,提升人才的素质。

(三)契合“工业4.0”的实际诉求,制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除了要关注人才技能提升,还要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计划执行上,要时刻注重“工业4.0”的企业发展要求,注重非课堂的教育,一方面在“工业4.0”的发展下,职业教育的方式与手段也发生变革;另一方面企业的人才诉求也发生变化。因此,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上也要进行创新,注重企业的诉求,将课堂延伸到企业,通过校中厂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使得人才培养符合“工业4.0”的要求。

(四)加大师资力量投入,为职业教育提供质量保障。“工业4.0”要求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对师资的要求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上要与时俱进,专业课程设置、专业课程内容都要符合“工业4.0”的要求。目前我国的(下转第164页)(上接第123页)职业教育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的现象,优秀的师资资源向高等院校集中。职业教育要跟上“工业4.0”的要求,必然需要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要不断地提升自我的素质能力,使得自身的技能能够满足“工业4.0”的发展要求。从发达国家的实践上看,德国、美国等国家为了促使职业教育符合“工业4.0”的要求,通过采用政策激励的方式,鼓励教师资源向职业教育靠拢。因此,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利用高校的师资优势,通过高校兴办职业教育的形式,借助高校雄厚的师资力量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英英,刘洋.工业4.0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8(4)

[2]李慧芬.工业4.0对职业教育的变革影响[J].当代职业教育,2018(1)

[3]郭正涛,覃礼媛.工业4.0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的文献综述[J].韶关学院学报,2018(1)

[4]李伟.“工业4.0”背景下产业、企业与职业教育的研究综述[J].机械职业教育,2017(12)

[5]李伟.“工业4.0”背景下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初探—— 基于知识与能力的视角[J].职业教育研究,2017(11)

[6]张振锋.工业4.0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河北职业教育,2017(5)

[7]徐兰,徐婷.工业4.0视阈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困境及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17(6)

【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微课支持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GXGZJG2017B009)

【作者简介】马立军(1970— ),男,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学历,从事电子应用技术领域研究工作;梁 松(1977— ),男,广西宜州人,硕士,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从艺术设计方向研究工作;梁海峰(1977— ),男,广西百色人,硕士,百色职业学院工程师,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方向研究工作。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工业4.0技术型师资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汉诺威工业展聚焦“工业4.0”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应用技术型大学科研评价体系构建探讨
独立学院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必要性和途径探析
大型国有企业技术型员工激励制度的建立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不断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