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摭探

2019-10-24马蕊英

成才之路 2019年26期
关键词:生活案例引导作用教学生活化

马蕊英

摘 要: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应该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在生活化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文章分析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指出当前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不足之处,论述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新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积极运用生活案例启发学生思考,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教学生活化;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引导作用;生活案例

中图分类号:G621;G623.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6-0018-02

学生的年龄较小,思维方式不够成熟,正处在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通过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能够增强对社会的了解,能够逐渐在学习和认知中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社会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让学生将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应该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在生活化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将生活作为切入点,以学生为主體,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和探究,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让学生将目光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一、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使学生更好地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科学的学习和记忆。由于小学生的思想意识还不成熟,所以教师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直接感受与课本内容相似的情节,进行启发式的学习,进而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大大提高学习效率。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积极地进行课堂交流,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扩大知识面,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不足之处

1.缺乏科学完善的指导方法

一些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时候,会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以便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预习。但是对于学生搜集到的资料,教师没有利用科学的指导方法让学生进行分类整理,没能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没能促使学生进行认真分析。这使得学生的资料搜集失去了意义,也无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2.未有效捕捉课堂情境中的细节

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会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形式展示教学成果,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课堂所学知识。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针对学生在扮演中的表现进行深入的评价和挖掘,使得学生只是一味地进行表演,对所扮演的人物和演绎的事件却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感受。

三、品德与社会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

1.教师要注重创新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

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创新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例如,引导学生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预习,了解一下本章节的学习内容,然后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扮演,让学生们分别扮演记者和群众,模仿记者采访群众的生活场景。对于记者的采访内容,教师可以与扮演“记者”的学生共同设定,以保证采访内容更具针对性,确保采访紧紧围绕主题,进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密切关注和观察学生的表演模仿活动,以便为接下来的教学评价做好准备。在学生们表演完成后,教师要针对这段采访表演进行客观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先积极表扬学生,鼓励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然后对学生的不足进行深挖,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在表演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最后找到解决问题、改进不足的方法。同时,要想更加客观、准确、全面地点评学生的表现,帮助学生改进不足,让学生了解其中的意义,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教学专业水平。

2.教师在生活化教学中注重发挥引导作用

在传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简单的提问,学生只需回答对不对、是不是即可。这样的提问,非常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思维定式,难以进行主动的、深入的探索和思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发展。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联系实际生活多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多问问学生学会了什么、做到了什么、记住了什么、没有理解什么、忘记了什么,等等。这样,教师就能够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究,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要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提问。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积极引导,耐心解答。例如,教学“平安回家”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了解要学习的知识点,并且用铅笔将知识点标注出来。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使他们在讨论中充分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进行科学的监督和引导,确保学生保持正确的讨论方向,保证学生能够高效地讨论。接下来,教师让各组选出代表进行发言,对本组的讨论结果进行陈述和汇报。最后,教师对各组讨论内容加以总结,以统一学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3.教师要积极运用生活案例启发学生思考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启发学生思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有限,教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单纯讲解课本上的知识,就会使学生产生枯燥、无趣的感觉,甚至对品德与社会课程失去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主动投身到学习探究中,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引入实际案例时,要与学生积极地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生活情境,引入相应的生活案例,还可以通过故事讲解、角色扮演等方法促使学生深化体验,启发学生思考,进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提高学生的课堂融入度,使学生能够紧随教师的指引进行高效的学习。

四、结束语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能够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教师要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新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还要积极运用生活案例启发学生思考,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周健.以“生活”为媒,让《品德与社会》课堂接地气[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06).

[2]罗丽珍.“生活化”教育模式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04).

[3]孙斌.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课堂教学的辨析[J].内蒙古教育,2017(22).

[4]吴济慧,蔡琴.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教学的“生活化”策略——基于教学案例的剖析[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06).

猜你喜欢

生活案例引导作用教学生活化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高中化学新课教学中生活案例的导入
广播新闻评论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