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现象调查及对策研究
2019-10-24石增国巴晓
石增国 巴晓
摘 要: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严重侵害学生身心健康,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课题组抽取偏远农村初中七、八、九年级部分学生和城乡结合部中职学校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特点、原因,并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校园欺凌;校园暴力;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偏远农村;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1;G6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5-0025-02
近年来,一些校园暴力事件被频繁报道,一些施暴视频在网络上大量传播。笔者发现,近几年在偏远农村初级中学和城乡结合部的中职学校,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呈上升趋势,严重侵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引起了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的高度关注和担忧。为此,我们课题组抽取七、八、九年级部分学生和城乡结合部中职学校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分析了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特点、原因,同时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概念的认识
2018年的“两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区分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两个概念是必要的。校园欺凌是发生在学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一种失范行为,带有欺凌,但不是犯罪。校园暴力,是犯罪,是违法行为。二者之间有时候会有一些交集,校园欺凌可能有时候带有轻微的违法。
2017年11月, 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其中明确指出:“中小学生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二、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新特点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偏远农村初中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具有一些新的特点。一是低龄化。欺凌事件不再只是发生在九年级学生中,刚入学的七年级学生中也时有发生。二是问题女生实施校园欺凌和暴力呈上升趋势。调查发现,少数问题女生策划或参与校园欺凌。三是欺凌手段更具隐蔽性。课上装好孩子,在教师面前装可怜;课下或放学后,一离开教师的视线就威逼、侮辱、诽谤甚至殴打同学。
三、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1.初中生心智不成熟、法律意识淡薄、自控能力差
首先,初中生正处于第二个“心理断乳期”,逆反心理强,情绪波动大,敏感,易冲动,对性有种神秘感。有的往往沉醉于“早恋”不能自拔,为争夺“女朋友”或“男朋友”,争风吃醋,大打出手,引发校园暴力事件。其次,部分初中生法律意识淡薄,自我防范和保护能力差。有些初中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触犯了法律,等到知道时追悔莫及。这个时期的中学生往往好意气用事,做事不考虑后果,从而引发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如为讲“哥们义气”,拉帮结派,寻衅滋事,打击报复,聚众斗殴等。有些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和保护能力较差,也是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之一。
2.家庭教育缺失,监护不到位
近些年,偏远农村的一些青壮年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去城里打工挣钱,对留守在家乡的孩子疏于管教,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很少过问。而部分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导致多数孩子不爱学习,热衷于玩手机、玩电脑、玩电子游戏。物质上的富足,精神上的空虚,致使偏远农村的部分初中生迷失了人生方向,往往通过实施或参与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来证明自我的“存在感”。
3.学校教育和监管的缺位
虽然我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提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但部分偏远地区的学校仍然热衷“应试教育”,重视学生的分数成绩,忽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生命教育和法治教育。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一旦发生,有些学校往往看成是同学之间的打闹或恶作剧,对其产生的危害和诱因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为了不影响学校的声誉,多数选择“息事宁人”的消极处理方式。同时,教师对一些问题学生缺乏关心,缺少沟通和交流,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波动和异常行为,缺乏必要的教育和疏导,间接地纵容了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发生。而被欺凌者因害怕报复,多数选择了沉默。
4.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有关部门管控力度不够
部分网络游戏、影视作品、书刊存在一些暴力方面的内容,同时学校周边一些歌舞厅、游戏厅、网吧有时仍然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这些都会对分辨能力较差的中小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初中生猎奇心重,模仿欲强,有的喜欢模仿网络游戏中的人物使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从而引发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行为。
5.相关法律体系不够完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被媒体曝光,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也让人痛心。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反校园欺凌法”。我国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主要有三部:《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这几部法律没有明确界定校园欺凌。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总工会副主席杨帆说,惩治不足是治理校园欺凌现象时面临的突出问题,相关部门对校园欺凌者難以进行刑事或者行政处罚,大部分案件采用教育处分、和解、赔礼道歉的方式解决。她在2018年“两会”上呼吁,加快“反校园欺凌法”立法,提高全社会对校园欺凌的重视程度。惩戒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欺凌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受到应有的教育与惩戒。
四、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防治的对策
1.重视家庭教育,建立监护人责任追究制度
一是父母要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和引导。二是父母要以身作则,自身言行要正,坚决避免家庭暴力,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文明、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三是建立监护人责任追究制度。家长的管教不到位,失职了,相关部门要追究其相应的责任,如对欺凌者的家长应给予必要的惩戒。四是家长要多与学校联系,主动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配合学校加强对孩子的管教。
2.建立并完善反校园欺凌体系
第一,要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坚决杜绝校外闲杂人员进入校园。第二,设立专门的反校园欺凌办公室,制定相关的惩戒规章制度,安排专人负责,让欺凌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受到应有惩戒。第三,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室,配备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心理问题疏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乐观向上的健康人格,避免学生因冲动、愤怒、焦躁而引发暴力行为。第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生命教育和法治教育,让学生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健康,同时也要珍惜、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自觉遵纪守法,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第五,学校聘请法律专家或司法人员,开展“以案说法”“法制宣传日”等活动。第六,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增强家长的责任意识,矫正部分家长的不当教育行为。
3.加强宣传和监管治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首先,有关部门要建立法治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其次,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坚决禁止在校园周边设置网吧、游戏厅、歌舞厅、台球室、棋牌室等营业性娱乐场所。不听劝阻者,依法严惩和取缔。再次,有关部门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净化网络环境,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学生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每个学生都要从自我做起,不断加强自我道德修养。首先,学会与人为善,宽以待人,懂得感恩。其次,谨慎交友,合理宣泄消极情绪,冷静地处理遇到的问题,不伤害他人。再次,增强自我防范意识,自觉遵纪守法,面对校园欺凌要及时报告老师和家长。
总之,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防治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携起手来,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努力。要形成一个强大的教育管治系统,以预防为主,强化综合治理,反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麦清,曹瑞,赵丽霞.我国中小学生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现状调查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8(02).
[2]罗怡,刘长海.聯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校园暴力和欺凌干预的建议及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8(04).
[3]张善伟.力量的博弈: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的归因与预防[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02).
[4]沈国酰,王勇.校园欺凌与暴力的特点、成因及防范[J].教学与管理,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