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探研

2019-10-24李世锋

成才之路 2019年25期
关键词:逻辑思维能力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李世锋

摘 要: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积累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当前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文章从注重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循序渐进地进行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多进行口语练习、在课堂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等方面,对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核心素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5-0042-02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的学科,学生想要学好数学就必须具有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逻辑思维主要包括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思维、因果思维、逆向思维等。如果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则学生无论学习哪一学科都无法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无法获得较高的成就。本文主要对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探讨。

一、逻辑思维能力的含义以及重要性

所谓的逻辑思维能力,指的是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运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将自身对事物的思维过程进行准确、细致、具有条理性表达的一种能力。

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初级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看待问题的态度、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具体表现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分析问题、判断是非,以及对问题进行分类整理、抽象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学科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数学是用数量关系反映客观世界的一门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积累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充分结合数学教材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数学课程教学方案,营造良好的数学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当前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虽然素质教育得到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时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影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1.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往往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对学生深层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容易导致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很难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教学理念,会极大地削弱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会遏制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2.教学形式呆板单调

当前,部分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填鸭式单向灌输教学方式,教学形式呆板,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很难从心理上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去主动探索知识,提高能力。

3.师资力量薄弱

当前,部分学校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的中年教师只重视知识的讲解,不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的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方面缺乏良策,还处于初期摸索阶段。

三、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維性较强的学科,但青少年学生还不具备成熟的思考能力,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选择更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他们学会透过具体细节看问题本质,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1.注重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想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先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思考、比较和概括数学问题。数学问题包括很多类型,如数量问题、空间问题等。小学阶段涉及的主要是数量问题和简单的空间问题,教师可以结合这两种类型的特点,精心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自觉构建数学知识体系,达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教学“1~5、6~10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1个本子、2块橡皮、3根铅笔、4根水笔、5个铅笔盒等教学用具,让学生了解1、2、3、4、5各代表的是什么意思,这是最初级、最浅显的图像数字符号化。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配这些物品,并要求学生分析“6”的分解组成看有几种分法,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够发现有1+5、2+4、3+3、4+2、5+1等几种分法。然后让学生分析“7”“8”“9”等其他数字的分解组成,引导学生观察每一个数字的不同分法,探究其中的规律。通过观察,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学生不难发现数字分解组成的递增规律、递减规律、互相交换规律等。这样就从简单的观察上升到数学规律和数学思维的抽象化思考与总结,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

2.循序渐进地进行课堂教学

数学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逻辑思维的培养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心智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新事物有一个理解和接受的过程。教师在制订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计划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规律、认知水平出发,结合部编版数学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二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较差,教师可按照教材内容着重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与比较能力;三四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增强,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数学思想进行分类概括、对数学问题进行多角度判断分析。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每一个环节的衔接与配合,既要打好低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又要重视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开发,要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进度逐步培养学生数学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多进行口语练习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心中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还应要求学生通过口语表达的方式将思考过程清晰、流利地表达出来。语言是表达内心逻辑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大胆表达个人对数学问题的看法,从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可以让每个学生轮流做“小老师”,把教材中的例题从因到果清晰地为其他同学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其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再思考、再升华,有效地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并在口语表达过程中逐渐提升和完善自身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思考能力,也能及时发现自己在逻辑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等方面的不足,以便及时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4.在课堂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多进行自主思考,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要摒弃填鸭式单向灌输知识点的旧观念,在课堂上多为学生创造一些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每时每刻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要时刻观察和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思考方式,鼓励学生敢于通过自身思考去解决数学问题。当学生的思考出现偏差时,教师要积极引导,避免学生在同样的问题上犯错误。

总而言之,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注重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循序渐进地进行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多进行口语练习,并在课堂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充分利用每一次课堂教学机会积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快速提高个人成绩,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李玲.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路径[J].小学教学参考,2018(29).

[2]曹静.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8).

[3]金海土.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析[J].成才之路,2018(22).

[4]周迎春,吴维煊.数学阅读: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03).

[5]梁宇.数学教育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7(15).

[6]何佳.淺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3(17).

猜你喜欢

逻辑思维能力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