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产妇母乳喂养期间应用计划行为理论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2019-10-24河南省滑县人民医院456400采志铭
河南省滑县人民医院(456400)采志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产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119例孕晚期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年龄(24.31±3.14)岁,自然分娩41例,剖宫产19例;对照组年龄(25.50±3.86)岁,自然分娩43例,剖宫产16例。两组年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孕周≥36周;乳头状况良好;具备基本沟通能力;依从性良好,自愿母乳喂养,知情同意本研究,能接受方案内随访要求;排除标准:有医学指征不能母乳喂养者;伴有精神障碍、意识障碍者;伴严重肝、肾等器质性病变;伴高危妊娠症;新生儿有先天性疾病;剔除标准:中途退出研究、或脱落、不能继续接受随访者。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行常规围产期护理,包括产前健康宣教以提高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的依从性;产后母乳指导,指导产妇正确的母乳喂养技巧及注意事项。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计划行为理论框架 该理论框架包含行为态度、重要他人支持、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实际行为5个要素,其中行为态度、重要他人支持、知觉行为控制3项是行为意向及实际行为的基础保障。根据初产妇缺乏哺乳相关经验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方案。
附表 两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比较[n(%)]
1.2.2 护理干预措施 ①母乳喂养行为态度:产前采取讲座或面对面指导的方式使产妇认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提高产服依从性;产后采取电话随访方式强化产妇母乳喂养正确态度;②重要他人支持:产前产妇在父母或配偶陪同下接受母乳喂养授课;提高家属母乳喂养意识,指导家属学会如何帮助产妇正确母乳喂养;建立有专业人员在内的微信群,每天分享母乳喂养知识;产后医护人员通过电话随访询问产妇喂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督促母乳喂养;③知觉行为控制:产前开展小型讲座传授初乳、母乳产生、婴儿胃容量等知识,目的是使产妇相信自己能坚持完成母乳喂养;指导产妇自行哺乳姿势,建立产妇喂乳的信心;产后电话随访了解产妇对纯母乳喂养自我感知情况,解决母乳喂养中出现的问题,特别重视产妇容易放弃母乳喂养的关键点,分享母乳喂养成功经验,提高产妇坚持纯母乳喂养的自信心。
1.3 观察指标 出院时和产后1个月回院产检,问卷调查产妇持续纯母乳喂养情况,当场作答并回收;产后3、6个月由专业护理人员电话随访收集产妇纯母乳喂养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核对问卷无误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n(%)]进行描述,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比较:两组产妇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均最低,产后1个月最高,并随着时间延长纯母乳喂养率降低,且干预组出院时、产后1、3、6个月不同时间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3 讨论
本研究进行计划行为理论护理干预,该理论认为行为意向主导者个体行为,且个体能自觉的对于行为的控制能力也与最终的行为相关联[1],因此本研究主要从产妇母乳喂养行为态度、重要他人支持、知觉行为控制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控制干预。由研究结果看出,两组产妇均在产后1个月时纯母乳喂养率最高,可能与产后近期初产妇对母乳喂养的技能掌握不熟练,且对完成母乳喂养的自信心不足有关,随着产妇对母乳喂养逐渐适应,自我效能提高,随之纯母乳喂养率升高;本研究干预组出院时及产后1、3、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与侯燕文[2]等报道的一致,表明计划行为理论护理干预的实施能明显提高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延长纯母乳喂养时间。
综上,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框架的母乳喂养护理干预可以从传授母乳喂养知识和干预心理行为等方面给予产妇相关支持,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并延长纯母乳喂养时间,用于母乳喂养期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