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治疗体会

2019-10-24江苏省泗阳康达医院223700陈孚伟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24期
关键词:偏瘫康复训练肢体

江苏省泗阳康达医院(223700)陈孚伟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患者脑部供血动脉闭塞或狭窄而引起脑组织坏死的一种疾病,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群居多,该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研究报道[1],脑损伤的恢复过程没有终点,只是恢复进程逐渐减慢。提示当患者疾病获得稳定后,早期康复训练应介入治疗。近年来,我院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当病情趋于稳定后及时给予康复训练,不仅提高医疗满意度,而且对患者出院时生活能力提高有明显帮助,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缺血性脑卒中43例,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55~73岁,平均年龄(60.4±8.6)岁。43例患者均为脑卒中首发,其中右侧偏瘫23例,左侧偏瘫20例。入组标准:患者经前期积极抢救治疗,病情稳定,意识清晰,能够接受训练指令进行康复训练治疗。排除标准:①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②康复训练依从性较差;③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退出标准:康复训练期间突然病情加重。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将43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1例)和干预组(22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偏瘫位侧、治疗情况及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给与神经内科常规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

1.2 早期康复训练方法 早期康复训练主要遵循心理指导、主动参与、全面训练、动作简单患者易接受的原则进行,具体内容如下:①患者病情稳定48h后进行早期的翻身被动运动,频率为每2小时翻身一次,以预防关节粘连、挛缩、半脱位及肺部感染和压疮的发生。②偏瘫肢体训练。当患者病情稳定及意识清晰后鼓励患者作偏瘫肢体主动训练,即健康肢体带动患侧肢体运动,利用Bobath握手法[2]做肩关节活动。主动训练和Bobath握手法分别3次/d,15min/次。③翻身训练。协助患者尽力做翻身训练,翻身时注意保护好身体各关节,努力激发患者自我翻身。④鼓励患者尽早坐立,坐立时先从健侧位开始,循序渐进进行训练。⑤日常活动能力训练。当患者可以坐立时指导患者进行日常活动能力训练。如使用筷子练习、拨算珠、做手工等,当患者可以下床行走时协助患者穿脱衣服、刷牙、洗脸等。⑥吞咽功能训练。脑卒中后吞咽功能和语言训练至关重要,使用冰棉签刺激患者舌根、咽后壁作吞咽反射训练,3次/d,10/次。语言训练使用简单的拼音字母,康复治疗师作示范,鼓励患者发音,3次/d,10min/次。

1.3 效果评价 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Barthel生活活动指数[3]。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入院时Barthe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干预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

附表 两组Barthel指数比较(±s)

附表 两组Barthel指数比较(±s)

组别 n 入院时 出院时 t P对照组 21 29.43±4.75 53.41±8.92 5.743 0.001干预组 22 28.67±4.19 79.65±10.46 8.647 0.000 t 0.634 3.146 P 0.419 0.013

3 讨论

脑卒中治疗后康复训练已经获得现代医学理论的认可,因为中枢神经受到损伤后可获得重组及再生。而对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正式促进损伤后中枢神经重组或再生的过程。本研究中,对2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结果显示,患者出院时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未经早期康复训练的对照组。与林长荣等[4]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我们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治疗体会是,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时实施康复训练,耐心指导,多给予鼓励的语言,使患者有足够的自信面对训练治疗,此外训练还应循序渐进,感知患者耐受情况,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康复训练,对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的帮助。

猜你喜欢

偏瘫康复训练肢体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