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负性心理状态康复的作用

2019-10-24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性心理神经功能家属

戈 洁

(铜陵市立医院,安徽 铜陵 244000)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CVA),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有着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随着脑卒中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进步,病死率明显降低,但多数患者伴有程度不一的功能障碍和负性心理状态如焦虑、抑郁等,少数患者会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约70-80%在发病后致残丧失独立生活能力[1]。神经功能和负性心理状态的康复程度明显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家庭作为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延续康复治疗的主要场所,逐渐显现出其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本文旨在研究分析家庭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负性心理状态康复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择本院神经内科2016年05月至2018年05月住院的96例脑卒中患者,由责任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男35例,女13例,平均年龄(72.26±7.58)岁;观察组 48例,男 34例,女 14例,平均年龄(73.24±6.3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经济条件、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入组条件:所有患者入院后明确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脑卒中诊断标准[2],有不同程度的语言、肢体等功能障碍。排除条件:(1)有严重心、肝、肾等疾病者;(2)具有严重认知、理解功能障碍者;(3)有精神疾病或病史以及既往神经功能障碍者;(4)随访失联、资料不全和其他不适合入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出院指导;对于观察组,我们成立一个由神经内科医师、护士为核心的家庭护理小组,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家庭护理干预6个月(予以上门家庭护理频次:出院后第1个月每周1次;第2个月每2周1次;第3-6个月每4周1次),具体内容为:

1.3.1 相关专业知识指导:国内张洁、徐艳[3]的研究显示部分脑卒中患者对康复治疗的认识不够,缺乏重视,不能坚持,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对家属和患者在家庭护理干预时继续进行疾病健康教育,讲解康复治疗带来的益处。因此我们将脑卒中相关疾病知识整理成册,或将相关宣传资料如二次预防、康复锻炼等发放给患者及家属,指导患者和家属学习。耐心解释相关内容,尤其是功能康复相关内容,争取掌握。

1.3.2 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突然发病,给患者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社交能力,使患者产生情感冷淡、沉默、焦虑、忧郁等不良心理情绪,直接影响患者康复效果。和患者家属一起尽可能构建一个温馨、和谐、安静的康复环境,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和舒适的心态;加强同患者的沟通,和家属一起多关心、支持患者;转移患者注意力,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如读书、下棋、听音乐等;引导患者表达真实内心想法,耐心听取,针对性予以疏导、安慰;对于忧虑经济费用的患者,尽可能协调给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康复方案,在不影响康复效果的前提下,节约费用;多鼓励患者,介绍成功治疗、康复患者的例子,可以相互交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勇气[4];对于少数有抑郁倾向的患者可咨询或请专业心理医师进行指导。

1.3.3 肢体功能康复锻炼:根据每个患者病情不同,以及康复情况,由专业医师、护士、制定个体化的阶段性功能康复锻炼方案,包括肢体按摩、辅助伸展肢体以及行走活动等,耐心演示、指导,并和家属一起督促、帮助患者完成,随时根据反馈调整方案以达到最优化。既避免了缺乏专业指导的盲目康复锻炼,也避免了过度、不适宜锻炼所带来的二次损伤。在整个康复锻炼过程中,在专业团队指导、帮助后,家属应积极参与,给与鼓励和关心,起到保护和支持的重要作用。

1.3.4 生活自理能力锻炼:日常生活能力如吃饭、穿衣等是普通人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对于部分脑卒中伴有功能障碍患者也是一种奢望,自尊心和自信心更容易受到打击。因为能力的康复需要很长时间的过程,可能是周而复始的单调训练,难度大,需长期坚持,患者容易失去耐心放弃。我们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锻炼方案,呈阶梯式,由易到难,详细指导患者进行锻炼,必要时我们借助相关专业辅助工具训练,效果较好。

1.3.5 用药指导: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康复以及预防很长时间离不开药物支持,甚至部分患者需终身用药。详细介绍药物作用、副反应,指导患者如何服用达到获益最大化。嘱咐定期复查,根据转归情况调整用药。

1.4 观察评价

采用NFA评估神经功能 (0-45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采用FMA评分评估运动功能(0-100分),功能障碍与分数成反比[5];应用SDS和SAS评分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分数越高,负性心理状态越重。两组患者在出院时以及出院后6个月由专职人员予以进行NFA、FMA、SDS和SAS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数学统计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工作。计量资料表现形式为(平均数±算数平方),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0.05,而P>0.05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NF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FMA、NFA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和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SDS、SAS评分比较:

3 讨论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越来越明显,脑卒中发病人数逐渐上升。研究显示[6]脑卒中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的患者高达32%,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负担。由于医疗资源、经济条件等诸多原因,患者的治疗尤其时康复锻炼不可能全部在住院期间完成,通常是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在医院接受诊治,病情稳定后回到家庭。然而根据国外一项研究[7]显示,大部分患者以及家属因缺乏相应的康复锻炼、护理等专业知识而达不到良好的康复效果,有效性差。因而具有相应专业知识、技能的家庭护理干预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家庭护理是一种新的慢性病防治模式,一种新的护理理念,是指医院-家庭一体化护理,已经在实践中得到较好的证明[8]。本研究中我们成立专门的由神经内科医师、护士为核心家庭护理团队,为观察组患者制定长达6个月的详细的家庭护理干预计划,由我们专业的家庭护理团队实施,我们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将患者及家属进行培训,让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因为相关研究[9]显示患者家属参与的家庭护理干预效果更好。我们在护理干预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同住院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NF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SDS和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经过家庭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神经、运动功能有促进康复作用,能帮助改善患者脑卒中后的负性心理状态,这同国内相关研究结果是一致的[10]。

因而我们认为,家庭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改善患者负性心理状态,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性心理神经功能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心理护理对肿瘤介入治疗患者生存质量及负性心理状态的影响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浅谈青少年性心理网络色情问题凌浩
初中生性敏感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