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唐朝“青州石末”鼓

2019-10-24史佳豪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鲁山青州腰鼓

史佳豪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朝代之一,也是我国音乐历史发展中的一朵奇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唐朝经济的异常繁荣也就决定了音乐的发展前景。唐朝音乐的丰富和普及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不论是一介庶民,还是荣登九龙之位的天子,都可能是音乐的极度爱好者。日本著名学者林谦三这样认为:“唐朝音乐的繁荣是绝后的”1李西林:《唐代音乐繁荣的演变进程及其历史价值》,《交响》( 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8 年第2 期,第12 页。。程云在《汉唐乐荣衰之回顾》中也说到:“宋以后,中国音乐再也没有汉、唐那样的高峰了”2程云:《汉唐乐荣衰之回顾》,《音乐研究》1988 年2 期,第52 页。。

《羯鼓录》是唐朝南卓( 字昭嗣) ,在任洛阳令时所编撰的音乐史料,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现存的唯一一本关于打击乐器鼓的史料专著。其分前、后二录,前录约著于大中二年( 848 年) ,后录约成于大中四年(850 年) 。这部音乐史料主要描写了羯鼓、腰鼓等古代打击乐器的演奏法、形状、曲目和一些关于这些古代打击乐器的奇闻趣事。例如《羯鼓录》中说到: “头如青山峰,手如白雨点;山峰取不动,雨点取碎急”3( 唐) 南卓:《羯鼓录》,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年,第6 页。,这句话用中国人独有的“大写意”方式,形象地再现了羯鼓等古代打击乐器的表演形式和主要演奏法。

文章中有一段记载唐玄宗李隆基(685—762) 与时任丞相宋璟(663—737) 有关于腰鼓的讨论,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句话应该就是:“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4同注释3。。这句话是目前发现的史料文献中,中国古代皇帝与宰相唯一一次讨论关于陶瓷质地乐器的片段。而《羯鼓录》中记载这次的讨论,提出了两个有关于唐朝时期腰鼓5杨荫浏编:《中国历代乐器说明》,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1954 年版,第26 页。的具体名称,即“青州石末”与“鲁山花瓷”。

一、唐朝陶瓷腰鼓的统计与分类

唐朝宰相杜佑(735—812) 在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政书《通典》中提到:“近代有腰鼓,大者瓦,小者木,皆广首而纤腹。”6( 唐) 杜佑:《通典》,中华书局1988 年版,卷一四四,第3677 页。

《旧唐书 卷二十九》也有近似描绘:“腰鼓,大者瓦,小者木,皆广首而纤腹,本胡鼓也。”7( 后晋) 刘昫等撰:《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 年版,卷二十九《音乐志》,第1079 页。

并且《说文解字》对上述文中出现的“瓦”字做了解释:“瓦,土器已烧之总名。”8( 东汉) 许慎撰、( 清) 段玉裁注:《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00 年,第268 页。

由《通典》和《旧唐书》中相似的记载,基本可以肯定的是:腰鼓较大的多为经烧制过的陶瓷质地,较小的多为“木”质。

近年来,笔者通过对科学考古发掘出土以及全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的唐朝时期腰鼓的数据资料作了统计比对,发现大部分腰鼓的长短口径以及制作精细规范程度各不相同。因为目前资料有限,遂将其作一个比较粗略的分类,唐朝的陶瓷腰鼓大体分为三种形制。

第一种较大型为A 类:长70—50cm

第二种中型为B 类: 长50—20cm

第三种较小型为C 类:长20cm以下

表格 科学考古发掘与博物馆所藏的唐朝陶瓷腰鼓

西安大明宫瓷腰鼓13西安北郊大明宫遗址出土 56 A类花瓷腰鼓 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展) 58.9 A类青黄釉腰鼓14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17 C类三彩腰鼓( 或日本造)15日本正仓院 38.3 B类黑釉腰鼓 长安县博物馆 48 B类腰鼓 河南省鲁山窑址出土 55 A类黑瓷腰鼓 河南省鲁山窑址出土 53.3 A类黄( 酱) 釉腰鼓 湖南博物馆 60 A类褐釉腰鼓162012 年青龙镇唐遗址出土 58 A类彩陶腰鼓 私人藏 60 A类彩陶腰鼓 洛阳博物馆藏沁阳县唐墓出土( 在展) 30.5 B类花瓷腰鼓 洛阳龙门博物馆( 在展) 48 B类彩陶腰鼓17沁阳县山王庄镇张庄村的唐墓出土 25.7 B类

由上方表格可以得知,目前科学考古发掘与博物馆所藏的长度在20cm 以上的唐朝时期的陶瓷腰鼓( 完整加修复器) 不完全统计约有17 件,在20cm 以下的只有一件。从《旧唐书》和《通典》对它的记载,与目前所出土的唐朝腰鼓实物资料作一个参考对比,大体可以证明:唐朝时期陶瓷质地的腰鼓在20cm 以上属于较大型,在20cm 以下属于较小型; 较小型腰鼓有可能是因为大部分为木制,容易氧化腐烂,不易保存,所以到如今出土以及传世品都相对较少。

二、“鲁山花瓷”鼓

关于“青州石末”鼓,迄今无学术专文论及,但“鲁山花瓷”鼓早已有定义。

早在上个世纪50—70 年代,我国著名的古陶瓷研究学者冯先铭( 1921—1993) 和陈万里(1892—1969) 等经过多次的实地考察,首先在河南省鲁山段店村发现黑底花釉瓷器,并找到了烧制“鲁山花瓷”的窑址,其中出土的部分瓷片标本正是唐朝“鲁山花瓷”腰鼓18冯志刚、贾宁:《鲁山窑陶瓷文化综论》,《东方收藏》2018 年第4 期,第1 页。。经发掘和研究,发现该窑址烧制水平高、时间跨度悠久、制作精良,尤其以“花瓷”为最。“鲁山窑”在我国古代陶瓷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于2006 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图中这件“两端大,中间细腰”的“鲁山花瓷”腰鼓就是鲁山郏县黄道窑所烧制而成,这件腰鼓是一件长58.9cm,鼓径22.2cm 的残拼修复器,目前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其陶瓷馆的镇馆之宝,常年作为代表器物陈列展出。

图1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唐朝“鲁山花瓷”腰鼓

根据目前科学考古发掘与有明确出处的传世品来看,唐朝“鲁山花瓷”腰鼓完整器存世暂无,大多为残拼修复器。笔者将近些年来收集到的窑址标本、文献与文物考古部门实物资料作比对,发现目前出土的唐朝时期“鲁山花瓷”腰鼓的标本数量在同时期腰鼓中占比最大,制作规范,质量普遍较高,而目前可知的其他同时期窑口烧制的腰鼓质量参差不齐,与之相差甚远。并且近年来在洛阳( 唐朝东都) 以及西安( 唐朝都城) 大明宫遗址也都曾出土过“鲁山花瓷”腰鼓的残片标本19方建军主编:《中国音乐文物大系—陕西卷》,大象出版社1999 年,第120 页。。《羯鼓录》中记载皇帝与大臣的交谈和皇宫遗址残片标本的出土也证明了“鲁山花瓷”腰鼓在当时等级之高。既然“鲁山花瓷”腰鼓已经被证实,那么“青州石末”腰鼓呢? 带着疑问,笔者查询了有关资料。

三、何为“青州石末”腰鼓

在多方调研考察中,笔者发现,研究学者们对《羯鼓录》中“青州石末”的认识大体有三个方向。

第一,认为“青州石末”是唐朝时期除腰鼓以外的另一种未知乐器。

第二,认为“青州石末”仅仅是唐朝的一种石末陶质砚台。

第三,认为“青州石末”是唐朝腰鼓的另一种优秀材质。

笔者认为,关于第一点和第二点,在仔细阅读《羯鼓录》后便可将其否定。因为《羯鼓录》中,唐玄宗李隆基与时任丞相宋璟在谈论腰鼓的时候有一段记载:“使承恩顺,与上论鼓事,曰: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且用石末、花瓷,固是腰鼓……非羯鼓明矣。20”这段文字明确的提到了“青州石末”以及“鲁山花瓷”就是腰鼓中的两种材质,而且它们很可能是当时御用腰鼓中最好的两种材质。所以,关于第三点笔者认为,“青州石末”是唐朝腰鼓的另一种材质是有事实根据的。

那么“青州石末”究竟是由一种什么材质制成的呢? 带着疑问,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其中陕西唐朝开元二十九年(741 年) 的“让皇帝”李宪(679—742) 墓中,出土了两件残拼的红陶彩绘腰鼓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李宪是唐睿宗嫡长子,能诗歌、通晓音律,尤善于击鼓、吹笛。于文明元年被立为皇太子,后让位于三弟李隆基( 唐玄宗) 。薨后被追谥为“让皇帝”,墓号“惠陵”。其墓位于陕西省蒲城县县城西北约4.5 公里的三合乡三合村北二百米处。此墓于2000 年3 月开始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以及标本,例如:陶瓷器、银玉器、壁画以及玻璃料器等等,为唐朝的社会历史研究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文物资料。该墓被盗和损毁严重,整体保存状况较差,但经过考古学家的辛勤努力,仍将散乱分布于甬道和墓室内的陶器残片标本进行了修复。

墓中共出土了两件红陶彩绘腰鼓,位于墓室的K1 西部偏北处,其都是以红陶为质地,胎厚约0.5cm,合模分制拼接烧制而成,但因保存不当,出土时均为残片,散落一地。腰鼓鼓腔本蒙有皮革,但出土时也已损坏腐烂,仅剩铁制的箍环和环钩等小配件。此二鼓鼓腔的两端宽大,圆唇,鼓腹收,鼓身上共有七道弦纹,并且在红陶鼓腔上施以粉彩彩绘,可惜因时间久远部分彩绘已经脱落,但也难以掩饰它曾经的华丽与尊贵。通过复原,红陶鼓身上通施一层白彩,上面涂上橘红色彩,并以黑色、绿色等颜色加以点缀,组成纹饰图案,十分艳丽且精美。

李宪墓中出土的两件红陶彩绘腰鼓分别长35.5cm、鼓径15cm、腰宽5.8cm 和长39.7cm,鼓径17cm、腰宽7.2cm。这两件红陶彩绘腰鼓的形制和“鲁山花瓷”腰鼓基本一致,且彩绘、出土等级较之“鲁山花瓷”腰鼓更为精美尊贵。

图2 李宪墓出土的唐朝红陶彩绘腰鼓的纹饰复原图,开元二十九年(741 年)21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唐李宪墓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5 年版,第98 页。

日本奈良正仓院收藏有众多的中国古代乐器,其中有一件非常著名的藏品——唐朝时期的红陶彩绘羯鼓。羯鼓在当时贵为皇帝御用之鼓,它的制作材质与李宪墓中出土的红陶彩绘腰鼓基本一致,且正仓院所藏羯鼓与李宪墓出土的腰鼓都有彩绘,彩绘内容高贵富丽而不繁缛,均以全身通施白彩,上面涂上橘红色彩,纹饰以绿色勾墨边小牡丹团花和白色牡丹大团花为主。唐朝时,称牡丹为“京国牡丹”“国色天香”等,和“国”字相关22程杰:《中国国花:历史选择与现实借鉴》,《中国文化研究》2016 年第2 期,第3 页。,这是一种高贵的肯定。同时,在“让皇帝”墓中出土的两只制作精美无比的红陶彩绘腰鼓就可直观的说明此鼓的等级和规格,皇室使用的一定是当时最好的。这也可见,李宪对腰鼓这种以陶瓷为质地的独特乐器的热爱。

图3 日本正仓院所藏唐朝红陶彩绘羯鼓

图4 李宪墓出土的唐朝红陶彩绘腰鼓修复图

将李宪墓中出土的红陶彩绘腰鼓与日本正仓院所藏的红陶彩绘羯鼓进行对比,发现二者纹饰和材质几乎一致。再将其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鲁山花瓷”腰鼓的形制和制作精良程度做了对比,二者形制规范、线条美观流畅,比例也基本统一。然,红陶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一种器表呈红色的陶器,早期红陶是属于烧制温度不足时的产物,但这时则不然。因此,笔者产生了一种推测:根据红陶彩绘牡丹纹腰鼓出土至高的等级,以及它精美的制作工艺和特殊的材质,这种以红陶为质地制作的彩绘腰鼓应该就是《羯鼓录》中所记载的“青州石末”腰鼓。

为了印证这一种说法,笔者又通过对有关“青州石末”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查阅: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列传第一百一十五中说:“公权……常评砚,以青州石末为第一,言墨易冷,绛州黑砚次之。”23( 后晋) 刘昫等撰:《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 年版,第2984 页。

北宋《苏轼文集·书青州石末砚》:“柳公权论砚,甚贵青州石末……盖出陶灶中,无泽润理。唐人以此作羯鼓腔,与定州花瓷作对,岂砚材乎? 砚当用石,如镜用铜,此真材本性也。”24( 宋) 苏轼:《苏轼文集》,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968 年版,第2241 页。

北宋蔡襄(1012—1067)《文房四说》:“青州石末砚受墨而费笔,龙尾石得墨迟而久不燥……古瓦类石末。”25( 宋) 蔡襄:《端明集》卷三十四,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 年,第629—632 页。通过资料中对唐朝腰鼓的记载并结合以上文献可以看出:“青州石末”不仅是制作鼓的优异材质,而且还是一种砚台的制作材料。这种砚台在唐时“以青州石末为第一”,但到北宋时的褒贬差异巨大。在《苏轼文集》中有“青州石末与定州( 鲁山) 花瓷作对”这样的描述,( 此处的“定州花瓷”应为“鲁山花瓷”。通过对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的定州窑窑址唐朝部分的考察发掘,暂未发现有烧制唐朝“花瓷”类腰鼓的标本和实物,这里有可能是苏轼书写错误或传抄有误) 。苏轼生活的年代距唐朝较近,所以这一番话对“青州石末”在唐朝盛行有很大的可信性。

从目前发现的已出土唐朝陶制腰鼓的实物资料来看,唐朝陶制的腰鼓大体只有两种,一种是李宪墓出土的这种红陶彩绘腰鼓( 发现的类似腰鼓大部分彩绘都已因为各种原因脱落) ,一种是日本正仓院收藏的三彩腰鼓。三彩谓称“琉璃”,故唐玄宗与宰相的谈话中几乎无可能再给它取一个新的名字;且有学者在“中国古代乐器艺术( 陶瓷) 研讨会”中谈到,通过观察此三彩鼓的制作风格与材料,发现此三彩鼓并非为唐朝所制,它应该是日本16 世纪左右仿照中国唐三彩而烧制的产物;再之这件三彩腰鼓的形制比例、质量与“鲁山花瓷”腰鼓和李宪墓出土的两只红陶彩绘腰鼓相差甚远,且存世数量少、不具有时代代表性、与“石末”砚材质相差太大……故而从这几个方面即可否定“三彩腰鼓”为“青州石末”鼓。

图5 日本正仓院藏三彩类腰鼓

在笔者对这种红陶彩绘腰鼓的统计中,共发现四件与“让皇帝”墓中出土一样材质的唐朝红陶彩绘腰鼓。

第一件为河南省沁阳市唐朝孝景皇帝后裔,晋城君翼的长子、胶西公孟犨之孙李洪钧墓所出土。26李志军、郑卫:《河南沁阳唐代李洪钧墓发掘简报》,《洛阳考古》2015 年第1 期,第30—32 页。

图6 李洪钧墓出土唐朝红陶彩绘腰鼓27同注释26,第31 页。

李洪钧墓位于河南省沁阳市山王庄镇,于1987 年3 月被沁阳文管会所发掘。这是一座带有明确纪年的唐朝幼童墓葬,该墓葬损毁严重,发掘前曾被当地砖瓦窑厂所破坏,众多随葬器物被当地村民私自取走。墓室发掘后,沁阳文管会与当地公安系统合力将出土文物悉数追回,目前大部分出土文物藏于沁阳市博物馆。该墓葬出土陶器、瓷器、铜器和石器等共二十余件,陶器有三件,其中就有一件彩绘陶腰鼓。此鼓鼓身较小,长仅29同注释28。厘米,高11 厘米。鼓身共弦纹五条,两端各弦纹一周。鼓皮因年代较久出土时已腐朽,彩绘也已脱落,仅仅只剩一层隐隐约约的“白衣”。

第二件唐朝红陶彩绘腰鼓为私人所收藏,尺寸硕大,长为60cm,鼓腔表面还留有部分白彩痕迹,大体也已脱落,鼓身有弦纹七条。

图7 私人收藏的唐朝红陶彩绘腰鼓

笔者发现的第三件唐朝红陶彩绘腰鼓为河南沁阳县唐墓出土,河南省博物院所藏,目前正于洛阳博物馆展出。这件腰鼓彩绘也已基本脱落,表面残留白彩,露出红陶鼓腔,尺寸为30cm。

图8 洛阳博物院展出的唐朝红陶彩绘腰鼓

第四件为沁阳市博物馆所藏,于1987 年出土于原沁阳县山王庄镇张庄村的唐墓。该鼓红陶质,大口细腰,中空。彩绘脱落,表面仅残存部分白彩与“红地”。鼓腔弦纹五周。长25.7,口径10.4—10.5、腰径5.4 厘米。墓葬是于张庄砖瓦窑取土时所发现的。该墓不仅出土有红陶彩绘细腰鼓一件,还有绿釉小壶、深绿釉彩乌龟、水晶小筐和墓志一方等等。28《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总编辑部:《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河南卷》,大象出版社1996 年,第32 页。

“唐代的细腰鼓,在绘画和石刻上比较常见,而实物较少发现,细腰陶鼓则更为罕见。29同注释28。”这四件红陶腰鼓的彩绘因为各种原因均已脱落,但鼓腔的形制比例都较为统一精美、制作规范美观,并且明显有别于其他窑口所烧制的腰鼓。

综上所述,笔者对李宪墓出土的两件唐朝红陶彩绘腰鼓、唐朝李洪钧墓出土红陶彩绘腰鼓、洛阳博物馆展出的唐墓出土红陶彩绘腰鼓、私人收藏的红陶彩绘腰鼓、沁阳市博物馆所藏红陶彩绘腰鼓和日本正仓院藏红陶彩绘羯鼓共七件目前所发现的唐朝彩绘陶鼓作了对比分析。发现它们的材质都无一例外的是精细的红陶鼓腔,并且所出土腰鼓的墓葬等级极高。这些腰鼓彩绘图案残存的部分都异常精美,脱落部分在鼓身上都能隐约的看见通施的“白衣”,腰鼓鼓腔制作的形制比例也较为统一。

结 语

综上所述,不论是从唐朝红陶彩绘腰鼓出土墓葬的等级,从它形制制作的规范统一、与“鲁山花瓷”腰鼓基本一致的比例做工,从它独有的极其高贵的彩绘纹饰,还是从不同的文献资料记载中来看,唐朝红陶彩绘腰鼓一点也不输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最具有代表性的“鲁山花瓷”腰鼓,并且从某些方面来看它甚至要精致于“鲁山花瓷”腰鼓。

“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这是对它最高的评价。因此笔者认为,唐朝红陶彩绘腰鼓为《羯鼓录》中记载到的“青州石末”腰鼓是有事实依据的。

猜你喜欢

鲁山青州腰鼓
唐代的腰鼓这样演奏
千年书院薪火相传,百年名校与时俱进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
腰鼓运动发展战略研究
安塞腰鼓:生命的鼓舞
访青州李清照归来堂
文化·延安
露天放电影 收获快乐多
鲁山:鲁中绿巅
浅析尧文化在平顶山境内的流传关于鲁山“尧文化”的探析
史籍正误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