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乡村教育那片蓝天
2019-10-23郭旭峰
郭旭峰
这里曾是一片生机盎然的土地
郏县大刘山系脉出嵩岳,继而衍生禹州鸿畅镇境内之三峰山,山坳之中的吴家村乃唐代画圣吴道子故里,一岭自此地向东南方向急驰而去,曰“凤凰岭”,在经历亿万年风雪雨霜后延缓下来,定定神儿,坐在中原腹地郏县这片土地之上,仔细打量周边迤逦的人间繁盛,然后兵分两路成“人”字形继续它的征程,一路往东南走,经仝村抵纪村,曰“青龙脉”,乃西汉义士纪信故里,有纪信冢表呈他的丹心。另一路朝西南往前行,走李子曰、过拐河等村,曰“白虎脉”,曾孕育出著名抗战英雄牛子龙,他叱咤风云,精忠报国。
柏坟周村隶属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冢头镇,是郏县最北部的一个行政村,正处于“人”字形的右腋,背靠冈峦,沟河流经,地势敞阔。明之初有周姓先入,秦姓续来,谓“周秦村”。村东南有建于明中期的卓君庙,卓君乃东汉权臣,号“跋扈将军”,因一身正气、刚正不阿为村民所敬仰,民风也因此淳朴大义、流世历代。村民在庙内问耕求学,交流文心,此庙故亦称“卓君文庙”。
某年间,卓君庙里缸内之油渐少,最终查明为土地神所为。方丈问之缘由,答曰:本地村民挖坑筑基,打井伐木,皆不按黄道吉日来办,以至于本神遍体鳞伤,只得拿点儿庙内之油涂抹减痛。尔后发誓道:我要让愚民伤逝一百,以示惩戒。老和尚急忙告诉村民不可损破风水、坏了规矩,往后要遵循天地之法理,又让村民连夜修起百座假坟,村庄也改名“百坟周”,以掩土地耳目,躲过灾难。因百坟之上有一百棵柏树,久而久之,村民改为“柏坟周”,村庄命脉里也因此多了丝缕的文化气息。
《礼记·大同》说,“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在中国古代文明中,村庄不只有教育之功能,也有社会保障、环保等功用。柏坟周村也不例外,它有着厚重的文化基因,在过去漫长的时光里,一些进步乡绅、富豪承担着村落的教育责任,开办学堂私塾,延续乡土优秀的传统文化。
如今卓君文庙所在地已成为柏坟周村小学,继续教化民风,培育英才,重新成为村民的敬仰之地。但现在的村庄已不是原来的村庄,缺少再次在原野飞翔的威猛气质,因而美丽乡村的重建就显得异常紧迫,乡村教育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果村庄的学校萎缩乃至消亡,那么这个村庄就会从文化上先行死掉,希望也隨之消失。如果村庄还有一所学校,它就充满生机,还有未来,还有希望。
有困难也有希望
2018年9月1日,新学期开学季,秦军侠从郏县冢头镇实验小学来到柏坟周小学,成为这所学校的第五任校长。这里曾是她的母校,那个时候校园内师生众多,最多时有500余人。捧书苦读,人影蒸腾,学风浓郁,给她留下美好的记忆。虽说来之前有心理准备,但看到空荡荡的学校只有三名学生,她还是张大嘴巴,感到莫名的痛楚。
柏坟周村有村民2800多人,是个中等规模的村落,但村小学却面临难以言说的窘境,在师资、硬件条件、办学规模上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通过调查,她发现约有三分之一的家长带着孩子外出打工,三分之一的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去镇里、县城接受教育,但选择在孩子就读地买房、租屋陪读,生活费、交通费等又加重了家庭的负担。剩下的三分之一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多由爷爷奶奶陪伴,如果学校教育继续落后,最后可能落锁关门。数据显示,全国农村小学正在以每天16所的速度消失,这批孩子如果无学可上,长大之后对社会来说,会是个不言而喻的严肃问题。
怎么办?
求变!从一个时代迈进另一个波澜壮阔的新时代,落后的乡村教育必须改变。改变是通往梦想的必经之路。一个学校如果没有梦想,就会失去强劲的翅膀。一个村庄如果没有理想,这个村庄早晚要消亡。
秦军侠先去拜访村里两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一位是有着42年从医经历的退休村医秦振营老人,他医术精湛,一辈子救死扶伤,深得村民爱戴。另一位是75岁的秦心宽老人,一生帮贫助困,热心街区公益。她坐在两位老人跟前,敞开心扉,讲自己的顾虑和困惑,说自己的想法和打算,期望得到有益的指教和支持。
末了,她往两位老人跟前靠了又靠,说:“今后您俩就把俺当闺女看待吧,我想给咱村的教育做点儿实事,您俩有啥,一定要给闺女说说……”
两位老人默默听完,脸色凝重。秦振营老人说:“闺女呀,我也没把你当外人,学校弄成这样我也不好受。你既然来了,就老老实实地把书教好,也不枉你来村里一回。”
秦心宽老人接过话题说:“嗯嗯,‘村里没有小鸟儿折寿,你能把咱村里在外上学的孩子给叫回来,我给大队说说,让村里秧歌队专门给你跳一场!”
听罢两位老人掏心窝子的话,秦军侠胸中涌起一波波热潮,不由得用双手捂住脸颊。她仿佛得到了古老村落的神秘力量,内心渐渐坚实起来。她觉得,这不是她一个人的战斗,不是她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关乎到整个村落未来的一场不同寻常的战役。她懂得,学校的发展不仅需要村里各方力量的支持,也需要有自身强大的内驱力来支撑。她反复告诫自己,不要急着迈大步,要一步一个脚印,默默耕耘,静待花开。
先从校容校貌开始。争得上级主管部门支持,对教室、办公室、功能教室等内部设施进行全面的修整或升级。课余,师生们成了园丁,春种桂花,落英缤纷,团簇热烈;夏季格桑花开,坚忍不屈,自信安然;秋有银杏金黄,挺拔伟岸,心醉神怡;冬有梅花,傲雪而放,激人奋发。师生在花园般的校园读书、生活,陶冶性情,感触乡村蓬勃、幽雅之美,实现人生的梦想。
校园里时常会有两个老人缓慢的身影,或扛个铁锨,或掂把扫帚,填坑平地,扫地拔草,清理垃圾,和着琅琅的读书声,成为村庄动人的景致。
一个残破家庭让她认识到乡村教育的沉重
开学第一天,第一堂课,她发现一个瘦小的叫周洋利的女孩子坐在教室的角落里,头发凌乱,衣服皱巴巴、脏兮兮的,像只无助的小猫,胆怯不安地瞅着周边,让她顿生怜爱。下课后她把小洋利叫到自己办公室里,看着孩子黏糊糊的头发,她红了眼圈:都什么年代了,还有这样泥猴儿般的女孩子?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家庭?她给小洋利换上自己孩子的衣服,给她洗头、洗衣。下班后,她载着小洋利进行家访。还没到家门口,小洋利大老远就欢快地朝一个赶着羊群的跛脚男子飞奔过去……
周洋利的爸爸今年53岁,是个有着严重阻隔性肺气肿的病人,呼吸困难,干不了体力活,父女两人相依为命,靠政府救济艰难度日。再看看屋内,三口斑驳、破旧的木箱横七竖八地摞在墙角,诉说生活的不易;一张床供两人休息时用,另一张床上凌乱地堆满被褥、衣物,外加两个矮凳,就是这个家庭所有的家具。
爸爸看起来很高兴,这也增加了他呼吸的难度。趁着女儿外出赶羊之际,他断断续续给秦老师讲起了这个不幸的家庭,听了让人唏嘘不已。在他出生不到100天的时候,得了气管炎,因没钱看病才落下如今这个病,因此也没上过一天学。他爹去世早,娘俩一明一黑地过日子。六年前,老人怕自己百年之后没人照顾儿子,就从外村抱回一名将被遗弃的孩子,抱在怀里暖了三天三夜才给她暖回来一条小命。这个孩子就是小洋利。
他停下来,拼命大口喘息,仿佛要把所有的苦难都呼出来,他接着说:“这孩子跟俺家也算有缘:在她2岁时,她亲娘家发大火,除外出看戏的男人外,活活烧死了四人……要不是把这个女娃儿抱回来,说不定也早不在了……”
“孩子三岁那年,俺娘撇下俺俩走了,闺女就成了我活下去的唯一念想。虽说上头给定了四级残疾,但只有公家给的200块钱贫困款。日子紧巴,她还要念书,长大了要嫁人,俺就养了十多头羊,不给她攒下几个活钱,哪天我一下子没了,我在那边也不安生呀……”
“去年腊月二十五,半夜我犯病,脑子犯糊涂,眼瞅不清东西,手也哆嗦着打不成电话,俺闺女拿起电话拨了“120”,城里中医院来了救护车,我才保住了命……晌午,第一次出远门的孩子出去给我端了一碗饸饹面,我说了她一顿,怕她万一路上出个事儿,那我活着还有啥意思……孩子说,我不给你端饭谁给你掂饭,我不亲你,谁亲你……”
秦军侠听完赶紧背过身去,正好小洋利把羊赶往平房上回来,就一把把她拉进怀里紧紧抱住,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调整下情绪,她捧住小洋利瘦瘦的脸,仔细端详:这是一个多么纯真、漂亮的孩子呀。
这次家访之后,小洋利成了她特别关注的一个孩子,她给小洋利买衣服、洗头、洗澡,教孩子养成爱干净的习惯。孩子也发生很大变化,蹦蹦跳跳地上学、放学,像快乐的小羚羊,上课爱发言,说起话来不卑不亢。小洋利常常从家里拿来好心人送的水果、糖果等好吃的,给疼爱她的秦老师。她变得向上、自信,再不会像小猫般怯懦。每次回家,她不厌其烦地给爸爸讲学校有趣的事,给爸爸背乘法口诀、背《三字经》《弟子规》、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小洋利时常对爸爸和周边的人说:“我也有妈妈了,我不是苦孩子了……”一个苦难的家庭因学校而温暖,因教育而充满勃勃生机。小洋利的世界充满了阳光和希望。
另外15名学生的家庭情况、特别是近一多半留守儿童也同样引起了秦军侠的关注。三年级的曹涵玉生活在一个离异家庭,父亲外出打工,年迈的奶奶照顾着她的生活起居,在偏远的农村,这种情况多少会让一些人瞧不起,這使她郁郁寡欢,也因此跟父亲有着很深的隔阂。秦军侠觉得长期下去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于是尝试着通过微信视频让这对父女沟通。起初孩子抵触,多次劝说后孩子终于第一次给远在广东的爸爸视频聊天,那端的父亲早已是泪水涟涟,所有在外打工的艰辛和委屈都烟消云散。
每个苦难的家庭必定有一段心酸的往事。周静雯的父亲患有较为严重的自闭症,害怕外面七彩斑斓的世界,于是画地为牢,把自己密封在自家小小的天地,和孩子交流自然不多。静雯的母亲为了孩子和家庭,只身一人外出打工,艰难维持家庭。秦军侠无数次上门和这个丧失勇气和希望的父亲沟通,开导他,帮助他解决心理上的一些问题。经过她的不懈努力,终于打开了他的心扉,使他鼓足勇气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女儿静雯脸上也露出灿烂的笑容,在学校也像换了个人似的,主动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学习成绩进步很快,并于今年被县城一所最好的私立学校录取。
教育的过程需要情感的陪伴,没有爱心的陪伴,会给这些孩子带来无形的压迫感和屈辱感,从而产生消极效果。针对一些学习没有原动力的孩子,她采取一人一案,定制教学,做到上班早来教室一个小时,下课后晚走一个小时,进行一对一辅导。她力争课课清、日日清,不断提升课堂品质,确保16个学生个个得到充分关怀。这种根据学生具体状况、家庭状况等采取不同的个性化育人方式,获得了极好的效果,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学校风貌及教学质量明显改善,孩子变得自信起来,不再是当初唯唯诺诺的丑小鸭,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秦军侠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村民的肯定和赞许。
给古老村庄插上腾飞的翅膀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学校首先是村庄灵魂的锻造之所。她成立了国学班、舞蹈班,利用周六上午的时间朗诵、讲授《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力作,润物细无声,让孩子们在校做好学生,在家做好孩子,在社会做好公民,潜移默化地造就未来村庄的主人。
学校对村庄所有人开放,小小的图书室大门永远对村民敞开,为乡村一些年轻人提供一个文化的窗口,有空还让孩子们给留守的老年人跳舞、唱歌,要把这个小学校打造成农村社区的学习中心。
今年母亲节,秦军侠在柏坟周学校举行了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活动,邀请学生的妈妈、奶奶来到现场,引导孩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母爱,同时也邀请村民带着自己的双亲、长辈参加,通过敬茶、洗脚、拥抱等形式,以此拉近彼此情感。活动音乐响起,孩子们像往常一样绘画、朗诵《弟子规》,做起课间操、跳起欢快的舞蹈,引得小鸟也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村里支部书记亲临活动现场,舞蹈队也前来庆贺、助阵,引得家长、村民拍照、录视频留作纪念。许多家长按捺不住喜悦之情,流下喜悦的泪水。沐浴融融亲情,践行孝道文化,秦军侠祝愿柏坟周的民风能有好转。在分享会上也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小插曲,一位老人不等别人讲完,一把抢过话筒,结结巴巴地用朴实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原来老人的儿子媳妇外出打工,孙女以前对学习提不起神儿,通过秦老师“一对一”的陪伴辅导,学习大有进步,特别是英语,在前不久举行的学情测试中,还获得了全学区第二名的好成绩。秦军侠觉得,这是今天母亲节收到的最好礼物。
去年腊月二十,秦军侠联合村里在学校举办了“敬老孝亲”饺子宴。她买来肉、面、菜,调馅儿、擀皮儿,和村里年轻一点的大嫂、老婶子一块包饺子,老人们则在一旁唠唠嗑、说说乡情,看看孩子们绘画、跳舞,整个柏坟周村欢声笑语,过节般热闹。中午时分,老人们被请入席,孩子们把一碗碗饺子端上桌,老人们吃得格外香。看到这一切,秦军侠满心欢喜,她想通过这次“饺子宴”,来传习几千年来孝善文化和乡土文明的精粹,和这个村庄维系一种文化上纽带,带动家庭、学校及村庄进行情感上的融合,把学校教育延伸到柏坟周这个古老的村落,相互促进,作为共同发展进步的强劲动能。
陶行知先生说,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秦军侠心怀虔诚,极力践行着这些崇高的理想。但她知道,一个学校的成长是缓慢的,不是通过一两次活动就能完成的,如拉车的牛,慢慢地朝前走,最终抵达丰收的田地。她似乎看到,希望离她越来越近了。
不是结尾的后记
在广袤的农村大地,有千千万万像秦军侠一样的老师,为了让每一个农村的孩子享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他们不求回报,默默耕耘,为数千万乡村学龄儿童的未来输送养分,是乡村教育的中坚力量,是他们撑起了乡村孩子的希望,为乡土文化的复苏带来希望和生机。
让众多秦军侠们感到欣慰的是,2018年5月2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乡村学校布局要保障乡村儿童就近入学,为乡村儿童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些乡村的孩子也会因此受益,学校会成为他们一生中难得的加油站。秦军侠包括众多的孩子们,他们会为乡土的繁盛集聚力量,孩子们会是一颗颗优良的种子,抽芽、吐叶、开花、抽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