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钱穆先生的《中国文化精神》

2019-10-23高紫茗

中文信息 2019年9期
关键词:文化发展

高紫茗

摘 要:文化多元并存的当今,中国人在独立发展求得国富民强的同时,发扬传统文化,借鉴外来文化,实现文化的共同发展。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精神》一书中,就怎样面对文化发展带来的问题,通过其对中国文化精神的理解,进行了细致解答。笔者试图通过阅读文本,阐析钱穆先生的解答,以求在当今如何发展中国文化这一问题上有更深的思考与理解。

关键词:钱穆先生 《中国文化精神》 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I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9-0-01

钱穆先生的《中国文化精神》一书中,收录了其20世纪70年代关于文化的演讲稿。书中在中国文化精神、中国文化传统在何处、中国文化的特点和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大背景下如何发展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笔者以关于中国文化精神的阐述为切入点,剖析其文化观点形成及研究文化的原因,阐释其复兴中国文化的方法,以阐明这一文化见解的时代意义。

一、何为“中国文化精神”

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精神》一书开篇先强调了明确何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性,随即提出了对中国文化的定义,中国文化就是“中国人或是中国民族经过了四五千年长时期变化蕴积而到今天之所成”(第2页)。钱穆先生认为明确中国文化,使得国人有了关于文化的共同认识,才能在何为中国文化精神以及中国文化价值的问题上,更深入地探讨。笔者认为钱穆先生这种“先求知识,再施判断”(第3页)的研究态度应被予以充分的重视,如若对中国文化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又从何谈起所谓中国人应有的中国文化精神呢?明确了中国人要去守护与传承的中国文化后,再讨论中国人应以怎样的中国文化精神去面对各种各样的文化冲击,才会是有意义的。

通览全书,中国文化精神可总结为以下三点:

一,“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该精神之所以存在,是“成为一中国人,那么中国文化岂不就在我们身上。”(第19页)钱穆先生认为,正是因为所谓中国文化就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身上,因此我们都有责任与义务来承担起守护与传承中国文化的使命。首先明确中国文化精神所在的根源是每一个中国人,即说明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中国人;其次针对不同情况,对文化精神的阐释都是建立在这一精神的基础之上。笔者认为梳理明白了以上这点,现今社会的文化传承便有了强有力的切入点。

二,“无所争”精神。这里的“无所争”是针对发展中国文化的初衷而言的,即我们中国人发展中国文化的目的不应是为了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文化进行竞争,而应仅是为了中国文化本身符合时代发展方法的寻求。钱穆先生在论述这一精神的过程中,形象地将文化比作运动,他认为“运动应该为着健康,不是要比赛。比赛只应附属于运动中,多次一花样,姑作游戏,但不该太重视。”(第114页)推及至文化,我们就可以理解为在当今世界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是为了争一个谁第一谁第二,而是为了从不同国家的文化中找寻本国可取之处,从而进一步完善本国文化。

三,“调和”的精神。所谓“调和”必是相对“冲突”而言的。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呈现出两方面的冲突,即“内外”冲突与“新旧”冲突,所以面对冲突的中国文化,需要经由“调和”来寻求发展。钱穆先生如此重视“调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在该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多次的强调“调和”,乃是痛心于中国人往往并“不知中国文化之伟大处,乃是在能‘调和”,因此总是“要在无冲突中制造冲突”。(第57页)钱穆先生通过提出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农业社会中就已出现工商业的这一例子,说明了在这一变化中,战国时期的中国并没有出现一个新、旧的冲突,从而论证了自己“中国人能调和”(第58页)的观点。同时从另一个角度,即中国学习西方制造矛盾的角度,明确了“调和”精神的重要性。对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理解,钱穆先生所强调的“调和”精神,即指在了解中国人于此的优势以及制造矛盾的不正确的基础上,寻求新旧文化与内外文化的融合,亦可称之为使中国文化与各种文化和而不同。

二、为何“中国文化精神”

笔者以为,在探究钱穆先生“中国文化精神”提出的原因时,应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钱穆先生个人的经历,一是钱穆先生所处的历史时期。

首先我们从钱穆先生的个人经历谈起,九岁便进入私塾读书的他,从小就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因此儒家所讲的“士”的精神多次在《中国文化精神》这本书中出现。“中国古人所谓士,要能负担起此一‘中国理想之大责任”(第87页),这里的“中国理想”需要士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即士要有家国担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中所讲士的责任与担当,自小便深深扎根于钱穆先生的心底。钱穆先生对“士”的精神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

至于修身,他认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通过了解如何做人,来唤醒自己身上本来就存在的中国文化传统,这一点便对应于上文我们所说的“以天下为己任”精神,因为钱穆先生对修身的理解如此,所以其中国文化精神的观点便是如此。至于齐家,钱穆先生认为,从始至终中国社会都没有亡,“因其仍有中国的家庭”(第26页)。他认为只要每一个中国人团结好自己的家庭,那么中国所有的家庭构成的社会也会非常团结。当中国文化传统有变化之时,中国社会便会整体地随之而变,因此中国的文化传统从未断过。至于治国与平天下,在修身与齐家的基础上,便不难做到了。正是因为修身与齐家,中国的文化传统在世界文化中才显得“这般简单而伟大”(第32页)。

其次,我们来看看钱穆先生所处的历史时期。在《中国文化精神》的序中,钱穆先生亲自说明了撰写本书的原因,其中有一,便是其所经历过的历史时期。“我之生年,在前清光绪乙未,即《马关条约》台湾割让日本之年。我之一生,即常在此外患纷乘,国难深重之困境中。民国元年,我即在乡村小学教书,我之稍有知识,稍能读书,则莫非因国难之鼓励,受国难之指导。我之演讲,则皆是从我一生在不断的国难之鼓励与指导下困心衡虑而得。”(第2页)我们从中不难理解历经了中国的一系列国难,钱穆先生投身历史研究而非政治救国的道路。

个人经历与历史时期共同促进了钱穆先生有关中国文化精神相关观点的提出,两者使得钱穆先生的文化精神在当时的社会显得极为珍贵。

三、“中国文化精神”的时代意义

当今社会,文化全球范围内的多样性是其时代特征,这就需要我们在文化的传承上秉持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虽然现在中国的文化需要的是传承,而非当时的复兴,但是钱穆先生的“中国文化精神”仍有其现实意义。

基于钱穆先生的分析视角,首先,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须明确自己的文化传承使命,因为中国文化传统已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通过修身,即通过对自身的完善、对知识的汲取、对社会发展的理解,来唤醒我们身上本就拥有的文化传承使命。在齐家的同时,需明白文化传承的目的,不是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进行竞争,而是为了让中国文化传统得以顺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发展至下一个时代,使其像从前那样,不间断的承载着每一位中国人的希望,走下去。其次,便是钱穆先生多次强调的“调和”,即我们所说的和而不同。在其他國家的文化里吸收有利于中国文化传承的因素,仍以中国文化传统为内核,为其外衣增添色彩,即不变的是本,变的是形。而非全盘否定,亦非全盘接受。

有了对自身文化传承使命的认识、对文化传承目的的辨析,加之修身与齐家的方法,适当地配上“调和”之妙法,文化传统的传承于今日之途径,不是便无比明晓了吗?

钱穆先生通过其“中国文化精神”,表达了他关于文化发展的想法,其中蕴含的是先生的家国担当,是一颗热忱的爱国之心。作为新时代文化传承坚实力量的我们,应该从该书中汲取适用于当今的营养,接过文化传承的接力棒。以真诚的态度、科学的方法,让中国文化适于时代发展,展现出新时代的新辉煌!

参考文献

[1]钱穆.中国文化精神[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

[2]吕绍勋.钱穆先生眼中的中国文化精神[J]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6-9.

猜你喜欢

文化发展
科技创新与人文繁荣如何“双赢”
唐宋交通发展对文化交流影响几何
全民健身视角下湖湘体育文化发展研究
“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