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健身视角下湖湘体育文化发展研究

2016-05-27黄海涛吴秋来

考试周刊 2016年28期
关键词:文化发展全民健身

黄海涛++吴秋来

摘 要: 人类创造文化,文化塑造人类。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及唯物辩证法,基于全民健身视角下湖湘体育文化发展进行展开研究。研究表明:湖湘体育文化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在历史积淀与洗礼中的湖湘体育文化精神为全民健身工程攻坚克难树立信心,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全民健身 湖湘体育文化 文化发展

1.引言

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紧随其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11-2015年)》等法律法规;2011年1月17日国家体育总局在京发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十五年》白皮书,总结了15年来全民健身所取得的成就与经验。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全民健身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全民健身组织体系日益完善,初步形成了政府领导、依托社会、覆盖面广,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体育发展资源整体有限,全民健身的发展需求与社会所能提供的体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

湖湘体育文化是一种地域性的文化,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存在于整个湖湘文化环境中,属于一种亚文化[1]。在汉唐以前,湖南地区就已经形成了历史悠久的地域文化传统,由近及远地往前追溯,包括楚文化、南蛮文化、扬越文化、三苗文化、舜帝文化、炎帝文化、蚩尤文化等[2]。凝聚着湖湘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及社会环境为一体的区域性文化。全民健身是社会发展过程中表现类群人的社会现象,它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地域文化的影响与制约。本文基于全民健身视角下湖湘体育文化的发展进行了展开研究,旨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协调,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2.全民健身诠释及湖湘体育文化的发展研究

所谓全民健身,实质上是实现人体自我需要和自我工具体系功能的协调和统一,自我需要能够通过自我工具体系的运作而实现,自我工具体系的性能能够适应自我需要的要求,两者的最佳结合状态,就是体质建设所追求的理想目标[3]。人体的自我需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人体各生理器官正常运行所需要的物质能量转换;另一种是主体在大脑意识的支配下所作用客体满足身心发展的需要,它是全民健身的目的所在。自我工具体系是主体运用自身的工具选择活动对象所产生性能的一切存在物,它是全民健身的手段。湖湘体育文化是满足自我需要与自我工具体系协调一致的产物或媒介物。可以分开来理解,一方面湖湘体育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积累的物质与精神的总和,它是产物的指代,另一方面人们通过体育文化的媒介物满足身心需求。因此,全民健身与湖湘体育文化发展之间关系是一个需要和创造的结构统一体,或者说是目的和手段的结构统一体,是需要和目的或创造和手段两个对立统一因素的矛盾统一体。

2.1湖湘体育文化凝聚着优秀的文化素材,促进全民健身内容的多样化发展。

自古以来,湖湘之地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区域,除汉族外,湖湘之地还居住着土家族、苗族、瑶族、侗族、回族、壮族、维吾尔族等50多个少数民族,因而湖湘体育文化是一种多元的民族文化,先后经历蚩尤文化、炎帝文化、舜帝文化、三苗文化、扬越文化、南蛮文化、楚文化和西方的外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占有重要地位,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6]。“存在就是合理”。湖湘体育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健身娱乐价值、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满足自我需要与自我工具体系的协调发展,为全民健身提供优秀的体育素材。如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八段锦、易筋经等项目,注重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注重阴阳五行学说,事物的生长规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道德养生思想。湘西苗族的“竹竿舞”、“摆手舞”、“苗鼓”的练习,土家族的“茅古斯”,动作幅度较大活动全身的各个关节,形式丰富多彩、运动强度适中,老少皆宜。与此同时,湖湘体育文化的娱乐性比较强,素有“娱乐鬼神”之称。尤其是在湘西、湘中等地所盛行的鬼神信仰、祭祀仪式、巫傩风习,等等,均是苗蛮文化、荆楚文化的传统。它的一些项目的来源远古蚩尤统领时期的军事、祭祀、狩猎、农耕等活动,为了表达人对神灵的尊敬,人们通过祭祀舞蹈与神共娱乐,以达驱邪避恶,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如苗族的“苗鼓”、“竹竿舞”、“八人秋”,土家族的“摆手舞”、“茅古斯舞”。这些项目在很早时期是作为祭祀亡灵、驱邪避恶的手段来娱乐各路神仙与鬼怪。改革开放以后,湖湘体育文化经过保护与整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现在成为群众的生活娱乐项目,它与现代竞技体育相比,场地不限易获取,人们可以在山地、田埂、河流处开展,就地取材,借助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如举石锁、板扁担、挑担、跳桌子、独竹漂等项目。

湖湘体育文化的“敢为天下先、经世致用、不屈不挠”的文化思想,也塑造了湖湘人“霸蛮”、敢担当的性格。对于年轻一代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如苗族“蚩尤拳”突出的练拳的毅力与恒心,练桩是蚩尤拳的根基,它与其他拳中的练桩相比更枯燥乏味,因此,要戒心浮气躁。要诀是:“练拳先练桩,打拳不晃荡”,并有“马步马步,一马两步;箭桩箭桩,进击有方;前弓后箭,发劲顺强”。其练眼要诀:“眼似铜铃视行,风吹雨打不瞬”。其身法要点:身正颈直,沉肩垂肘,含胸拔背,俯仰吞吐,靠崩回转,灵活多变,手脚齐进身相随,上下一致劲力顺。其临阵要诀为:“一打心沉,二打胆量。”其表现出湖湘体育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好地吸引人们参与体育活动。

2.2湖湘体育文化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推动全民健身的普及与发展。

目前,有关体育文化起源观众多,有巫术宗教学说、游戏学说、军事战争学说及性选择学说等,但让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是劳动学说,也就是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体育文化的溯源。它从人类学的角度,根据人类演进过程:类猿人至直立人发展历程主是通过生产劳动加速人类各种身体机能的进化。生产劳动是从逻辑意义上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生存的第一活动。也就是说,先民早期最为基本的活动便是生产劳动。在制造并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在提高身体素质有利于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在迁移劳动方式用于放松娱乐的过程中,许多体育项目就应运而生。其基本的逻辑理路是:人类为了生存必须劳动,否则人类没有食物将无法生存。由于早期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于树上的果实和动物的肉,这些食物的获得必须借助人的身体活动来获得。因此,采集野果、捕获得动物就成为早期人类最主要的生产劳动,当人类的使用工具的技巧和自身的本质与这些活动的成效及获取食物的多少密切相关时,采集、狩猎和捕鱼等就成了人类为了谋求生存而必须从事、并且逐步纳入社会教育内容的活动。共产、公分的集体意识是早期先民为了摆脱饥饿与凶猛野兽侵袭的生产活动特征。湖南地处云贵高原与江南丘陵、南岭山脉和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产生了许多民众所喜爱的健身活动。在不同历史时期,湖湘地区群众体育思想工作成为国家时期受关注的焦点。如曾国藩曾作《保平安歌》:“读书子弟莫骄奢,学习武艺也保家。耕田子弟图安宁,学习武艺也不差。匠人若能学武艺,出门也有防身计。商贾若能学武艺,店中大胆做生意。雇工若能武艺全,既有声名又有钱。”黄兴提出“强国必先强身”的观点。在革命战争年代,贺龙同志就明确提出了“体育要为革命战争服务”的口号。湖湘体育文化深入人心,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由此得知,文化的生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群众体育文化意识强,另一方面,湖湘体育文化价值。湖湘体育文化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全民健身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这样有利于全民健身事业的开展与普及。

3.结语

全民健身是人类跨世纪的一项伟大生命工程。体育工作要坚持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方针,把发展群众体育,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普遍增强国民体质作为重点。这也是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伴随经济、政治、文化及生态环境交融在一起共同作用于人类。湖湘体育文化是湖湘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积淀形成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人类所创造的又服务人类。因此,全民健身与湖湘体育文化发展是互为作用、相辅相成的协同统一体,湖湘体育文化是全民健身工程践行的基础条件,它是一颗耀眼的明星点亮着人类的发展;全民健身为湖湘体育文化发展引领了方向共同作用推动人类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彦.体育与环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17(5):18-19.

[2]朱汉民.湖湘文化探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4):5-9.

[3][5]韩丹.于全民健身的哲学思考[J].体育学刊,1995,(2):11-14.

[4]张海军,郭小涛.湖湘体育文化特色初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2(7):206-208.

[5]白晋湘,李洪雄,张小林.基于协同学理论背景下湖湘体育文化发展与体育湘军成长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5):6-10.

基金项目:湖南省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基地资助项目(湘哲社领[2014]14号)。

猜你喜欢

文化发展全民健身
科技创新与人文繁荣如何“双赢”
唐宋交通发展对文化交流影响几何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
全民健身新闻的突破与深挖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的开展研究
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文化发展与传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