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想象,给美术课堂插上翅膀

2019-10-23沈萍萍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想象力想象美术

沈萍萍

【摘   要】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是小学基础教育的必修科目,在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不容忽视。意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就要加强设计,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引导,尝试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激发其灵感,在想象中放飞思维,促进自身能力提升。本文将结合实际具体阐述小学生想象力培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具体落实,以此探索优化教学策略。

【关键字】  小学美术;想象;策略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小学美术教学的任务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还要提高其美术素养和素质,以此激发学生,促进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基于这一目标,在教学中就要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借助大量感性材料激发学生,在促进其理解的同时引导辨析,以此落实新课改培养目标。

一、精设导入,激发想象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调动其思维,还能推动教学,活化课堂。这样一来,学生的注意力就能更加集中,其想象力也能被激发,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活动中发散思维。

在教学“娇艳的花”一课时,笔者先给学生播放歌曲《蜜蜂做工》,听到了熟悉的音乐,其积极性很快被调动,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并且边听边做动作。这时,课堂很快就变成了一片欢快的海洋。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可允许其适当交流,结合已有经验讨论,对讲学内容适当猜测。歌曲结束后,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呈现各种各样花开的景象,并谈话学生:温暖的春天来了,花园里的小家伙们都忙碌起来了,你能闻到什么?想到什么?看到什么?以此激发学生,鼓励其想象,在图文结合中深入文本展开探究。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给每个人提供表达交流的平台,促进思维发散、碰撞。在这一环节,学生表现得十分自律,不仅认真观察屏幕,还仔细分辨。这时,就可强化引导,帮助其开启想象之门,让学生心中留有美丽画面,为后续教学做好了铺垫。作为课堂主导,在教学中要密切关注学生,及时指导,让其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进而展开想象。

通过这样的设计,就充分借助导入环节调动学生,让其在想象中对将学内容充满期待,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以此提升效率。在设计导入时,不仅要立足文本精心安排,更要结合实际,充分考虑学生兴趣,投其所好。

二、营造氛围,鼓励想象

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离不开情境创设,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设计,借助多媒体营造氛围,结合实际启发学生,让其在声音、图像、视频的引导下自主想象,逐步产生创作灵感,以此促进能力提升,最终落实目标,让学生体会想象乐趣。

在以往的教学中,受到应试制度的影响,师生大多不注重美术,更不关注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以致于学生在课堂上无法获得应有的体验和乐趣。对此,就要积极改善,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引导,借助多媒体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想象,让其产生灵感,为后续创作做好准备。在教学“让色彩动起来”一课中,就可结合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让其在课堂上充分感知、体验。首先,将所有色彩呈现在屏幕上,在视觉上刺激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配上音乐,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展开想象。在这一环节,可适当引导:“同学们,看到不同颜色你们想到什么?”先让其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在班级讨论,得出不同想法,像“看到蓝色,想到广阔的天空”、“看到白色,想到纯白的雪花”、“看到红色,想到红扑扑的脸蛋”等。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相机出示有关的图片,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情境中思考,不断靠近主题,在良好氛围中展开想象,以此激发灵感,促进创作。

多媒体的运用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在想象中描摹内心的景色,尽情展现内心世界。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在关键处启发、引导,让学生在逐步深入的过程中培养想象能力,以此提升学科素养。

三、开展合作,优化想象

小学生想象力很丰富,对于事物都有独特的看法。抓住这一点,在设计教学时就要加强引导,借助合作学习引导,在语言和行为上多鼓励学生,让其在有限的空间充分想象,以此提升能力,促进思维发散,让教学落到实处。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想象力能力表现出不一样的层次,对此要理性看待,在原有基础上加强引导,使其想象力更好地展现出来,以此促进运用。基于这一目标,就要借助合作学习实现,加强学生间的交流,让其在相互的沟通中培养创造力,充分挖掘自身潜能,更加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在一次以“春天”为主题的创作中,为了调动学生,让其主动参与,并且有所创新,我就借助合作学习引导。这幅画本身比较复杂,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如果让其独立完成,效果可能不理想。因此,合作完成是最佳选择,在完成的过程给学生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让其在相互借鉴中展开竞赛,在集体荣誉感驱动下积极完成。这样一来,学生都希望自己组的作品能超过其他组,就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促进灵感迸发。完成之后,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在此之前让组长谈一下作品的构思与创作过程,并且表达作品的主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能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自身想法,并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别人听,学习评价他人,从中获得启发。长此以往,就能充分调动学生,让其在兴趣驱动下不断深入,在完成创作任务的同时发展自身想象力,学会借鉴与包容,在合理思考中展开无限想象,促進自身学科素养发展。

在设计教学时,要抓住小学生发展特点,利用其对事物的独特看法展开引导,让其在想象中加深对事物的了解,以此提高认知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要借助合作学习强化引导,不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其良好的想象思维。

四、关注实践,促进想象

教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术学科生活性很强,在设计时,要将生活与教学联系在一起,借助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引导,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尽情想象,以此积累感性认识,在创作时迸发灵感,使得想象力更加丰富。

想象的产生不是凭空而来的,这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加工,最终形成新的表象的结果。抓住这一点,在教学时就要结合实际,适当开展社会实践,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形象素材,以此提高其想象的质量,在面对新事物时能有更加新颖、深入的想象。在社会、生活中有很多丰富多彩的表象,等待着学生趣挖掘。为了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就要为其组织形式、内容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此促进感悟,在实践中加深对事物的认知。在教学“发现老房子的美”一课时,就可先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不同的房子,可以是亲戚朋友的,也可以是邻居同学的。在这一过程中,除了要观察不同房间的布局,还要留心不同房间的特点,体会“不同的设计带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同时思考“如果房间设计存在问题应该如何改善?”这样一来,就能在实践过程中加强学生感知,一方面帮助其积累丰富的感性素材,激发对这一主题的兴趣,自主开展想象;另一方面促进想象,在联想过程中提高感悟能力,从而萌生自己的想法。这样一来,就具备了表象画面,将其付诸纸上时,就能促进学生想象力提升,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在这一过程中,要突出学生主体,充分发挥其能动性,让其在参与过程中充分感悟、体验,以此加深对空间结构的认知。之后,在想象过程中,要加强引导,让学生在有限空间中无限延伸,最终落实学科素养发展。

总之,想象力的培养是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途径,将其运用到课堂上不仅能打破传统,激发兴趣,还能充分调动学生,让其在无限思考中加深对主题的认知,以此萌生灵感,在之后的创作中有良好表现,最终落实学科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明.浅谈培养孩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J].江西教育,2010,(07)

[2]四甜.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06).

[3]林晓璇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J].少儿美术,2014(02).

猜你喜欢

想象力想象美术
快乐的想象
一生
美术篇
想象力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
知识漫画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物质及其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