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趣驱动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2019-10-23吴伟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思考有效性小学数学

吴伟

【摘   要】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持续进步,小学教育已经逐渐变成目前我们国家十分重视的对象之一。小学数学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如果学生的思考水平未能做到紧跟教师,很容易造成无法充分理解,从而失去学习积极性的后果。为此,教师便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可以有效融入到课堂之中,进而提升教学质量。本篇文章将阐述在兴趣驱动视角下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并列举相关案例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  小学数学;兴趣驱动;课堂教学;有效性;思考

从现阶段发展而言,教师为了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理应从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可以全身心融入到课堂之中,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所在,进而提升学习质量。

一、依靠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基本概念分析

曾经有教育学家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身心处于发展时期,所以好奇心十分旺盛,比较活泼好动。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运用游戏或者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进行学习。

2.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教师在进行“角”的知识内容教学时,可以提前准备好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让学生进行分类辨认图形,然后让学生数出不同图形中的“角”。教师再拿出一组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图片中找出物品中的角。教师将游戏融入教学当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从而能够促使学生更加认真仔细地进行学习。

二、依靠情境创设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1.基本概念分析

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创设情境教学,以此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小学生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注重对于问题的设计。如果问题设计得过于枯燥乏味,则会导致学生失去思考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设置有趣的问题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2.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教师在进行“分数”的知识内容教学时,如果情境创设时间过长,则会导致学生将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情境故事当中,而忽略的学习知识本身。因此,教师应当将情境创设时长规定在三分钟之内。教师利用三分钟的时间为学生创设情境故事“小羊吃西瓜”:喜羊羊与懒羊羊两只羊一起吃一个西瓜,两只羊分别会分到多少西瓜?由于喜羊羊与懒羊羊都是小学生熟悉喜爱的卡通人物,从而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问题思考,主动去探究问题的答案。教师通过问题情境创设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为学生日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借助微课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1.基本概念分析

微课是指将声音、图文、动画集为一体,利用多媒体播放,从而增强学生的视觉效果,将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进而更加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微课教学一般时长为五到八分钟之内,其教学内容能够更加细致,能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小学微课教学,一般是利用网络资源,将教学知识做成一个个的小视频,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理解,能够积极自主地进行学习。

2.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教师同样在进行“角”的知识内容教学时,在教学开始之前,可以先播放微课来进行教学准备。教师通过播放卡通教学视频,更加直观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一个个宏伟高大的几何建筑物,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角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教师在进行“混合运算”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将运算原则“先乘除后加减”告知学生。然后通过播放微课短视频展示如何在运算过程中使用原则。通过简短的微课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如何使用运算原则,课堂教学的知识难点就很容易被学生接受掌握。

四、依靠赏识评价增强教学效果

1.基本概念分析

由于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师生关系,只有让学生更加喜欢自己,才能够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小学阶段的學生,身体与心理都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十分喜欢被人夸奖,如果被教师欣赏夸奖,学生则会更加对学习投入兴趣。一方面,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赏识性的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具体的肯定与鼓励,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体,进而感受到数学的真正魅力。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注重自己的语言话术,运用幽默风趣的的语言感染学生,营造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能够更加专心听讲,积极与教师进行课堂互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教师在进行十以内的减法课堂教学时,教师如果用平铺直叙的语言去问学生:“有8个橘子,少了3个橘子,还剩几个橘子?”学生肯定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问题思考。如果教师运用轻松有趣的教学方式,提前准备好教学道具,向学生展示提前准备好的橘子说:“今天老师带来了8个橘子,咦,怎么少了3个橘子?啊,原来是被小老鼠给偷走了。那小朋友们,老师现在还有几个橘子呀?”这种教学方式,可以立马感染低年级的学生,促使学生能够被教师的话语所吸引,从而愿意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且与教师一起积极地进行讨论。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处于身体与心理的发展时期,所以兴趣才是学生最大的教师,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思考与学习。数学相较于其它学科而言,更加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格外的重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为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平.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科学中国人,2016(2):00066-00066.

[2]杨伯军.兴趣驱动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3):00098-00099.

猜你喜欢

思考有效性小学数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