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全育人”的小学德育工作
2019-10-23陈爽
陈爽
【摘 要】 随着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下的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其中,以德育人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为落实这一根本任务,积极推进“三全育人”的综合改革事不宜迟。
【关键词】 三全育人;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家庭氛围;新型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教育工作的历史定位及其使命,并对新时代下的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其中,以德育人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为落实这一根本任务,积极推进“三全育人”的综合改革事不宜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之后,笔者深入地学习“三全”育人的精神,熟悉“三全育人”的概念以及内容,结合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开展,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在新精神的引领下开辟小学德育工作的新天地。
一、在校诵读经典,陶冶情操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明演化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产物,是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而笔者在此提到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仁义礼智信”,源于儒家国学经典,此乃儒家“五常”。孔子曰:“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选取部分承载了传统文化思想的经典读物作为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教材读本是很有必要的。小学生应常常诵读传统文学经典,诸如《弟子规》《三字经》《大学》《中庸》《论语》等,耳濡目染,对如何做人做事,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文化、有素质的新时代继承人,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认为,一个人要先做到孝敬父母,才会以仁待人,才会有诚信,才会知情义,最后才能获得智慧。我校开设经典诵读课,低段学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课堂上传来一阵阵朗读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泽清,晨则醒,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从读经典中学习如何为人子。“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揖深圆,拜恭敬……”学习尊重长辈,长幼有序。笔者认为,一个孩子的成长,首先是孝父母,尊师长,做到这两点,他必然是在外礼貌待人,对己自强上进。以一年级为例,在思想品德课上融入经典教学,并且布置每周一次德育作业,比如“为父母做一件事”“我来当家”“我的事情自己做,您的事情我帮忙做”等家庭作业,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孝顺父母的快乐。
二、营造家庭氛围,言传身教
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场所,而家长则是孩子学习的第一教育人。脱离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会失去方向,而没有家庭教育的支撑学校教育也会行之无效。家校合作是促进学生教育的重要途径。只有家长愿意学习,孩子才会爱上学习,只有家长一起阅读,孩子才会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通过开展书香家庭的评比活动,鼓励家长与孩子共读经典。家长在家播放《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吟诵曲目,在家中的墙壁上挂上国学经典教材的全文字画,让家庭充满传统国学气息,让学生沐浴在传统文化中。
在班会上进行“经典国学之现代小品”,展示或者展开“古今观念小小辩论赛”。鼓励家长在家辅助孩子编排小品,或者和孩子讨论关于经典国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比如:生活场景再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组织亲子活动——养老院公益之行。让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参与,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感受家长对长辈的恭敬与照顾,从而懂得尊老爱幼,孝敬老人。
每个学期可以通过家长会组织家庭教育,请有成效的家长分享在家与孩子的相处之道,带动班级家长改善与孩子的互动方式,提高亲子交往质量,从而达到以德育人的目的。
三、引入新型德育模式
面对信息化的世界,多变的环境以及多元化的文化冲击,当代学生的心理充满了时代的特征。因此,学生的德育教育不能过于单一,可以实行多元化教育。首先,可以开展“道德月”主题班会;其次,建立班级微信群,班主任多发表关于现代学生教育或德育的文章,增加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同时提高家长的德育观念,家长可以在群里留言,班主任进行回复;最后,可以创立班主任信箱,呼吁学生们可以将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写信给班主任,增加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也有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三全育人”理念地提出,源于德育实效性不足的现实,也是党和政府对新时期德育工作的要求。基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推进“三全育人”的以德育人模式,增强了德育的实效性。希望“三全育人”這一新时代的教育理念能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再现活力。同时,也希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三全育人”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