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混合模式

2019-10-23沈月华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混合模式中职语文微课

沈月华

【摘   要】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的学科,是关于文明的科学工具,主要体现的特征是人文性。而中职语文相对于普高语文,突出的特点是实际使用。随着多媒体教学模式进入课堂,微课的出现,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教学变得简单易懂,生动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并且在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自主探究方面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解析、介绍微课在课堂中的混合教学模式,希望对语文教学探索有所裨益。

【关键词】  微课;中职语文;混合模式

一、微课的特点

微课之所以称为微课,正是得于其短小、精准的特点。根据研究表明,一个正常学生能够集中精力、注意力的时间在30分钟之内,而一般课堂的持续时间却在45分钟,这显然超出了科学的预计。因此,一段只在8分钟内的微课视频应运而生,成为了学生最好的选择。这样不仅降低了教师和学生的疲劳,也提高了教学效率。传统教学中,教师不知道每个学生的疑难杂点,只能把所有知识点全都讲解一遍,这样虽然顾及了所有学生,但是也会让学生有难以理解透彻、学习疲劳等问题。微课教学解决了上述问题。当然微课也不是万能的,对学生的监督和引导不能缺少,否则微课也只是一段媒体视频而已。有很多教师反应,在普及微课教学以后,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够,学习效率反而大打折扣,这正是没有将微课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后果。很多人批判网络世界的丑恶,却没有意识到,网络世界也只是一个工具,是使用者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罢了。同理,微课之所以有负面评价,是因为教师过于相信学生的自主性,放弃了监督导致的。

二、如何在中职语文中进行微课教学

微课教学的诞生并非偶然,而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大数据结构下的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电子商务、电子教学的出现也在意料之中,微课就是电子教学的衍生品。为什么中职语文教育适合微课?因为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一般都有所欠缺,对学习的积极性不大,微课的趣味性和结构化知识点的特点正好弥补了学生的薄弱点。相比于以往所投入的精力、资源,微课显得十分简约。

微课虽然短,但是教师在准备阶段不能疏忽质量问题。有的微课视频就是相当于把上课的内容截成几段而成,这是不可取的,既然是一种创新模式,就要体现出新意。微课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针对单个知识点的详细剖析;一种是对课堂知识的补充。前者是为了解决传统课堂不以学生的个性为教学基点的弊端,后者是应对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没有时间一一解答的情况。同时也可以拓展课堂知识,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1.借用微课视频,强化语文知识的掌握

在微课的设计上,教师需要参照学生平时的错题,以及往年学生一直有的重难点。另外还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观察,如果讲解到某个知识点,学生似懂非懂,抑或不求甚解,不要放过,同样进行重点讲解。微课可以运用的元素很多,呆板地只利用视频资源早已经是过去式了,在视频中加入图片、音乐,甚至是某些类似填字游戏的趣味教学也是对教师的一个要求。最后呈现出来的应该是一个错落有致、流畅简洁的视频资源。例如:教师在讲解《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课前在课前让学生对文章有初步的认识,然后再让学生用一张白纸尝试着画出自己心中的母亲,然后在根据自己所画的图像用语言对自己的母亲进行描述,如:我的母亲是一个温柔善良的人,母親经常给予我关怀的鼓励……,接着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将胡适所作的《我的母亲》的相关视频,使得学生能将自己的母亲与文中的母亲进行对比,接着再让学生自行学习、梳理,并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文中母亲和自己的母亲之间的区别和特点,如:胡适的母亲对其的教育严而有宽,宽容但不纵容,进而使得学生的协作交流能力得以锻炼,而如果讨论出来的结果有分歧,教师可以予以帮助,不一定要有标准答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成果,客观、理性地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和指导,如:这个小组思考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并没有得到正确的答案,大家不要放弃哦,再接再厉,争取下次回答正确。如果是对新媒体不熟悉,对制作不擅长的,可以选择把微课作为一个拓展课堂内容的方向。

2.加强监督环节,巧用课后练习

在微课的学习过程中,监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大部分微课平台都配备有专业的评测系统,通过面部表情捕捉、学生的观看时间等一系列的操作,用数据向教师反应学生的观看情况,以此杜绝学生学习消极的不良现象。教师也可以编辑一份配套微课的课后练习。例如:胡适所作的《我的母亲》中,“说起我的母亲,我只知道……至今不知道她有什么名字!这句中的只知道和不知道说明了什么?”,而通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以及微课的学习,学生就可以解析其中“不知道和只知道”说明的意思,如:说明母亲没有丝毫的社会地位,这是母亲的悲剧,同时也是旧社会广大妇女的悲剧,作者在痛心的感慨中包含着对旧社会的谴责。进而使得课后作业能够用于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观看微课后的成果,发现潜在问题,然后根据题目的批改情况定向解决。最后,观察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如果没有,是微课出现了问题,还是课堂上没有讲清楚,这些都是教师需要注意的。

3.学会制作微课,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堂模式中,学生需要给予教师反馈。教师可以选择让学生制作一段微课,比如:在《我的母亲》这篇课文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并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尝试着制作微课,利用相关文字、图片等,并把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加入进去,教师评定学生微课视频是否具有教学作用,其对于微课的掌握到底有多深。这样的教学体验可以让学生产生团队意识,学会自主完成任务,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让学生更有学习的成就感。对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帮助,进而达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三、微课教学需要改进的环节

我们的最佳选择是混合教学,让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充斥语文课堂,而不是单一的微课教学。此外,教师还需要注意到以下的缺陷。微课的一切表现都是机械的,学生无法与教师形成互动,虽然可以自由选择教学重点,但是缺少一对一的点拨。微课能运用的资源都是以网络、计算机为媒介的,学生缺少与实体书、硬笔书法的接触,教师的板书其实也是一种无声的教学,是对我们千百年来的文化的一种注解,语文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重点,不能做买椟还珠的事。如果学生整天接受微课教学,很难保证学生不会受其影响,产生文化上的不认同。学生还是要勤练字的,毕竟最后的考试都是通过书写完成的,而不是计算机。

对教师的评判标准一直都是其教学成就,即课堂上的表现,对知识点的讲解,对教学目标的把控,对治学的认真态度。即使能把微课视频做好,还是要体现到实际的教学中来的,这只是一个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工具,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进而增加自己的文化素养、基础文学知识,才能做到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对外展示时,不慌张,用自己的人文魅力征服学生,面对各个阶层的来访人物也能侃侃而谈。有了教师作为行为的榜样,学生自然能够近朱者赤了,这对他们的未来都有很大的潜在影响,如果是以微课为主导进行教学的教师,我想,是不会具备这样的成果的。

目前新课改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品质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微课的教学模式也是为了加强传统课堂学习而进入的,我们所希望的就是微课能够作为一个优良的先进工具,进一步辅导教师,为教师提供便利。目前的实践证明,微课混合教学模式十分有效,非常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在课堂参与率和学习拓展探索中也起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罗丽芳.微课应用下翻转课堂的观察和思考[J].华夏教师,2018(06).

[2]刘芳.浅论中职语文教育与人文教育[N].广元日报,2009-09-22(002).

[3]宋丽新.多媒体语文教学的优势、误区及对策[N].学知报,2010-10-11(B03).

[4]熊胤妤.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N].贵州民族报,2013-09-18(B03).

猜你喜欢

混合模式中职语文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整合突破,奋勇前进
探讨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