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思考
2019-10-23范勇
范勇
【摘 要】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摆脱空洞的说教、机械的灌输,依据学情,因生施教,建立道德与法治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本文主要从时政演讲普及法制观念、案例教学优化认知结构、挖掘教材深化知识理解、实践体验促进学生体验等角度阐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思考
因为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知识的习得、技能的获得,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使他们成为考试的机器。道德与法治教学如果与现实生活脱节,不能反映新形势的变化,必然影响了教学的成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存在过于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狭隘地看待试题中知识与技能的部分,不关注学生的发展的问题。教师要注重学生知识的习得、品格的陶治、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能在情感的熏陶下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提高自己适应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以时政演讲普及法制观念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世界的各个角落都能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教师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提升信息素养。教师可以利用课前二分钟请学生上台进行时政演讲,让学生在演讲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前学生自小多娇生惯养,他们缺乏是非判断的能力,这种心理不利于学生的社会交往,会影响他们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演讲了解他们对时政的态度,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
教师要将时政演讲与道德法治的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主动搜集信息、选择材料、分析内容、形成自己的观点,加深他们对时政的认识,提高品德修养。这样的演讲远比单纯的说教要有效的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学生通过时政演讲,了解其中的法制问题,并进行权威的解读,知法、守法,能将所学的法律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学生通过演讲,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能提高学生法制意识。
二、以案例教学优化认知结构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引入丰富的案例,将这些案例作为认知的背景,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使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通俗易懂。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案例的资源可以来源于网络、教学资料,也可以来源泉于学生的生活。教师将问题抛给学生,让案例融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问题要具有启发性,要围绕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分析、有所讨论,从而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案例要具有趣味性,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教师可以精选正反案例,让学生在辨析中学会思考,关注生活、关注国家发展。
教师要丰富案例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去阅读图表、文字,或让他们去陈述案例,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景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教材,参与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疑问,在合作交流中寻找教材背后的内涵。如在《生命可以永恒吗》一课教学中,教者播放六小龄童的视频,让学生说一说对生命的认识。学生从他坚持表演、配合治疗、积极生活中感受到他以无畏的态度对待生命。
三、以挖掘教材深化知识理解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长期的积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挖掘深层次的内容。教师要尊重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圖,要依据学生特点、生活经验准确的把握教材内容。教师也可以针对学情重新把握内容,引学生去探索求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现成的教材会淡化课本的知识。虽然这样会有所创新,但往往偏离了教材的核心。教者要理解教者编者的意图,要尊重教材,也要适度创新,要用好教材。
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要将所学知识融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要让新旧知识衔接得自然,学生学习得更流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要以学生的旧知为铺垫,要建构知识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富有弹性,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的知识理解变得简单、吸纳得也更为充分。如在《让家更美好》一课教学中,教者让学生制作“家庭美德快递卡”,将卡片赠送给其他同学,以相互传递美德。当家庭成员出现矛盾或冲突时,充当“黏合剂”,要成为他们的倾听者,表示对他们的理解,帮助他们舒缓情绪;要做不偏不倚的中立者,不去制造新的矛盾,不偏袒某一方;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引导家庭成员全面看待家庭关系,能看到对方的优点;针对家庭成员好面子的特点,可以充当搭桥人,帮助他们和好如初。
四、以实践体验促进学生体验
实践体验活动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他们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师要选择有效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从而发挥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引导作用。在实践活动前,教师要明确纪律要求,要让学生高度重视、充分准备,保证实践活动有序进行,让每一位学生都真实地参与实践活动。教师要丰富实践形式,学生研读指定的书目撰写读书笔记,看电视后撰写观后感,参与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分享优秀的读书笔记、观后感、调查报告,并让他们相互点评,参与互动交流。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生本理念,运用时政演讲、案例教学、挖掘教材、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完善自己的人格修养,提升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黄芳琴.构建生活化课堂,挖掘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
[2]陶鸿.聚集核心素养,走向教学生活化——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
[3]王伟.借助思想品德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6.
[4]田莉.例谈思品课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J].江苏教育,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