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选史料,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

2019-10-23王娅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史料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王娅

【摘   要】  在大力倡导践行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我们教师需要更好地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提升我们的教学策略。就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而言,核心素养包括学生的辩解分析能力,如何提升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教师可以在史料选取上多花功夫,從教学内容、分析目标、能力要求等角度去挖掘史料的价值,启发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的生长。

【关键词】  史料;能力;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历史解释的能力被加入到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当中。所谓历史解释就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客观地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对于这项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会理性分析历史事件,更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史学观念。此外,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初中历史课堂注重对此能力的培养,也可以为后续历史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精选史料,营造历史情景

营造历史情境是教师在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手段,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分析与解读,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选择史料,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会到当时历史空间的状态,从而客观地描述与评价当时的历史现象和问题。历史情境的营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学会从史料当中提取史实,学会从多角度来评价、分析历史,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例如教师在进行《开元盛世》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利用杜甫《忆昔》中的四句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营造了开元盛世的景象。首先在上课之初设置问题,谁能来给大家介绍杜甫的生平?学生结合语文课堂学过的内容,能回答出杜甫的地位、诗风和成就,能说出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接着教师出示《忆昔》,让学生阅读,并结合教师给出的注释说一说杜甫眼中的开元年间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们可以通过这段小诗,描绘出盛唐的气象,接着教师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开元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让学生与之前的工具对比意识到农业的进步。了解过这些史料后,学生基本上可以概述出开元年间的基本社会状况,为本课的展开做好充分的铺垫。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在利用诗词进行导入分析时要提醒学生,这些内容具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和艺术加工,可能存在夸张的现象,但是它们还是从侧面佐证了历史。

利用诗词和图片营造情景进行导入,既可以培养学生历史理解能力,又可以在上课之初,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了解历史,描述历史。而学生深入感悟的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快乐与幸福,更收获成长与智慧。

二、精选史料,学会历史评价

在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要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同一历史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历史解释。通过精选不同角度的史料,让学生理解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让学生体会到历史并不是一家之言而是要多角度看待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学会区分历史评价与历史史实。例如在进行《大一统的汉朝》一课评价汉武帝的教学环节时,教师就选取了不同角度的史料,让学生加以分析。第一则史料出自班固的《汉书》“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第二则史料出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孝武帝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资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史料,认识到不同的人对历史事件评价的不同,通过教师的讲解分析,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我们书中的历史解释是最常见的一种说法,但它并不一定是最合理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考古的不断发展,历史解释也会随着变化,我们要本着客观的、发展的、整体的态度来看待历史,久而久之学生才会形成属于自己的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月累日积的培养。在精选史料、分析史料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些基础的历史观,帮助学生更好地解释历史、理解历史。学生在解释中加深了认知深度和广度,也提升了学生的感悟能力,进一步服务于学生对历史的认知。

三、精选史料,培养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方法,也是历史解释的基础。清楚地区分史料当中的事实,解释与评价是初中历史课堂应该培养的能力。因此史料的难易程度、种类、可信度,都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初,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前提下,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何为史料实证,体会历史的客观性。例如在进行《经济重心的南移》的教学时,教师便精心的选择了史料。这一课的第三幕是南方商业的繁荣,课文中概述了两宋南方商业发展的一些特点与现象,结合这些现象教师准备了一系列史料,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有北宋时期“交子”纸币图片、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铜版、泉州出土的南宋船只。教师在准备史料时,清楚地标记出它们的年代与出土地点,再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总结概括,说一说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通过史料和课文的相互印证,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能让学生清楚地感受到历史的来源,养成论从史出的好习惯。史料与课文内容相互对照的过程,就是学生提升历史解释能力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学会运用理性思维、实证思想来处理问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历史解释的培养更是思维、价值观的培养。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分析史料时,也要注意将其与现实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将历史的核心素养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来。

总之,史料是历史解释的基础。教师在课堂应用史料时要事先了解学生的学情,对古文的分析理解能力等等,还要做好充分的课堂预设,循循善诱,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遇到一则新的史料时,可以独立、客观地进行思考,最后融会贯通,将其转变为自己的能力!

猜你喜欢

史料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