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竿见影

2019-10-23刘荒田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步频握力心血管

刘荒田

作为资深入世者,业已具备起码的世故,对这样一些速成玩意——“股市一星期暴富术”“三年内从穷光蛋变为亿万富翁秘诀”“10天减肥20斤”“只要一个月,让孩子变为天才”,统统避而远之。但是,交际之中有些立竿见影之法,似乎是管用的。

如果你当记者,有人教一简单易行的招数,让你采访任何人——上至国王、总统,中至企业执行官,下至刚认识且不知根底的人物——之时,“一下子”就让对方解除戒备,脸上堆上欢迎的微笑,你信不信?

美国大名鼎鼎的媒体人,《领导者》杂志的创办人兼总编辑亨利·多尔曼声称,他平生采访政要、商界巨头、明星无数,开场都是这般:和被采访者握手,再后退一步,两眼直视对方,惊奇地喊一声:“怎么搞的?您看起来比照片年轻多了!”他说,这一招,无一例外地取得成功,对方的心情立刻放松,采访顺利进行。

再看别的方面。一个即将见面的人,是初识也好,是久违的故旧也罢,你很想知道他的身体如何,却不能直接打听或偷看人家的体检结果,怎么办?据说较准确的是握手,感受对方的握力,一般而言,越有劲说明健康状况越好。理由是,握力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多组肌肉群的力量、骨骼和关节的好坏,以及心血管的功能等。美国一杂志载文称,德国科学家物色了六千多名身体基本健康的中年志愿者,逐个测量握力,再作长达25年的跟踪,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年的握力和25年后的身体状况存在强烈的正向相关性。

不通过握手,而看对方的走路,也能取得近似的结果。步频不单是腿脚力量的指标,它是全身肌肉、骨骼和心血管等许多组织和器官共同运作的结果。一群科学家在英国收集了五万多位身体基本健康的中年人的資料,从他们的步频追踪长达30年,发现在死亡率、心血管发病率等方面,走路快的比慢的要好20%以上。

尽可能快地破解未知,得出结论,谁曰不宜?我曾和一个在旧金山值夜班的出租车司机交谈,问他:设若下半夜有两三个男子要搭车,你如何判断他们是好人还是劫匪?判断不对,关乎身家性命,而拒载违反规定,要遭投诉。他回答:直觉,一看不对,距离很远就得绕路。

可是,追求“立刻”的料事如神,料人如神,都未必奏功。上述的第一个例子,说得轻巧,实行起来,得讲究时机,更要表现得自然得体,让对方感到你的真诚,不然就是演戏,万一对方早就晓得这是惯用伎俩,那就适得其反。我当知青时,一位久别的朋友来访,远远看到我,飞扑过来,把我紧紧拥抱,把我感动得一塌糊涂。后来,听人说,他这一社交新花样,取法于不久前访华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因此,我对他的提防延续了好多年。

关于第二个例子的“握力”,我也可举出反证。一位前辈,我和他告别时久久握手,强烈的感觉是,这位身高超过180厘米的男子汉,手小得像女孩子,且皮细肉嫩,柔若无骨,根本谈不上有力,教我惊讶不已。那一年,他92岁,体魄很好,思维清晰,文章和过去一般精彩。说到平日作为礼貌的握手,有用全力,不大用力和全部用力的区别,不是每次都可当作“体检指数”。

说来说去,“立刻”虽然省时省力,但不是刻意追求得来的。比如出租车司机凭直觉的即时判断,即是建立在多年经验基础上的。我们需要的,是被爱尔兰哲人艾德蒙·柏克所提倡的“好奇心”——既了解人性的共通之处,又对其个别的特性,永远保持好奇或警惕。唯此,才能促使我们探索人类头脑的“最先、最简单的情感”,进而更加全面地认识我们自己和同类。

(潘光贤摘自《今晚报》2019年4月30日 图/雨田)

猜你喜欢

步频握力心血管
巧练握力益康寿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两种握力计测量社区中老年人握力值的一致性评价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苏炳添、谢震业百米跑技术变化特征的比较分析
苏炳添60米跑全程节奏研究
苏炳添与世界优秀男子60 m跑运动员步频节奏对比分析
不容忽视的握力
谢震业与世界优秀100m运动员步频节奏比较研究
能锻炼握力的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