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金陵判词排序的伦理身份解析

2019-10-23米幼萍

北方文学 2019年29期
关键词:红楼梦

米幼萍

摘要:身份伦理是儒家伦理体系的核心之一,也是勾勒中国制度文化的主线,伦理身份则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重要术语之一。结合伦理身份术语,发现《红楼梦》金陵判词的排序原则是以贾宝玉为视点,礼情结合,先礼后情,其中“礼”是十二钗伦理身份的体现,“情”则是她们在宝玉心目中的情感地位,该排序体现了曹雪芹“情礼合一”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金陵判词;伦理身份;情礼合一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我国本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种“从伦理视角认识文学的伦理本质和教诲功能,并在此基础上阅读分析和阐述文学的批评方法。”[1]该理论认为文学作品就是通过对人如何进行自我选择的描写,解决人的身份问题。“身份是个体界定自身的社会文化特性的标志,身份的确证方式是多样的,如门第、财富、权力、才智等等。身份伦理是儒家伦理体系的核心,也是勾勒中国制度文化的主线。由于身份是以人格血统、宗法等级、占有分配以及道德义务的差分来确定的,所以身份的标识能够维系家庭、社会、国家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并因此形成它的恒久性的影响力和涵盖面。”[2]作为描写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的《红楼梦》,身份伦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仅从第五回十二金钗正册判词便可见一斑。

《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是全书的总纲,该回目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曲子等形式,隐晦地暗示了《红楼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發展脉络和人物命运等等。在该回目中宝玉梦中神游太虚幻境,遇到了掌管“普天下所有女子过去未来的薄册”的警幻仙姑,宝玉在其指引下看了“薄命司”中《金陵十二钗》簿册,薄册分“正册”、“副册”和“又副册”共三等,但贾宝玉只看了“副册”和“又副册”的极少部分,“正册”则看了全部十一幅册页,这显然离不开身份伦理的主导。“儒家对身份的伦理规范,形成了最高的理性结构,这种结构是以皇权意识、家长意识、男性中心意识的相互结合作为基本内涵,以礼制作为基本的表现形式,用以制约人性、分殊群体、规范男女。”[2]因此,小说中正册是小姐、少奶奶,又副册是丫鬟奴才,副册的身份则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这种分类显然依照伦理身份按头制帽的。正册中有12位人物,却只有11首判词,排序依次为钗黛、元春、探春、湘云、妙玉、迎春、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和秦可卿。排座论次不仅是中国古典小说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的一种手段,也是儒家身份伦理最显著特征——等级制的体现,正册十二金钗排序也不例外。庚辰本第四十六回中有一条脂批提出:“通部情案,皆必从‘石兄挂号,然各有各稿,穿插神妙。”[3]余英时先生据此认为:“‘情案之‘情即是‘情榜之‘情。这样看来,书中诸人与宝玉之间关系的深浅、密疏,必然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他们在情榜上的地位。”[3]虽然《红楼梦》佚稿中有无情榜,情榜人物几何,至今仍无定论,但无异议的是若存情榜,则榜单中金陵十二钗与第五回判词中的人物和排序应为一致,因此余先生关于情榜中人物地位的看法当可用于分析金陵判词正册的排序。因此我们认为,金陵判词正册的排序原则是以宝玉为视点,礼情结合,先礼后情,其中“礼”是十二钗伦理身份的体现,“情”则是她们在宝玉心目中的情感地位,“礼”为静态大原则,“情”为动态小标准。

首先,十二金钗排序总则以宝玉为视点,强调血亲关系的“先礼后情”的大原则。十二金钗中前十位除妙玉外,其他九人都与宝玉有血亲关系,这既与脂砚斋所批“皆必从‘石兄挂号”符合,也与儒家身份伦理中宣扬的“爱有等差、亲疏有别”的主张、强调血缘亲情具有优先性的原则是一致的。十二金钗与宝玉有血亲关系的前九名排位与宝玉的伦理关系依次为夫妻(钗黛合一)、亲姐弟(贾元春、贾探春)、表妹(史湘云)、堂姐弟/堂兄妹(贾迎春、贾惜春),表姐(王熙凤)、表侄女(贾巧姐)。其次,钗黛双峰并峙列首位源于与宝玉夫妻关系。“儒家家庭身份伦理主要包括夫妻伦理、父子伦理、兄弟伦理等方面,夫妻伦理是家庭伦理的基础,处于首位。《周易·序卦》已明确地指出了恒久的夫妇(婚姻)关系是父子、兄弟、婆媳、妯娌关系形成的基础,其他关系因夫妇关系而产生。”[1]宝钗和宝玉是“金玉良姻”的俗世夫妻,黛玉和宝玉是“木石前盟”的前世姻缘,故而她们排在贵为皇妃的亲姐姐元春之前。判词和图画显示钗黛不分伯仲,脂砚斋曾有过“钗黛合一”的说法,即庚辰本第四十二回回前总批曰:“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馀,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4]梁归智先生也认为“曹雪芹原著中的宝钗和黛玉,原本是有其‘合二为一的一面,即宝钗理性自持,体现了儒家的审美理想,黛玉任性率真,有道家的审美风貌,这是一种文化的互补,美的互补。”[4]钗黛的判词为:“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诗中第一句“停机德”是以汉代乐羊子妻比德宝钗,第二句“咏絮才”则以晋朝谢道韫喻才黛玉,第三句“玉带林中挂”,第四句“金簪雪里埋”分指黛钗以平衡前两句的顺序,两者不分轩轾。与“薄命司”判词相呼应的十二支“红楼仙曲”中前两首分别为《终身误》和《枉凝眉》。关于这两首曲子所喻何人,红学史上是有争议的,清代的周春在《阅红楼梦随笔》中写道:“《终身误》一阙,林薛总做……《枉凝眉》则专做林,有轻重详略之别。”[4]同时代著名评点家王雪香(护花主人)则认为《终身误》指薛宝钗,《枉凝眉》指林黛玉,蔡义江先生也持该观点,后被编入主流《红楼梦》读本中。梁归智先生从判词“钗黛合一”推断出《终身误》是钗黛双咏,《枉凝眉》暗示宝黛爱情悲剧,周汝昌先生从钗、黛、湘是宝玉的“爱情婚姻三部曲”的大格局出发,认为《枉凝眉》是咏湘云和黛玉。不管哪种解读,至少在第五回的判词和仙曲中,钗黛是不分伯仲的。第三,元春、探春、迎春、惜春排位依据与宝玉血亲关系的亲疏。元春是宝玉同父同母的胞姊,探春是宝玉同父异母的庶妹。有学者认为她们排位靠前是因为一个凤袍加身,一个贵为王妃,若真是如此,那么她俩应该排在首位才是,况且探春远嫁藩王只是根据判词的揣度,并非作品明示,故而我们认为她们的排名是依据与宝玉血亲关系的亲疏而定,从地位、嫡庶和年龄来看,元春前于探春这是毫无疑义的。若接续前四位按伦理身份亲疏关系排序,排位第四、第五的应该是迎春和惜春,但她俩却排在了湘云和妙玉之后,其原因在第四点详解,暂且不表。单说迎春和惜春两人的排序,一个是荣国府的庶出小主,一个是宁国府的嫡出千金,从嫡庶关系看,惜春应在迎春之前,但论与宝玉的血缘亲疏,荣国府要优先于宁国府,所以先迎春后惜春,同理先李纨后可卿。第四,湘云与妙玉的排名属“情礼结合”的动态小标准。曹公把第四、第五的位置留给了湘云与妙玉,是因为金陵判词如果全部按照伦理身份排序,那这册子就成了一个女性家谱,缺乏审美价值,因此作者在伦理身份的大框架之中,又融入了自己的小心思,即把自己喜爱的湘云和妙玉加在了迎春和惜春之前。湘云是贾母的内侄孙女,在第二十回才侧面出场,虽说和宝玉只是远方亲戚,但自幼青梅竹马,情感甚笃。例如第二十回中,正与宝钗顽笑着的宝玉忽听人报“史大姑娘来了”,抬脚就走,这个抬字用得妙,说明他俩不仅熟稔,而且宝玉早有盼见之念。紧接着第二十一回,因湘云在黛玉房中睡,宝玉一早就赶来,并要湘云给他梳头,带出湘云先时也曾给他梳过头之事,再证两人关系之亲密。第二十九回贾宝玉在清虚观得了一个麒麟和其他很多玩物,单把这个金麒麟收起来留给史湘云,这些细节说明宝玉一直心系湘云。而湘云因口齿原因把二哥哥叫成“爱哥哥”,也许就是湘云的肺腑之音。妙玉是十二金钗中唯一不属四大家族的女性,她的入册只能说明作者的私心,她出身书香门第,因体弱带发修行,客居贾府栊翠庵,堪称“气质美如兰,才华复比仙”,但“天生孤僻人皆罕”,却与宝玉惺惺相惜。因此她俩排名先于贾府迎春和惜春二千金之前,也应了脂批“从石兄挂号”。第五,王熙凤、李纨和秦可卿因为贾家媳妇而名列册后。判词中排在后四位的分别是王熙凤、巧姐、李纨和秦可卿,除巧姐外,其他三位都是贾家媳妇,王熙凤和巧姐与宝玉是血亲,因此排名在前,再遵从先荣府后宁府的原则,紧随其后便是李纨和秦可卿了。

综上所述,我们依据伦理身份,对金陵判词的排序进行了分析,不妨推测一下,作者排序时伦理身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一层标准是血亲优先,分出了三类,其一是宝钗、黛玉、元春、探春、迎春、惜春、王熙凤、巧姐,湘云,其二是李纨和秦可卿,其三是妙玉;第二层标准是夫妻优先,宝钗、黛玉与其他人区分出来,并列首位;第三层标准是父系血亲优先,于是元春、探春、迎春、惜春、王熙凤、湘云依次排序清晰了,第四层标准是长辈优先,显然巧姐要置于王熙凤之后,李纨应排在于秦可卿之前。至此完全按照伦理身份排序便已经完成,即钗黛、元春、探春、迎春、惜春、王熙凤、巧姐,湘云、李纨、秦可卿、妙玉。但如果完全按照伦理身份来排序,则有女性家谱之嫌。余英时先生曾谈到“不但册次是‘以类相从,每册之内也还有再进一步进行‘类聚的情形。以正册来说,林、薛是一类,元春、探春亲妹妹是一类,迎春、惜春堂妹妹是一类,凤姐、李纨、可卿三个已婚者是一类(巧姐列在凤姐之后为正史中列传之列),湘云、妙玉则各成一类。每类之内的名次排列则主要看其人与宝玉的情感关系。”[2]因此考虑其人与宝玉的情感关系,自然湘云和妙玉适合排在迎春和惜春之前,于是便有了书中金陵判词中的次序了。因此,从金陵十二钗的排序可以管窥作者的价值取向,曹雪芹和《红楼梦》都是从传统的、封建的角度,去面对和思考亲情、友情和爱情,主张“情礼合一”。

参考文献:

[1]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郭洪纪.儒家的身份伦理与中国社会的准身份化[J].学术月刊,1997(07):10-15.

[3]余英时.红楼梦的两个世界[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4]梁归智.红楼梦诗词韵语新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红楼梦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话中话:《红楼梦》直接引语中的元话语分析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红楼梦》(四大名著大字本)
论改琦《红楼梦图咏》的观看之道
茹志鹃与《红楼梦》
《红楼梦》中侠义抒写述论
《红楼梦》(纪念版)
别样解读《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