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癌患者CT增强扫描时焦虑情绪的影响
2019-10-23崔海红
崔海红
(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普外科 北京 100043)
有关临床研究表明,造影剂有利于定性和定位诊断病变,且对肝癌患者实施CT增强扫描具有高达90%以上的符合率,因而在临床诊断肝癌方面获得广泛应用[1]。但在实施CT增强扫描的过程中,多数肝癌患者会产生程度不同的焦虑情绪,从而对之后的诊疗造成不利影响,也极易增加不良反应[2]。因此本文以2017年1月—2019年1月为时间段,选取对象为我院行CT增强扫描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即探讨了对肝癌患者CT增强扫描时焦虑情绪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1月—2019年1月为时间段,选取对象为我院行CT增强扫描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女12例,男18例,年龄为31~78岁,均值为(55.4±2.9)岁。对照组女11例,男19例,年龄为30~76岁,均值为(54.8±3.4)岁。两组基本情况对比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具体为:(1)由专业护士在CT增强扫描前,将检查的安全性和必要性予以详细介绍,并告知其造影剂注射后的反应以及扫描的方法,以消除其陌生环境、信息缺乏下产生的心理压力,予以消除其焦虑情绪,提升其配合度。护患之间注意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可经专业性皮肤接触、语言表达、面部表情等加以实现。(2)扫描期间,需指导患者采取合理体位,叮嘱其放松全身肌肉,注射造影剂后做深呼吸,且告知其注射后可能产生轻微不适如恶心、发热等,但2~3min可自行消失。另外告知其0.5h后造影剂可随尿液排出。(3)结束造影剂注射和增强扫描后,给予充分肯定患者的表现,并向患者以赞许的语气进行道谢。注意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处理造影剂迟发反应,以提升安全性。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检查前后SAS评分(采用Zung制定的焦虑自评量表[3]评估,分值越低越好)。变化以及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分为不满意、满意、一般等)。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使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12.0软件,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SAS评分变化情况对比
两组检查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检查后两组评分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SAS评分变化情况对比(±s,分)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SAS评分变化情况对比(±s,分)
images/BZ_245_1276_1773_2300_1826.png观察组 3 0 5 6.5±5.7 3 2.5±2.5*对照组 3 0 5 5.8±6.2 4 4.6±3.5注:与对照组相比,*P<0.0 5。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满意度调查结果对比
对照组总体为80.0%,观察组总体为96.67%,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满意度调查结果对比(例)
3 讨论
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肝癌较为常见,且发病率居于恶性肿瘤第5位,因而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存在严重威胁。此类患者发病较为隐匿,且多数确诊时已发展至中晚期,因此及早发现、诊断、治疗尤为关键。临床在诊断肝癌患者的过程中,采用CT扫描检查可对病灶内有无出血坏死、病灶部位、大小、形态等予以反映,但常规CT平扫确诊率较低[4]。而通过对肝癌患者实施CT增强扫描时,尽管可提升其确诊率,但会增加患者焦虑情绪,因此需加强心理护理干预,通过在注射造影剂和扫描前、扫描期间以及结束扫描和造影剂注射后,均对患者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不仅有利于消除其不良情绪,还可提升其对此种检查方式的认知度,并能有效提升其配合度,从而保障检查顺利完成[5]。本文的研究中,在SAS评分方面,两组检查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检查后两组评分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满意度方面,对照组总体为80.0%,观察组总体为96.67%,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可见,针对肝癌患者CT增强扫描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情绪具有积极影响和价值。
综上所述,针对肝癌患者CT增强扫描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即可有效消除患者焦虑情绪,且可提升其满意度,因此值得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