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据视角下对国际商务专业群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
——以高职《外贸函电》教学为例

2019-10-23王绍豪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函电实践性外贸

王绍豪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广州 510935)

一、引言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一带一路”政策的深入施行,“互联网+对外贸易”模式已经十分普及,我国的工业化也从2.0、3.0 向4.0 转变。网络化交流、智能化金融、物联网运输和大数据分析等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流模式[1]。时代的进步迫使企业革新,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进步,人才的进步需要教育创新。教育创新首要任务是教育方式的改变并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终提高实践能力。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探索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创业就业需求紧密对接。”[2]教学活动的创新是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外贸函电》是国际商务专业群教学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是在跨境电商交流中运用的电子信函。《外贸函电》的应用几乎贯穿整个外贸业务流程,包括建立关系、询价、报盘、还盘、订货、包装、运输、支付、保险、索赔及售后等。该门课程是英语写作和国际贸易专业术语、相关行业英语与计算机知识应用四者的结合,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求相对较高。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如下问题:首先,教学案例与实际工作有差距;其次,因为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学生很难理解函电的真正内在意思;再次,涉及到的术语难以理解;最后,不能准确表达己方的商业目的。本文以调研数据为依据,以K 个相关样本检验、卡方检验、多变量分析等为方法,运用SPSS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力求对现阶段国际商务专业群的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和对外贸行业的认知性有一个真实了解,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行性建议,在提高同学们《外贸函电》写作水平的同时,增强了其创新意识和实践性技能。

二、国际商务专业群高职学生实践能力调研分析

(一)分析原理

运用分析软件 IBM SPSS Statistics 22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运用K 个相关样本检验,卡方检验,多变量分析等为方法进行计算,对得出的卡方值和sig 值(渐近显著性)进行分析。其原理为:

其一,卡方值表示实际观察值和理论值之间的偏离程度,卡方值越大,表明实际值与理论值间偏差越大,卡方越小,表明实际值与理论值间偏离度越小。若卡方值为0,表明理论值与实际值完全符合;由卡方检验值,可获得sig 值(渐近显著性)的统计结论。其计算公式为:

其二,根据卡方检测值计算得出的sig 值>0.05 时,表示测试量间之间联系不紧密,差异明显;当sig 值<=0.05 时,表示测试量间联系紧密,差异不明显。

(二)调研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由国际商务专业群的学生构成,分别来自于周边学院的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商务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在校高职学生。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815 份,回收815 ,回收率100%,有效问卷815 份,有效率为100%。参与调研学生中,女生588 人,所占比例为72.147%,男生227 人,所占比例为27.852%。本次调研中,大一接受调研学生人数为204 人,占总参与人数的25%,大二接受调研学生人数为253 人,占总参与人数的31%,大三接受调研学生人数为358 人,占总参与人数的44%。

(三)数据分析

1.调研数据可信度分析

本次检验共18 个题项,运用卡方检验的题项有16 个(除去姓别,年级题项)。调研数据的可信度分析,主要是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变异数进行检测,检测的主要指标为残差和显著性(Sig 值)。残差值表示实际值和观察值之间的差,其标准为:当残差值在-2 到2 之间时,即置信度在95%以内,是可信的实验数值。Sig 值(显著性)是衡量被检测数据是否齐性,即假设是否成立的标准,当Sig 值(显著性)大于0.05 时,被检测数据为齐性,数值有效;当Sig 值(显著性)小于0.05 时,被检测数据为非齐性,数值值得怀疑。由变异数分析(表1)可知,本次调研数据残差值为0.941,在-2 与2 之 间,其Sig 值(显 著 性)为0.072,大 于0.05,说明被检测数据为齐性,数值有效。

表1 变异数分析

2.大学生创新实践技能现状分析

大学生创新实践技能现状,主要是通过卡方检验来分析。通过计算样本的实际值和理论值之间的偏离程度,得出卡方值,卡方值越大,偏差越大,卡方越小,偏离度越小。本次调研的卡方检验值如表2 所示。从表2 可知,除题项二“校内课程对学生实践性技能培养是否有影响”=39,题项九“你是否有参加实践性相关的活动”=13.37的卡方值相对较小外,其它的卡方值都达到百位数以上,尤其是题项一“对自己就业前景的想法”=1072.471,题项十六“你认为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否要以日后就业为目标”=740.772。

由题项“校内课程对学生实践性技能培养是否有影响”和题项“你是否有参加实践性相关的活动”卡方值较少,即偏差较少,可以说明同学们都希望获得实践性技能,而且各高校也有针对性地开展提高学生实践性技能课程,学生也渴望多参与能提高自己实践能力的活动。

表2 卡方检验值

题项卡方值较大,即偏差较大,说明问题有以下几点:(1)同学们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和个人实践能力信心不足;(2)同学们对就业技能的认知不明确;(3)教学上不能真正让学生了解实践技能的作用。

Sig 值(渐近显著性)除题项“你在大学阶段是否有参加实践性相关的活动”=0.01 外,其它的都为0.000。Sig 值(渐近显著性)只要小于0.05,说明差异十分明显,并否定了理想情况下的假设。原因是:(1)再次印证了上述的卡方值是可信的;(2)同学们对待实践能力学习态度上,与理想教学假设存在较大偏差;(3)教学预计效果与实际教学效果存在明显差异;(4)对本专业的相关行业政策不了解。

3.大学生创新实践技能观念分析

大学生创新实践技能的观念,是通过一般线性模型的多变量分析进行检测。通过对国际商务专业群的同学按年级和性别的不同进行分组调查,计算出大学生对待创新实践技能学习的观念,其结果以显著性(Sig 值)的数值来检测。

表3

表4

如表3 检测所示,不同年级同学对待创新实践技能的观念差异并不明显,“Pillai's”,“Wilks'Lambda”和“Hotelling's”的显著性(Sig值)都大于0.05。说明了如下几个问题:(1)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程度大于随着年级增长而发生改变的程度;(2)反映出在校生对创新实践技能的理解改变并不大,从大一到大三,同学们对学习的观点没有发生本质性变化,由此得知教学效果不明显;(3)由数据得知,学校教学还是以理论为主,实践性技能的培养重视程度不足,从而导致学生缺乏真正的实践机会;(4)大部分同学缺乏得到真正的实践机会。

如表4 检测所示,不同性别同学对待创新实践技能的看法差异并不明显,“Pillai's”,“Wilks'Lambda”和“Hotelling's”的显著性(Sig值)不仅大于0.05,而且达到0.889,说明了如下几个问题:(1)国际商务类专业群的学生男女比例十分不均衡;(2)国际商务类专业群的学生因性别差异而引起的学习观念的差异不明显。

通过一般线性模型-多变量分析得到的数值,更彰显教学环境,教师引导在教学中的作用。

4.大学生对任教老师期望值分析

大学生对创新实践课程任教老师的期望值,是通过探索性分析进行检测。通过对国际商务专业群的同学按年级的不同进行分组调查,计算出大学生对实践课程任教老师的期望值。题项“高职实践性教学的任教者应该是”有三个选项,分别是:“1.高学历高职称老师”,“2.企业人员”和“3.校内老师为主导,企业人员辅助”。由上述三张茎叶图数据可以观察出,大一参与调研的204 位同学中,希望由“高学历高职称老师”担任创新实践教学老师的只有12 人,只占5.88%(见茎叶图1);大二参与调研的253 位同学中,同学希望由“高学历高职称老师”担任创新实践教学老师的只有15 人,只占5.92%(见茎叶图2);大三参与调研的358 位同学中,同学希望由“高学历高职称老师”担任创新实践教学老师的只有21 人,只占5.86%(见茎叶图3)。由此可见,同学们对于创新实践性课程的任教老师都希望有企业工作经验,希望能在大学生活中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真正创新实践性技能。

茎叶图1

茎叶图2

茎叶图3

从上数据可知,创新实践性教学不仅对学生有要求,老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行业实践能力和政策认知度上也有严格要求。要成为一位成功的老师,除了原有职称与学历外,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

三、数据分析视角下实践性学习的创新要求

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操作能力,是人才培养的必然模式,是理论教学的必要补充。高职院校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必须要针对学生入学分数低、缺乏自信、自我约束能力低等问题,在遵循人才培养规律的前提下,通过社会实习实践,实现市场意识的培养,岗位技能的锻炼和综合防治素质的提高[3]。

(一) 创新性思维引导下的《外贸函电》实训课程特点

高职院校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教学内容要以社会需求为根本,做到来源于社会,服务于社会,这样才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形成其自主学习的动力。创新实践能力教学,应从产教融合角度出发,积极探讨区域人才需求的特点,促进学校、政府、企业互利共赢,形成产教融合的教学机制,以育人为根本、项目为载体,搭建了协同育人平台,实现联动育人的目的。

《外贸函电》是在对外贸易中运用英语把资金流、票据流和货流等业务联系起来并以网络收发的应用写作,其特点表现在语言和非语言方面。语言方面的特点为:专业性词汇的一词多意,单词的词型变化和句子的商务含义意思表达。非语言性特点为:网络知识与国际商务知识的结合。《外贸函电》的学习认知主体(如图1),即:基础英语+商务英语+行业英语+国际贸易知识+物流知识。

在注重“理实一体化”的教育意识前提下,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商务知识和外语表达能力,同时也要不断总结,在不断完善中提升自我。

图1《外贸函电》学习认知主体图形

《外贸函电》课程的特点:(1)一词多意。在商务函电的写作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常见单词。但同一单词的意思会随着行业的改变而变化,如draft, 在平时我们理解为“草稿”,在《外贸函电》中,如果涉及到支付的票据,draft 会被理解为“汇票”;又如“negotiation”,一般会被理解为“谈判”,在单据中如果出现,会被理解为“转让”,在LC 中出现会被理解为“议付”;(2)专业性。在函电写作中会涉及很多国际商务专业术语,如CIF,LCL,P/L 等,这些术语都是被所有业内人事认可,是不可被替代的;(3)词型变化对术语的约束。在函电中,经常会使用定语对一些专业名词进行修饰,而这些定语,又会以词型变化的方式对这些专业名词的属性进行约束,如“confirmed L/C”意思为“保兑信用证”,“non-confirmed L/C”意思为“不保兑信用证”。专业名词L/C 前的定语“confirmed”因为前缀“non”的存在与否,让L/C的性质完全改变;(4)句子具有内在含义,如“it is our best price”,字面意思是“这是我们最优惠的价格”,而内在含义是“不要再讨价还价了,价格已经不能再降了”;(5)知识的综合性。《外贸函电》不是单独存在的,在商务交流中会涉及很多交易外的话题,如ICP/IP 备案号查询,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企业出口权查询,旅游英语,市场调研等,这些内容既能从细节反映出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又能体现从业人员的可信赖性。

(二)创新性学习要求

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与社会经济活动关系密切,必须以学生的成长,成人和成才为核心,服务社会为目标,因此,《外贸函电》的教学活动要与职场人才需求相对应。从各大人才招聘网站(如51job, chinahr, job168 等)查询到企业对国际商务专业相关岗位的要求大致如下:(1)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2)有较好的计算机Office 软件操作技能;(3)熟悉进出口贸易流程;(4)熟悉知名外贸B2B 平台,如alibaba,made-in-china,globalresources 等;(5)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6)熟悉进出口单证申报与填写。由此可知,对于国际商务专业群的学生,用人单位所需要的是有一定专业英语知识,又能把英语运用到国际商务中的技能型人才。同学们的学习应当由“知识认知”向“知识吸收和应用”转变,这对于同学们的学习是一种新的体验。因此,《外贸函电》的创新性学习对同学们有如下要求:(1)对国际支付方式,如LC,Payable,Western Union,TT,Money Gram 等要有所了解,并能通过函电的向外商表达。这是国际商务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知识,也是实践性教育与理论教育的不同点,这些知识只能在工作岗位中慢慢积累;(2)掌握能和外商有效沟通的专业英语,使双方的沟通不出现歧义。用《外贸函电》进行交流,先要把外商的要求转换成内部生产指示,如工艺需求,尺寸大小等;其次,能正确向外商表达我方诉求,如折扣、生产周期等;(3)对于《外贸函电》的写作要认真负责,有风险意识,因为函电的内容是公司意思的表达,你所使用的每个单词都可能与公司收益紧密联系,如付款方式D/P 跟D/A,因一字之差,使公司承担的风险完全不同;(4)能运用商务知识对供应商情况进行核查,如ICP/IP 工信部备案号查询,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企业出口权查询等。

四、情境创设的创新性教学模式

情境创设教学能在教学中增加学生的社会阅历和积累工作经验,从而拉近课堂和就业间的差距。通过《外贸函电》课程学习,同学们基本掌握《UCP 600》及《INCOTERMS 2010》中提及的常用术语,理解外商的要求,并用函电陈述己方意图,同学们基本具备了初级外贸从业人员的能力。因此《外贸函电》课程对任课老师的专业知识和行业认知度有较高要求。

(一)“在课堂能教学,在企业能上岗”的创新型师资

在《外贸函电》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学习是核心,而具备行业知识的老师则发挥着“言传身教”的作用。具备“理实一体化”能力的教学团队是创新实践性教学的基础。《外贸函电》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课岗结合能力,即既能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方法在课堂为学生讲授理论知识,同时能在企业上岗;其次,能指导学生解决语言上的问题,这些语言不仅包括得体的商务用语书写和运用函电表达己方商务意思的能力,而且还是日常交流英语,商务英语和行业英语三者的结合;第三,能使教学和实践形成互补,即能运用实践情景解析抽象的理论,又能在实践过程中结合理论进行讲解,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最后能用自己的言行展现从业人员的风采,从而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明确同学们的学习目标。在实践性教育机制下的《外贸函电》老师能引导学生由理论学习变为行动学习,让上课等于上班,工时即学时,工资即学分,课堂纪律即工作要求。老师的理论知识是基础,社会工作经验和阅历是实现的保证。

创新型师资队伍应该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企业人员和有一定从业经验的专任教师。为应对社会的竞争,企业必然会运用行业最新的技术和设备,而且企业人员长期受到工作环境的熏陶,在言行上能很好地做到示范作用,让同学们能感受到职场的氛围。但企业人员因缺乏教学经验,讲授知识点时可能会过于专业,如CY-CY,头程,二程等,这样的教学对于没有从业经验的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因此,有一定行业背景的专任老师就能运用多维的课堂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讲练结合等方式,把抽象的讲授变为具体的教学。因此企业人员和专任教师构成的创新型师资队伍,能形成理论教学和行业经验传授互补的极积性。

(二) 教学模式的创新

教学情景创设是以岗位为导向,在实践中锻炼的教学模式(即在企业做,在学校学),能让学生的学习由传统的“知识认知”转变为“知识吸收和应用”,并把“静态课堂型授课”转变为“动态行为引导型教学”。因此要积极吸引社会资源投入到人才培养中。《外贸函电》专业性强,单纯的“知识接受型”教学,会因课程术语的专业性和抽象性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情景教学是让理论得以应用化的重要方式。

图2 职业教育的能力培养模型

职业教育,就是要提升学生发展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教育,从而解决学生“成长、成人和成材”的问题(如图2)。教学情景创设最佳方式为校企间资源共享,使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形成共赢。校与企合作,学校免费提供外贸实训场地,企业提供自己的产品和技术。企业人员就是实践课程的指导人员,学校可以以低租或免场地费的形式让企业进驻,为其提供能用于生产、仓储、物流的场地,这些场地既是学生的实训基地,也是企业的营运场所;学生的实习为企业提供具有相关能力的实践性人才,老师的示范讲解与教学准备,从另一面对企业的运营进行了校验;企业进驻校园,经营者们的日常工作给师生们提供了工厂的氛围,让老师和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职场的严谨。创新性教学情景创设要以“做中学,学中做”的工学结合为主。学生的成绩以销售额来评定,同时也按一定的收益比例作激励。这样的创新性情景教学课程任务就是实际工作的任务,教学过程就是工作过程,课时即工时,课程标准即工作标准。同学们的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这样就能达到既能体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又能为企业带来收益的“双赢”效果。

五、结语

产业变革、商业创新、技术换代让教育与市场需求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实践性教学正朝着智能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企业也不断地向研发和创新方向延伸。现阶段企业的需求人才除了技能驱动外还需要有创新能力的驱动。高职教育为了在剧烈竞争中寻求发展,只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因此在职业教育中要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变为一种自觉的行为。高职院校的《外贸函电》的实践性教学要以“理实一体化”的目标来开展,这样才能在提升学生国际商务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让学生顺利进入职业领域并适应社会需求。

猜你喜欢

函电实践性外贸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纺织服装外贸英语函电书写方法研究——评《纺织服装外贸英文函电》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The Research of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信用证项下函电交涉技巧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PPP项目运作中几个实践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