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氮气压缩机的自动化改造
2019-10-23墙新奇
墙新奇
(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能源中心)
1 问题的提出
八钢能源中心制氧分厂南区国产12#循环氮压机(40000m3/h)排气压力基本依靠手动调节。进口导叶开度固定,通过回流和放空调节压力,设备能耗高,容易受用户用量变化的影响;设备运行不稳定。手动调节滞后,影响供气质量。一直以来,针对12#循环氮压机的排气压力只是远程监视,不能远程操作、控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供气质量和降低能,对制氧离心式氮气压缩机进行了恒压自动控制改造,通过改造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2 改造的主要内容
2.1 建立新的控制模型
通过建立新的控制模型,实现排气压力自动调节。满足以导叶控制为主、回流为辅(主要为克服导叶可调范围较小的因素)的经济、安全调节方式;增加放空自动调节,缓解外部用户突然性大幅变化对空分系统的影响[1]。压缩机控制模型见图1。
图1 压缩机控制模型
图1所示,是以导叶控制为主、回流为辅的调节方式,给定1为正常的恒压控制设定值,与反馈1比较后,通过PID1模块控制进口导叶阀的开度,从而控制压缩机排气压力;当用户用量减少,导叶开度小于或等于开度下限时(小流量可能进入喘振区),PID1转为“手动”模式,导叶开度保持,PID2转为“自动”模式,回流阀参与自动调节;用户用量恢复,回流阀关闭,PID1转为“自动”模式;当用户用量增加,导叶开度大于或等于开度上限时(可能造成“阻塞”或电机过流),PID1转为“手动”模式,导叶开度保持,外部条件变化后PID1转为“自动”模式。
当外部用户用量突然大幅度变化(事故故障时),排气压力大于或等于报警值(给定2),为防止空分装置被冲击,放空阀自动调节(PID3投入自动),压力降低后关闭。
2.2 完善优化防喘振控制
改造前防喘振控制功能未投入,改造中增加了安全控制线及报警功能,提高压缩机安全运行的可靠性[2]。
2.2.1 安全控制线的设计
图2 压缩机防喘振曲线图
安全控制线(图2内侧线)是在防喘振线(图2中间线)的基础上(除原点外)压比值下移2.7%~5%获得,函数表达式为:
2.2.2 新增安全控制线
当工作点触碰或越过安全控制线后,发出报警信息(需要人为确认后才能消除报警),需要检查和干预压缩机及相关设备;若工作点触碰或越过防喘振线后,放空阀全开、回流阀全开;若工作点触碰或越过喘振线(图2外侧线)后,压缩机停机。
2.3 实现远程操控功能
改变原有远程仅有只读方式,无法写入数据或变量,实现远程操控功能。改造后的控制系统如图3所示。
图3 控制系统示意图
原控制系统PLC与DCS的I/O服务器为单工通讯,数据由PLC的CP341 MODBUS通讯模块(MODBUSMASTER)RS_485 串 口 发 送 至MOXA5630串口服务器(MODBUS SLAVE)--转换为Ethernet TCP/TP,经交换机发送至DCS的I/O服务器,采集处理后送DCS操作站。
(1)单工通讯增加参数[4](不改变原有单工通讯方式,利用备用的变量通讯),具体见表1。
(2)增加DCS输出(新增I/O信号,通过硬接线实现PLC和DCS信号交换),见表2。
(3)为防止现场信号窜入DCS,引起DCS故障或误动作,DCS送给现场PLC的AI信号用隔离器进行隔离,共4路信号,见表3。
表1 新增单工通讯DI变量表
表2 新增DCS/DO变量表
表3 新增DCS/AO变量表
PLC相应模块的两组共4个AI通道由2线制2DMU改为4线制4DMU(PIW312/PIW314/PIW316/PIW318),PLC接受有源信号。
2.4 控制程序优化
原控制程序采用STL(语句表)方式编制,改为用梯形图(LAD)和功能块图(FBD)方式编制,提高了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2.5 优化远程和就地的人机界面
为便于远程操作、手自动切换、量程修改、联锁和报警参数设置、PID参数设置等,对就地触摸屏的监控画面和远程的DCS监控画面进行了优化处理。
3 改造后的效果
2019年3月中旬12#循环氮压机完成热调试,投入生产运行,实现了远程主辅机设备启停、负荷调整、加卸载操作、手自动切换、恒压自动控制、压缩机工作点(防喘曲线中的)时时监测等功能,提高了压缩机安全可靠性。
提升了工作效率:每班平均节省单人现场操作和巡检时间1.2h,全年可节约900h。降低了能源消耗:额定压缩能力时负载电流平均降低约3A,每小时节能约52kW·h,全年节约374400kW·h。
4 结束语
改造中保留了原单工通讯的方式,远程操作所需的部分变量通过硬接线的方式从DCS输出给PLC,即这些关键操作指令不受通讯故障的影响。
这次成功改造的经验适合于国产离心式气体(非易燃易爆性)压缩机的改造。目前八钢在线使用的 INGERSOLLRAND、CAMERON、ATLAS COPCO、SAMSUNG TUBROMASTER等进口品牌的气体压缩设备控制系统与机器本体一体化集成,提供与第三方通讯的单工通讯接口,远程只能监视、不能操作和控制。这些技术障碍在智慧制造推进进程中需着手解决。因此这次的改造也为进口气体压缩机的远程控制改造提供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