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明循环法在降低医院监护仪故障中的应用
2019-10-23祝新意汤福南
祝新意 汤福南
医院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医疗设备,种类繁多的医疗设备分布于医院的各个科室,其科学有效管理是医院的一项重点工作[1]。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疗设备维修工作的高效管理,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可确保医疗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2]。监护仪是医院最常使用的医疗设备之一,医护人员可通过心电监护仪了解患者的心率、血压及血氧等多种生理参数,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3]。
戴明(plan do check action,PDCA)循环法是一种全面的质量管理方法,在众多领域的应用均得到较好的成效[4-5]。PDCA循环法于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戴明在日本进行管理学讲座期间提出,用以概括质量改进管理活动中的关键流程;日本结合PDCA循环理念[6]和实际管理功能,经不断的实践和改进,形成如今的PDCA循环法。为降低监护仪故障率,本研究基于PDCA循环法探讨其在降低医院监护仪故障率中的应用。
1 医院监护仪使用与维修现状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7年下半年正式启用新大楼,随着住院患者数激增和监护仪数量的不断攀升,降低监护仪的故障率并保障全院监护仪的最佳使用状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监护仪作为重要的医疗设备,可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为医护人员后续诊疗提供重要依据[7]。因此,应重视监护仪故障问题,保证其临床全天候正常使用。随着医院监护仪数量逐年递增,维修记录系统中可查询的相关工作报告数量也随之快速增长,其总体现状为:①由于患者生理参数通常需要长时间监测,单台监护仪需在不同患者间连续流转使用,因此,监护仪开机频次高且故障率较高;②监护仪品牌、型号和版本众多,单台监护仪的监测参数可达十余种,因此故障种类较为多样[8];③监护仪是各科室必不可少的重要医疗设备,需及时对故障设备进行维修,以确保临床的使用不被延误。医院监护仪数量及维修台次见图1。
2 PDCA循环法在医院监护仪维修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分为4 部分8 个步骤:①计划(Plan),包含分析现状、找出问题,分析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找出主要因素和针对主要因素制定措施计划4个步骤;②执行(Do),即执行和实施计划;③检查(Check),即分析数据,检查评估结果;④处理(Act),包括总结经验规范流程和把未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法2个步骤。
2.1 制定计划(Plan)
2.1.1 分析现状找出问题
截止2018年2月,医院在用监护仪1600余台,其中单机1200余台,中央监护系统19套。由于监护仪基数大且使用年限长的设备占比高,以及单机使用频率高等问题,监护仪维修量逐年增加。2014年1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医院维修系统中记录的监护仪相关工作报告共计829例,平均每月维修监护仪达21.26次。因此亟需找到可行的维修管理方案,减少监护仪维修次数,缩短监护仪维修时间。
2.1.2 分析影响因素
从医院维修系统导出历年与监护仪维修相关的工作报告,按工作报告中的故障现象描述提炼出故障关键词,将故障分为9类,涵盖774份工作报告,占总数量的93.5%,其类别及占比见表1。
表1 医院监护仪故障分类及占比
2.1.3 查找主要因素
表1显示,9类代表性故障中,排名前5的故障数量约占总故障数量的90%,是本次PDCA循环法重点解决和改进的部分。其中附件故障是指心电导联线、袖带及脉氧夹等附件损坏导致的故障;附件类故障的维修以更换为主,由于部分维修记录未作为正式工作量录入系统,所以实际附件故障的比例更高;电路板故障包括电源板。医院监护仪代表性故障分布见图2。
图2 医院监护仪代表性故障分布
2.1.4 针对主要原因制定计划
(1)附件故障。附件故障率的高低与科室对其维护保养紧密相关[9]。在现有维修记录中不存在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因附件损坏导致的报修记录,这有赖于该科室维护得当,因此附件使用寿命长,且出现故障时该科室医护人员会初步判断是否为附件故障并自主更换附件。
(2)电路板故障。电路板的维修难度大,耗时长,通过保存报废设备上的常用电路板便于对比维修或直接更换。相比其他设备,监护仪数量众多,为报废拆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组件库。
(3)按钮故障。按钮的问题主要分为2类。①旋钮、微动开关及薄膜按键经长时间使用导致损坏;②机器外部的塑料旋钮遗失。前者的通用性较强,方便购买配件,后者则因品牌型号的不同会有不同规格,需通过其他渠道采购配件。
(4)气泵故障。对于气泵故障,由于众多厂商不单独出售气泵,只出售成套的血压模块且收费昂贵,找到高性价比的可替代气泵成为解决气泵故障的着手点[10]。
(5)屏幕故障。屏幕故障与季节的相关性较强,夏季梅雨天气时屏幕故障显著增多,而且此类故障和机器品牌型号有关。监护仪常见故障分类及解决方案见图3。
图3 医院监护仪常见故障分类及解决方案
2.2 执行计划(Do)
(1)附件问题。在科室维修巡检或通过电话沟通时常对护士进行培训,告知更换附件排除故障的方法,减少不必要的送修,节省时间。
(2)电路板问题。对已报废的监护仪,将功能完好的配件拆下备用,待下次维修时减少维修支出、节省维修时间。
(3)按钮问题。报废设备不能提供的配件,通过自行购买价低质优的配件做好预留工作。对一些无法单独从市面上购买的塑料配件如旋钮等,则通过计算机辅助制图结合3D打印技术[11]进行制作,可极大降低维修成本。
(4)气泵问题。由于原厂商不单独出售气泵,尝试从不同渠道购买15元、45元、60元及400元等不同价位的气泵,并逐一记录每种气泵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经一段时间的对比观察后找出最合适的替代品。
(5)屏幕问题。在每年梅雨天气来临前,对使用某品牌型号监护仪的科室,预先重点提醒进行室内除湿操作,以保持设备使用环境干燥,减少屏幕故障[12]。
2.3 评估结果(Check)
故障的分析和预判可有的放矢地进行预防性维护(如环境除湿、设备清灰等),从根源上减少相关故障次数;可预先购买或从报废设备拆零获得足够的常用配件,一旦出现故障可及时维修,避免购买配件而浪费时间,影响科室使用。医院自2018年2月初采用PDCA循环法改进维修流程以来,对比改进前故障率有明显降低,见图4。
图4 医院监护仪故障率趋势图
2.4 改进处理(Act)
2.4.1 总结经验规范流程
报废设备的拆零是减少监护仪维修支出的关键所在。为解决零配件混乱不清问题,医院临床医学工程处不断规范、优化拆零流程,将拆零配件分类汇总,缩短查找配件时间,从而进一步缩短维修时间[13]。该流程不仅可以用在监护仪上,还可推广至其他医疗设备的维修中,见图5。
图5 医院监护仪报废拆零流程
2.4.2 未解决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法
监护仪的PDCA循环法管理使设备故障报修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因附件损坏导致的报修数量显著降低,大部分均在科室一级得以解决,但从库房管理的出库记录可以看出附件的实际消耗量并未减少。下一阶段的目标是从根本上降低附件耗损量。对新入职的医护人员,医院医学工程处每年均会进行全院规模的培训宣讲,在为临床服务的同时也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对医学工程处的新员工,以老带新的方式进行业务培训,使得医学工程处的维修宣讲工作得以进一步发展。
在此基础之上,医院于2018年成立临床医学工程处微信公众号,意在为临床科室提供专业性指导的同时也为普通读者带来医疗设备的相关科普[14]。截止至投稿日,该微信公众号共发表监护仪相关文章6篇,以此为媒介将监护仪相关知识推广至每个科室的设备使用人员,让培训更为灵活、高效且普及度更高。
3 PDCA循环法应用效果
经过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为期1年的监护仪PDCA循环法改进,对比2014年11月至2018年1月的数据,各方面均取得一定改善。①监护仪报修比(报修台次占监护仪总台次)显著降低,由改进前的每月17.23‰降至改进后的每月13.11‰;②附件故障报修台数极大减少,由每月平均10.92台次降至每月平均5.07台次;③单台监护仪维修周期得以缩短,由原来的1.74 d减少为1.22d;④监护仪维修金额明显减少,由每月7013元降低为每月5752元;⑤开展大小宣讲培训共13场次计300余人次,对监护仪附件故障、时间校准及日常维护保养等方面进行重点培训,增进了与设备使用科室交流,临床科室满意度显著提高;⑥医院临床工程师在维修效率、维修水平、管理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等诸多方面得到提高[15]。
4 结语
通过运用PDCA循环法,经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4个部分,总结以往维修监护仪中遇到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降低了医院监护仪故障率,节约维修时间和减少维修支出,提高医院临床医学工程处工作效率。可为其他医院医疗设备管理部门提供监护仪维修借鉴:工作中勤思考改进方法,优化程序,以求事半功倍,更快更好的完成工作;不断完善维修管理制度,流程规范化可使维修工作的开展更加有条不紊[16];结合新渠道如微信公众号等,加强与临床科室沟通,多做设备使用维护的培训宣讲,让临床科室参与到预防性维护,从源头减少设备故障[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