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中考测评引领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
2019-10-23王涛
王 涛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磁村中学 淄博 255192)
生物学概念是理解生物学知识的“细胞”,是实现学科能力的载体,更是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石。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视概念的记忆,忽视概念的生成、内涵的挖掘以及概念学习能力的培养等。上述问题必然影响学生的答题,影响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纵观各省市中考试题,都从不同层面对《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50个重要概念进行了测评。鉴于此,从概念教学的视角分析中考题,以期引起一线教师的重视,从而达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的目的。
1 中考测评注重问题情境,引领概念教学走向精致
例1 (2018山东德州)2018年3月30日,广东科学家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首次将人突变的亨廷顿基因导入猪的DNA中,培育出患“亨廷顿舞蹈病”的猪。这项成果会促进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药研发进程,最终造福于人类。患“亨廷顿舞蹈病”猪的培育,运用的生物技术是( )。
A. 仿生技术 B. 转基因技术
C. 组织培养技术 D. 传统生物技术
参考答案: B。
评析: 该题围绕题干中培育患“亨顿舞蹈病”的猪为背景,以真实情境贯穿于转基因技术的概念中。学生需要对信息进行有效发掘,并进行转换处理,用以考查学生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阅读材料的过程让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
教学启示: 此类试题传递着这样强烈的信息: 生物学的概念教学,要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情境的创设,不仅仅是导入环节的激趣,而是贯穿于整节课、甚至整个单元;创设情境的素材,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基于学情、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处理。素材的选取可以来源于教材、真实的实验或科学史;也可以挖掘贴近学生生活实践中的素材,提取生物学科技论文中素材、当代生物学最新的研究结果等。
2 中考测评关注模型建构,引领概念教学走向灵动
例2 (2018湖南长沙)在校园生物模型制作活动中,小锋利用废弃的羽毛球拍、绿豆、透明硬塑料板以及标签纸(绘制了保卫细胞)等制作了叶片结构模型,如图所示:
(1) 该模型形象地展示了叶片结构的三部分,其中透明硬塑料板模拟表皮,绿豆模拟,羽毛球拍中的网格细线模拟。
(2) 用透明塑料板模拟表皮是因为表皮无色透明,这有利于绿豆模拟的结构接受充足的进行光合作用。
(3) 某同学指出该模型还有不足之处,如: 标签纸上的①是,这是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所以应将①部分剪裁挖空。
参考答案: (1)叶肉(叶肉细胞) 叶脉
(2)光照 (3)气孔 蒸腾作用。
评析: 该题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羽毛球拍、绿豆、透明硬塑料板以及标签纸等构建了叶片模型,形象地展示了叶片结构的三部分,使叶片中微观世界变的可视化。概念由抽象变为直观,有效突破难点。
教学启示: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引导他们像科学家一样去思维,可以用模型建构概念的教学策略。例如学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可以用模式图的形式构建概念模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受温度的影响、生态平衡等可以用曲线图的形式构建数学模型;动植物细胞、关节等可以构建物理模型。总之,引导学生从复杂的概念中简化出属于自己的模型,精确解读模型的内涵,准确提取关键信息,提升了学生归纳、推理能力,从容解决实际的生物学问题,落实了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让学生体验到构建模型是建立生物学与世界联系的必由之路,这样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概念,必将清晰而深刻。
3 中考测评体现图文转化,引领概念教学走向简约
例3 (2018山东青岛)某学生在学习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后,用概念图的方式整理了本节内容。下列选项与概念图中的①②③④相对应的是( )
A.香菇、与动植物共生、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根瘤菌
B.霉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根瘤菌
C.霉菌、与动植物共生、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结核杆菌
D.香菇、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结核杆菌
参考答案: B。
评析: 该题用概念图的形式来测评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用一节课结束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为背景,引导学生以可视化的图式,进行自我梳理知识网络,使知识结构正确、系统、富有逻辑性。
教学启示: 这类试题将与概念有关的图式作为命题的方向之一,意在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概念表述的特点,把它转化成直观的图式进行分析,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初中生物学多采用命题或内涵陈述的方式描述概念,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例如生物的一些生理过程,可以用流程图来呈现;对概念比较集中的地方,可以采用概念图,学完“生物圈中的人”后,可以把营养、呼吸、物质的运输、废物的排出、调节等几个章节的内容,以血液循环为中心,整合到一张图中;对于一些碎片化的知识,可以通过构建知识点之间的思维联系,形成思维导图。总之,引导学生把用文字描述的概念转化成图式,使文本资源变得简约,有利于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理清概念间的联系,从而面对新情境、新信息时,能够迅速地提取已有概念,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4 中考测评关注生命观念,引领概念教学走向融合
例4 (2018威海)人体血液循环系统,这一大自然的杰作,几乎将构造之精和效率之高演绎到了极致。下面,就以“循环系统为细胞供氧”为例,感知其精密之“一斑”。
(1) 氧的进出血管。氧从肺进入血液和从血液到达组织细胞,都需要进出血管。肺和全身各组织处遍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的特点,极大地方便了氧的进出。
(2) 氧的运输载体。血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而氧难溶于水。血液中的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具有的特性,从而使氧能够得到运输。
(3) 氧的运输动力。人体有肺循环和体循环两条血液循环路线,却只有一个心脏。心脏这一个“发动机”可以同时为两条循环路线提供动力,为肺循环提供动力的是心脏结构中的。
(4) 氧的持续运输。人体组织细胞时刻需要氧,血液只有不停流动才能持续运输氧。构成心脏的肌肉能够,从而使心脏不断地将血液泵至全身各处。
(5) 其他精密之处。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精密之处还有很多,请你再举一例(要说明通过什么结构,实现了什么功能)。
参考答案: (1) 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2) 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3) 右心室 (4) 有节律地收缩 (5) 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收缩力最强的是左心室,因为输送血液的路途远。
评析: 该题用形成重要概念“血液循环系统为细胞提供氧气”的5个关键事实作为测评的途径,从关联概念毛细血管、血红蛋白、心脏中提炼出“结构与功能观”,生命观念和概念有机融合在一起。
教学启示: 在教学过程中,若能以生物学现象、关键事实、概念的形成作为生命观念建立的路径,以统领概念的生命观念素养作为线索,将教学中各部分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并从关联的概念中提炼出生命观念,进行恰当的呈现和总结,这样更有利于教学目标达成。例如,鲁科版第四单元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是由血液、血管、血液循环等教学内容组成,主要隐含“结构与功能观”。为落实重要概念“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和激素等物质”,可以把血液循环系统当做一个整体,把心脏、血管、血液当做局部,把局部各部分的组成当做个体,采用实例分析—部分—整体的思路来组织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尝试分析各部分结构差异,得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可见,只有将生命观念的素养浸润在概念的形成、运用中,才能使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从理想变为现实。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学就是让学生在形成重要概念的过程中达到尊重生命、理解生命,进而形成生命观念;同时让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科学思维,培养社会责任,为未来参与社会活动时打下良好的生物学素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