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用脑图思维 从“诗话”走入“诗画”—例谈《望天门山》的教学策略

2019-10-23孙海静

名师在线 2019年28期
关键词:天门山江水景物

引 言

许多教师已经从思维导图辅助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思维导图在学生合作学习中的开发和应用、思维导图的助学功能及途径等方面展开了探索,并积累了一些经典的案例和有效的做法[1]。下面本文就以《望天门山》一课为例,谈谈借助导图的绘制思维,如何精巧备课,有效实施,将学生从诗话的诵读引入诗画的情境中。

一、画骨架——读出诗歌韵味

画古诗的思维导图,首先要将诗歌的句子进行分解,画入各个分支内。这个画骨架的过程,就是对诗句进行了断句,在自我的反复练读中,感知到古诗的节奏,并进行自然的解读(如图1所示)。

图1

教师通过思维导图这种无声的指挥,引领学生感受节奏和音韵。学生愿意反复朗读,感受其中的美景与意境,读到激动处,还会摇头晃脑、手舞足蹈。

二、画意象——重现景物色彩

将思维导图的骨架搭建好以后,教师便将诗歌的文字写下来,而要想让导图变得吸人眼球,图画必不可少[2]。诵读过后,学生要想感知到古诗的美感,就要在头脑中绘制出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如图2所示)。那么绘制其中的景物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景物。

笔者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先让学生找出景物,再回到诗文中,读出诗中所蕴含的颜色,以丰富图画的表象,加深学生对诗中景色的印象。

图2

三、画动态——感受画面流动

教师通过绘画的思维,引导学生想象动感的画面。首先,画水流,水从哪里流出,天门山间流,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从而感受到楚江的汹涌;接着,水是怎样流动的,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从而体现出天门山奇险的气势;最后,孤帆在何处,它从日边来,它在山间行,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水带着我们行进,山朝着我们走来,如图3所示。

图3

基于这样的思维,笔者进行了以下教学环节。

师:楚江水是从哪里流出的?

生:从天门山的中间流淌出来的。

师:天门山其实本来是一座山,现在为什么成了两座?

据了解,目前,在院前筛查预防方面,已经上线了卒中助手小程序,提供筛查和健康指导服务。在院内诊疗方面,研发脑卒中医联体平台,初步实现卒中地图、质控、会诊教学和病历语音输入功能。会诊方面,实现了华山和五院双方HIS数据、视频和影像互传互动,已经开始使用。卒中地图方面,目前已经针对五院和四家闵行社区的局面做了数据分布图,下一步将结合整个闵行数据做数据分布计算。在院后康复方面,根据患者康复数据,研发了人群相似模型和预后分析模型,并研发了康复云平台提供使用。

生:是浩浩荡荡的楚江水把它冲开的。

师:那么“中断”什么意思?

生:就是从中间断开。

师:再看这个“开”字,下部的“廾”是两只手。一双手把门闩拉开,门就开了。如果说天门山就是这扇门,谁有这样一双能推开天门山的大手呢?

生:楚江。

师:我们汹涌而来的楚江水是怎么流出去的,哪个字告诉了我们答案?

生:回。

师:“回”是什么意思?

生:回旋,回转。

师:那你能具体说说楚江水撞到了什么后回转方向了?

生:楚江水冲到天门山的石壁,又回转了,然后改变方向又流了出去。

师:通过对绘画的想象,我们感知到了前一句借山势写出了水的汹涌,后一句就水势衬出了山的奇险。

师:讲了这么多,李白在什么地方啊?

生:李白在岸上。

师:你们忽略了一个字,“出”,想一想,如果坐在车上,那路旁的树和景……

生:在往后倒退。

生:不断看到新的景色。

师:那么请你们联想一下,一座接一座的山为什么有出来的感觉呢?

生:李白坐在船上,所以觉得两边的山在往后退。

师:船过天门山,扑入眼帘的是……

生:孤帆一片日边来。

师:醒目的白帆从遥远的日边而来。

结 语

通过对古诗思维导图的绘制,笔者理解了古诗的内涵,厘清了教学的思路,并且设计了教学的策略,在课堂的实际操作中也着实有效。由此可见,思维导图既是一种图像式的思维工具,也是绘画的另一种形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猜你喜欢

天门山江水景物
春江水暖
四时景物皆成趣
再登天门山(外二首)
我爱家乡的天门山
共饮一江水 亲如一家人
山歌好比春江水
唐·李白《望天门山》(草书)
中国·庄河天门山第二届冰雪节
春江水暖
写好家乡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