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绘出人生华章
2019-10-22罗燕
罗燕
夏耕华依然留念学校的生活。对于她来说,看着学生一点点进步,知道学生学有所成,是最开心的事情。
记忆中的夏耕华,甩着长长的麻花辫,写着一手漂亮的板书。那是1994年,我上三年级,她则迎来了自己第18个从教年头。
那时我还不知道,她是一位民办教师,在两年后才转正。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她的教学热情,她那时既教语文,又教数学,一个人承担了班级所有的教学任务。
扫盲运动、义务教育普及、“两免一补”、撤点并校、消除大班额……她是湖南省的一名小学教师,也是我国千千万万普通教师中的一名,经历了义务教育的发展及改革。
当上民办教师
能走上从教之路,夏耕华一直觉得是一种幸运。
1976年,夏耕华高中毕业,成为村里3名高中生之一,被选为村小学的民办教师。她记得,第一年她总共领了105元的工资,拿着这些钱到生产队买工分。那时家里的米、油等各种生活必需品都由生产队根据工分发放,每户人家必须拿到一定的工分。
学校每天早上9点开始上课,一直要上到下午2点放学,中间没有午餐时间。放学之后,不管是學生还是老师,都要回家干农活。
那时,作为民办教师,她每年都要参加考试,考查相关知识点是否掌握,如果不合格,就要被辞退。
1978年前后,连续几年的时间里,村里开展扫盲运动。夏耕华除了白天教小学生,晚上还要去夜校,教扫盲班的农民识字。
白天晚上连轴转,夏耕华还是乐呵呵的,唯一让她烦恼的是,晚上下课时已经到9点多了,她回家路上有些害怕。后来她的父亲提出去接她,陪她一起回家,让她更安心地在夜校上课。
1982年,夏耕华结婚了,要换一个村居住。按照原来的政策,村小的民办教师由村里发工资,记工分,到了另外一个村,就不一定能当老师了。正在她纠结之际,教师管理政策改革了,民办教师由镇上统一管理,统一发工资,可以在全镇范围内调动。她终于调到了丈夫所在的村上,继续教书。
转正了
对于夏耕华来说,1996年是特别重要的一年。那一年,正好是她从教20周年。根据相关政策,夏耕华转成公办教师了。
事实上,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逐步解决民办教师问题。1992年8月,《关于进一步改善和加强民办教师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出台,明确提出了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著名的“关、转、招、辞、退”五字方针。
夏耕华是学校里较早转正的一批教师。她记得填写申请转正的表格时,她提供了厚厚的一叠荣誉证书。从教20年,她得了很多奖,也评上了高级教师的职称,所在班级的成绩多位于全镇前列。
“转正了,更稳定了,待遇也更好了。”夏耕华说。虽然她知道自己即使没有转正,也会当一辈子教师,进入教师编制内,让她更笃定了这一想法。
与此同时,我国教师的待遇在逐步提高,尤其对于农村学校,国家有很多政策支持。夏耕华切实地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她的工资越来越高,各种福利也跟上了。
学费不收
学生辍学,对于农村来说一直都是个大问题。很多学生因为家境贫寒,上不起学。也有些学生是因为家庭不重视,造成失学。
夏耕华记得,上世纪70年代,很多学生都只读到小学,有些人小学都没有读完就辍学了。那时每学期的学费只有七八元,但很多学生交不起。有的学生要拖欠到期中,甚至期末,有的学生则怎么也交不上。
夏耕华不愿意频繁向学生催收学费,有一年就因为没有收齐学费,学校从她的工资里扣除了那些学生的学费。
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正式确立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2003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2006年《义务教育法》修订,义务教育阶段不收学费、杂费。
从此,辍学的学生就减少了。很多地方推出了“控辍保学”的举措,对贫困学生进行帮扶,发放助学金,确保他们完成义务教育。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均享受了“两免一补”的政策,即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2011年,我国全面普及了义务教育。现在,我国小学净入学率达99.95%,初中毛入学率超过100%。
夏耕华发现,现在乡风比以前好多了,偷窃、抢劫这些事情很少发生,年轻一代在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之后,素质提升了,外出打工也能更好地胜任工作,不用再走旁门左道。
2012年,夏耕华退休。她恋恋不舍地告别了讲台,开始了退休生活。她去跳广场舞,却因为“好为人师”,意外成为广场舞教师,到各个村庄教村民跳舞。在她的指导下,很多村民从舞盲成为广场舞的爱好者。
两年前,镇小学缺一位老师,请她去代课,她再次回到讲台。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成绩有所提高,这让她兴奋不已,尽管普通话赶不上年轻教师,但在教学方面,她的经验和方法再次发挥了作用。
今年夏耕华没有继续代课,但依然留念学校的生活。对于她来说,看着学生一点点进步,知道学生学有所成,是最开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