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布局视阈下私营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
2019-10-22曹金举
曹金举
摘要:新时代,新时期以来党和国家关于私营经济的理论和政策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有力推进了五位一体战略总布局的进程。同时,我国私营经济发展也面临着新时代的新环境。为了顺利推进战略总布局及应对经济新常态对私营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挑战,通过对新时期以来党和国家关于私营经济理论和政策的梳理及私營经济发展成果的研究,以期了解我国私营经济发展的四十年之曲折伟大历程,增强对新时代发展私营经济重要性的认识。
关键词:私营经济理论和政策;五位一体总布局;经济建设
中图分类号:F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9)09-0008-04
新时期以来,党和国家关于发展私营经济的理论和政策对促进改革开放,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现我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做出重大贡献。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为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所面临的新问题,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总布局顺势而为,在推进战略总布局的进程中,人民群众、政府机构、各类企业主体群策群力、奋勇拼搏。“大海茫茫,百舸争流,不拒众流方为沧海。”,在推动历史进步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中,私营经济就是重要支流,党和国家关于发展私营经济的理论和政策是其源头活水,民营经济以其蓬勃活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踏上新征程。
一、党和国家关于私营经济的理论和政策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全面进步
改革开放前,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片面强调计划和集中管理,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体制运行呈现低效率、高成本的缺点,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建设进一步发展的最根本因素。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关于发展私营经济的理论和政策破除了单一所有制经济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束缚,我国私营经济随之发展起来。私营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我国的所有制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激发了公有制经济活力,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
新时代,党和国家关于私营经济的理论和政策得到巩固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和完善”明确了党和国家对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长期不变的鲜明态度,“两个毫不动摇”更是打消了一部分人对新时代党和国家的非公经济政策会不会变的顾虑,这种顾虑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曾以“国进民退”的形式引起理论界激烈争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冲击,为应对困境,党和政府采取了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部分国有企业出于商业考量在某些行业收购兼并了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这引起经济学界人士对“国进民退”的担忧。2009年经济学界对“国进民退”现象展开了激烈争论。为此,2010年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指出,“2009年,‘民没有‘退。不仅没有退,民营经济还逆势而上,为‘保八做出了重要贡献。”[1]十九大报告再次说明,只要改革在继续,无论经济形势如何变动,党和政府一直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相应,民营企业发展了,私营经济强了,也就提升了党和国家的经济建设能力。
2010年以后,我国经济建设面临发展瓶颈,之前屡试不爽的投资驱动效应越来越不明显。到2014年10月,政府发起了新的一轮投资上的扩张,但收效甚微,中国经济步入下行通道。为应对此经济新常态,我国不但要做强做大公有制经济,也要持续增强私营经济等非公经济的实力,公有制经济与私营经济共进退才能继续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有“国进民退”争论的前车之鉴,党和政府在做强做大国有企业时采取了更为灵活的政策,2014年国企混改被提出并实施,在国企混改中党和政府充分重视民营等非公资本的要素作用,明确规定民营等非公资本可以参与到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在大型国企中国联通的改革中,就吸收了百度、阿里巴巴等非公资本,既增强了中国联通的市场竞争力,解决了中国联通的发展困境,也提高了非公资本、非公企业的影响力。正如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实践上,在党和国家关于私营经济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私营经济的增长率一直高于全国经济增长率,对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十九大会议期间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冉万祥提供的数字,“民营企业对国家税收贡献超过50%,国内民营企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对外直接投资均超过60%,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了70%,解决了80%以上城镇就业人口的就业问题,并且民营企业对新增就业贡献率达到了90%。”[2]这些数据说明,党和国家关于私营经济的理论和政策在不断深化发展,这些理论和政策既促进了我国私营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全面进步。
二、党和国家关于私营经济的理论和政策有利于我国政治建设的深入发展
新时期以来,在党和国家关于私营经济的理论和政策的指导下,私营经济蓬勃发展,私营经济从业人员数量逐年增长。根据2015年10月发布的《中国个体私营经济与就业关系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从1990年的2263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2.5亿人,增长了10倍。”[3]2.5亿从业人员相比于全国13.6亿的总人口,比例不小。如果是与9亿多的劳动力人口相比,这个比例就更大了。关于政治建设的问题在于,非公经济从业人员与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由于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不同,对待政治建设态度迥异,一个明显的差异就是,在民营等非公企业中党组织建设与体制内单位相比极其薄弱,民营非公企业从业人员对党和国家的向心力与体制内职工相比也相对弱小。一到党和国家的重要节日,体制内职工载歌载舞、敲锣打鼓,体制外职工东逛西看、满脸漠然。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政党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讲政治,2亿多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如果讲政治那就利于我国的政治建设,如果不讲或少讲就不利于我国的政治建设。
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增强党的政治影响力,确保政治正确、方向正确,就必须把个体私营从业人员纳入到我国的政治建设进程中来。首先是解决私营企业主的政治身份问题,党和国家认为私营企业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受益者和实践者,不能简单的以“剥削”二字来定性私营企业主用包括管理、資本的利润、风险收入等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出发,私营企业主的收益要加以维护。最近几年,舆论场有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我国环境留不住精英,还用一些数据加以佐证,像每年中国有多少私营企业主、行业精英人士把出国特别是获得西方先进国家永久居住权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有多少人已经成功获得美英法德的绿卡或永久居民身份,诸如此类。”[4]中国人口多,又处在一个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每年确有不少移居国外的精英,他们移居国外的原因多种,怎么会都是因为担心中国发展方向而移居国外呢?对于私营企业主这个阶层,党和国家有基本的政治制度来解决他们的发展问题,那就是统一战线。在新时代,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民营企业家们眼界更为开阔、思维更加活跃,对他们的统战工作要比之前更为灵活,党和政府本着促使私营经济发展,做好新时代政治建设的目的,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需求,新民营企业家们不只是企业在国内,心也在国内。
在政治参与上,党和国家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允许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可吸收部分优秀的民营企业家参政、议政。这些企业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他们受益于党和国家关于私营经济发展的理论和政策,经济上得到实惠,政治上得到认可,真心拥护党的领导,在面对西方政治渗透,应对复杂政治局面时能起到重要作用。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所言:“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广泛团结联系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当前,是党和国家在各个舆论场同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的攻坚期。通过对微博舆论场的分析,持有历史虚无主义观点并在舆论场猖狂抹黑党和国家的人,屡教不改的大多是私营等非公经济从业人员,像把邱少云与烤肉联系在一起的原微博账号“作业本”的运营者孙杰,污蔑狼牙山五壮士是欺压百姓的游兵散勇的广东网民张广红,再如非公企业抖音推广方案中出现的对英烈不敬的内容等。历史虚无主义在私营等非公企业从业人员中的泛滥极大危害了党的声誉和执政的合法性,对我国的政治建设造成严重威胁。新时代如何面对诸如历史虚无主义泛滥等政治问题,必须全民学政治、讲政治,要让私营等非公经济从业人员学政治、讲政治,在民营等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这就需要民营企业家及非公企业高管们积极响应组织号召,真心实意加以落实。
为解决民营等非公企业内部党组织欠缺的现状,近年来党和国家一直在积极推进非公企业的党组织建设,通过在民营等非公企业建设党组织搞政治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应该坚定推行。根据《2016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显示,185.5万个非公有制企业已建立党组织,占非公有制企业总数的67.9%。在党组织的带领下,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能在政治立场上坚定支持党和政府,在意识形态斗争中站在党的一边,将增强党和国家应对复杂政治局面的能力。
可以说,党和国家对个体私营经济及其从业人员的理论和政策着眼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因时而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政治力量,增强了党的执政能力,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坚定了政治建设的正确方向。
三、党和国家关于私营经济的理论政策有利于我国文化建设的整体进步
改革开放初期,在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文化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由于文化体制的单一性,使得作为社会共享资源的文化产业异常落后,为改变文化发展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党和国家制定了私营经济进入文化产业的政策,对我国文化产业的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之所以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是因为我们只重视文化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功能,没有重视文化的产业功能。我国的文化单位长期以事业单位为主,没有重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文化产业极为落后,致使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不了市场需要,也无法释放文化的生产力功能,这对我国的文化建设是极为不利的。直到2001年3月的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发布,中央文件才开始使用“文化产业”的概念,把发展文化产业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此后,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把文化领域明确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政府开始注重利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并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等非国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利用各种民间资本以及海外资本进行文化建设,构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2004年10月18日,文化部下发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意见》认为:“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解放文化生产力,创造就业机会,拉动内需,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多元化多渠道地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民营资本等非国有资本的参与下,我国文化产业进入积极发展期。随着实践的发展,理论在深入。2015年,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要让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两年之后,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要,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说:“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但在文化产品的供给上,我国文化产业生产的优秀文化产品相对缺少,单纯依靠公有制文化企业解决供给矛盾又很难。因此,党和政府必须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文化产业的发展,用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标准要求的多元文化主体所产出的多样化的优秀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在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引导下,我国民营企业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在动漫游戏业、印刷复制业、电影电视剧制作业、出版物发行业演艺业等领域,民营企业均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根据统计数据,“2016年,持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民营企业及机构达到12927家,比2015年增加46%,且占制作机构总数的90%。”[5]大量的民营文化企业群体推动了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为社会创造了不容忽视的经济效益,并促进了文化事业的进步。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和《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核算方法》两个文件的数据,“2016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307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0%(未扣除价格因素),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高4.4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4%,比上年提高0.17个百分点。”[6]这是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首次超过4%,光鲜数据的背后,民营文化企业功不可没,关于发展民营文化企业的文化产业政策是重要保障。实践证明,党和国家关于私营经济的理论和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事业的进步。
四、党和国家关于私营经济的理论和政策有利于我国社会建设的稳定发展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主体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并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动。进入21世纪后,这种趋势愈为明显,当时的党中央由此推行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包括经济和谐,具体到私营经济就是其发展要遵循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遵循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保持与公有制经济的和谐关系。同时,民营企业作为新社会阶层的聚集平台,也要注重内部和谐,注重营造劳资平等的企业管理氛围,树立从业人员的主人翁精神。如当时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黄孟复所言:“民营经济要更好地发展,必须要主动参与到和谐社会建设,主动地承担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7]黄孟复言论诠释了党和国家关于和谐社会建设理论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具体要求。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我国要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旗帜鲜明地指出民营企业对社会建设应负的责任。
从辩证法来看,整体功能并不是局部的简单相加,局部的优化组合所产生的整体效应能促进事物发展,反之,则阻碍事物发展。社会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社会建设就要注重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合理建构。怎么样在我国社会建设中对社会结构进行合理布局?解决之道在于我国的社会结构布局要有章可循,避免乱折腾。温家宝总理曾在《求是》发文,明确提出我们的社会要“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8]简单来说,就是让大部分人的收入都达到中等水平,高收入和低收入的人群都占很少一部分。从世界上先进国家的社会结构来看,这是一种相对完美的社会结构,也即相对成熟的社会结构。目前,我国中产阶级整体规模在逐渐扩大,但离橄榄形社会结构的要求还有距离。新时代,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构建合理的社会结构,必须扶持壮大中产阶级。这就需要私营等非公经济的发展,需要民营等非公企业为从业人员提供阶层跨越的机会。
在党和国家关于社会结构的顶层设计下,相关政策相继出台,用来促进我国橄榄型社会结构的形成。新时代,党和国家关于私营经济的理论和政策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对依靠民营企业等非公经济企业来壮大中产阶层起到重要和直接的促进作用。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我国社会掀起了创业创新大潮,挖掘出社会潜在生产力,成为普通大众参与新一轮改革开放,收获新一轮改革开放红利的有效途径。在创业创新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新增企业主体快速增加,新增创新成果数量惊人,在2016年上半年,平均“每天新设立企业1.4万户;上半年,国内专利申请144.5万件,同比增加37.8%;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373亿元,同比增长11.6%”。[9]这些都为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因子。政府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更多的人投身于民营企业发展中去,让更多的人通过创业富起来,让更多的人通过创业创新实现了人生价值,特别是让很多家境普通的青年通过政府政策的帮助而投身于双创大潮,为他们开启人生新梦想,打开阶层向上跨越的通道,粉碎别有用心势力所鼓吹的我国社会阶层已然固化的阴谋论,最终实现收入分配结构合理化,促进社会公平。
因此,在党和国家关于私营经济的理論和政策的引导下,我国私营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的进步,促进了我国社会结构的合理建构,有利于我国社会建设的稳定发展。
五、党和国家关于私营经济的理论和政策有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推进
十八大以后,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的原有经济发展模式已无法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这种经济增长模式所带来的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的严峻程度已经达到我国政府和人民以及生态系统本身所能承受的极限。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有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大量倒闭或转移生产基地;资源消耗型的企业或城市面临收益锐减的困境,企业负债累累、城市成了“空城(如鄂尔多斯)”,[10]转型压力巨大。人民群众对生态系统问题怨声载道,如对遍布城乡的雾霾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恐惧,对河流污染及土地污染现象的不满。至此,“环境问题不单是经济问题,也成为了政治问题。”[11]汹涌民意最终上升为政治意志,党和国家开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些地方政府积极执行党和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提出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绿色经济的建议。如2013年1月,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在江苏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强调了江苏省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文明新体系”。江苏省政协随后响应省委号召出台了《鼓励民营企业绿色发展 推进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的文件。《建议》认为:“政府应推动和引导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相关部门要着重抓好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绿色经济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政府要信任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行业自律作用,落实民营企业发展绿色经济。”十八大之后的五年,全国各地政府纷纷吹响向生态文明建设进军的号角,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广为人知,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被狠抓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有目共睹。理论的发展、政策的落实、成就的斐然激励全体中国人民在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上不畏艰难,更加奋勇前行。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十九大报告同时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解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社会矛盾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黄孟复.工商联:2009没有国进民退 但有民资被挤出现象[EB/OL].http://news.hexun.com/2010-01-30/
122543621.html,2018-8-10.
[2] 冉万祥.民营企业的贡献可以用“56789”来概括[EB/OL].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
20171022/Articel02007MT.htm,2018-08-12.
[3]国家工商总局.中国个体私营经济与就业关系研究,[EB/OL].http://news.hexun.com/2015-10-30/
180239926.html,2018-8-13.
[4] 参见《中国看到了精英外流好的一面》[EB\OL].http://news.163.com/11/0506/14/73CJ8PHE00014JB5_
mobile.html.2011-05-06/2018-08-23.
[5] 兰培.新起点、新格局、新趋向:文化产业发展会走向何方[EB/OL].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711/
30/t20171130_27049060.shtml.2017-11-30/2018-
06-26.
[6] 国家统计局.2016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EB/OL].http://www.gov.cn/xinwen/
2017-09/26/content_5227621.htm.2017-9-26/
2018-6-26.
[7] 黄孟复.民营企业要积极承担构建和谐社会责任[EB/OL].http://finance.sina.com.cn/g/20061028/
18233029195.shtml,2006-10-28/2018-09-01.
[8] 溫家宝.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J].求是,2010(7).
[9] 发改委.我国正处创业创新黄金期 每天新设企业1.4万户[EB/OL].http://www.xinhuanet.com/finance/
2016-08/26/c_129256402.htm,2018-8-16.
[10]李隽辉,米杜.资源城市的“中年危机”[EB/OL].https://photo.sina.cn/album_1_64237_232388.htm?ch=1&vt=4&gp=2id=font&hd=1,2018-8-18.
[11] 参见《环境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EB/OL].http://news.youth.cn/gn/201305/
t20130522_3258255.htm,2013-05-22/2018-06-01.
[责任编辑:金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