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能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探析

2019-10-22刘建涛刘凌宇

理论观察 2019年7期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解决路径

刘建涛 刘凌宇

摘 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能力的培养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课程体系设置与本学科能力培养不对接,课程内容设置与时代衔接不紧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不深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科学地设置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设置紧扣时代,深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能力问题的原因;解决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7 — 0143 — 03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的能力主要包括学术原创能力、实践能力、诚信能力、理想信仰能力以及理解与表达能力。而他们在这些能力上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学术原创能力和实践能力低,诚信缺乏,理想信念弱化等,这需要深入探究问题的成因,以便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培养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能力问题的原因

(一)课程体系设置与本学科研究生能力培养不对接

课程学习是提高研究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课程学习是我国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备环节,在研究生成长成才中具有全面、综合和基础性作用。”〔1〕因此,科学的课程体系设置对于研究生的培养至关重要。而目前该学科研究生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主要倾向于理论学习,而实践课程设置较少,有的学校几乎没有,书斋化現象比较严重,这必然会导致该学科研究生长于理论分析,而短于实践能力。因此,如何增加课程实践环节,强化研究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熟练运用各种常用软件的能力是提升其全面综合能力的关键。此外理论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设置也不尽合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课程所占的比例较少,而其它的课程所占比例较多。

(二)课程内容设置与时代衔接不紧密

马克思主义理论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就在于与时俱进。因此,课程内容要与时代衔接,体现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引导研究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诸如食品安全、失地农民、环境保护等焦点问题,从而提升研究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强化研究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方面的培养欠缺,不能很好联系国内国外的实际。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不深入

部分研究生是半路出家或考验时迫于无奈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他们兴趣不大或只是为了一纸文凭,再加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本就深奥,没有一定的西方哲学史的功底是学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的。因此,导致了部分研究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理解不深,不是真信真懂,没有感悟到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没有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从而导致了他们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信仰,出现了信仰危机。特别是西方思想的不断渗透,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消费主义等等,信仰出现了多元化的选择。如果该学科研究生的经典理论功底不扎实,就会对多元化的价值观难以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信仰迷茫和无法选择的现象,为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信仰制造了障碍。这样一来研究生自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缺乏信心。没有学科发展的自信,没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基本理论功底,必然在科学研究上热衷于模仿、抄袭、照搬,缺乏学术创新能力,没有自己独立的观点,人云亦云,长此以往就会失去了对社会的批判能力,成为单向度的人。

不仅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不深,即便是老师,其中也有一部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不够深入,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理解,或者对马克思思想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西方近代哲学的框架之内,难以理解马克思发动的存在论革命及其历史唯物主义的成果。仍然把历史唯物主义当成一种普通的社会历史理论,对社会的研究仍然停留在范畴的层面上,经济范畴、法的范畴、政治范畴、社会范畴,而无论怎样讨论范畴也不会改变现实社会生活的冲突。不突破范畴对社会生活的遮蔽,就不能呈现生产关系,就不能真切地理解马克思发动哲学革命的真实内容。这样一来给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会由于自己的肤浅的理解而导致学生也停留在这个水平上不能深入到社会现实之中,透视社会、民族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能力提升的路径

要有效地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的学术原创能力、实践能力、诚信能力、理想信仰能力以及理解与表达能力,单靠某一方面的措施是难以完成的,必须综合发力,协同推进,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一)科学地设置课程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要注重基础性、宽广性和应用性。根据该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内容科学设置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的基本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一是理论课程,二是实践课程,三是选修课程,除学位课外,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一门或几门。并且三者之间的配比要协调,不可轻此重彼。理论课程的设置要突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地位,这门课程必须具备,不可或缺,但有的学校却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程从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去掉,或者直接、间接地减少课时,这是很不可取的。习近平明总书记确指出:“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2〕(P10)在2019年3月于北京召开的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他又指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3〕。因此,对于思政课只能不断地加强,而不能弱化。除此之外,还要开设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课程,比如马克思的哲学专题研究课、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研究课等。这些课程为该学科的专业核心课程和学位课程。理论课程担负着培养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的重任。

此外,从总课时当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实践教学,形式可以灵活多样,譬如社会实践调研、微课制作、带领研究生实际参观红色基地、组织辩论赛、教学实践、学术报告等等。实践课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研究生的语言与表达能力、实践能力,这是他们了解社会、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途径。选修课则可以开设和马克思主义有关的课程,比如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等,以提高该学科研究生学习的兴趣。总之,课程设置体系要科学合理,通过优化课程学习提高该学科研究生的学科自信,以及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课程内容设置紧扣时代

课程内容必须紧扣时代,关注国际国内的热点,如果一味的照本宣科,脱离时代,那么教师和学生很容易出现书斋化的现象,两耳不闻窗外事是不行的。环境问题、人口问题、恐怖主义问题、南北发展差距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都可以引入课堂,展开充分的讨论。比如环境问题、生态危机就是社会的热点问题,可以为围绕我国或者某个省份的环境问题展开讨论,分析环境危机、环境事件的风险、危害、多方面成因、规避措施等。譬如环境事件就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对环境生态的污染与破坏,进而影响到人的正常生活和生产的事件。环境事件具有较大的社会风险,污染水、空气、土壤等环境要素,甚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危害人民健康,引发环境群体性冲突,弱化党委和政府的公信力。环境事件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政府自身的角色冲突是其重要原因,即政府宏观经济目标和环境目标的冲突,政府裁判者与监督者角色的冲突、政府环境管理体制的地方性与全局性的冲突。

(三)深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4〕因为马列经典著作中蕴含着较强的学术批判精神、关注现实的精神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绝不是站在道德、伦理的立场上进行的,而是深入到了社会的生存条件之中,深入到生活世界而不是事实世界之中,探究社会现实,分析资本权力的前提,划定资本权力的界限,从而阐明资本在发展過程中必然会产生否定自己的感性力量,而这正是马克思所倡导的感性辩证法的真义。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突破近代西方哲学知识论的存在论窠臼,进入马克思开创的生存论的存在论,分析西方近代哲学的困境,明晰马克思发动哲学革命的真实内容就是把近代哲学视为非法连用的对象性和主体性结合在了一起,创构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范式性概念,即对象性的本质力量的主体性,即对象选性活动。以此为基础,分析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感性活动、劳动、实践等一系列概念的存在论性质。最终明了历史就是人的自我诞生的历史,只有彻底的自然主义才能理解历史,而资本主义为真正的人类社会创造了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它本身不过是生产发展的一个特定的阶段而已,不是永恒存在的。马克思的这些存在论思想对于提升该学科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提升他们的学术原创能力和创新能力,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联系时代与社会的现实对其进行精读、细讲。

马克思最关注社会现实,怎么研究社会现实,社会现实不等于事实,事实是我们的感官直接给予我们的,而社会现实是建构事实的根据。我们每天买东西都要花钱,为什么买东西要付钱,这是天经地义的吗?为什么付钱还是一定的,不多不少,让这个事实得以成立的根据是什么?找到了根据也就深入了社会现实。再如,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困来自哪里?贫困我们都感知的到,这是事实,但让贫困这个事实得以成立的根据是什么?消除贫困靠提高工资或工资的平等化行不行,找到了贫困的根据也就进入了社会现实。共产主义为什么必然胜利,资本主义为什么必然灭亡?这些问题都必须从马克思存在论的高度深入阐释,而且牵扯到社会现实,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社会现实的,充其量也只能达到社会事实。

除此之外,还要引导该学科的研究生怎么看待流行的错误思潮,比如否定革命、否定社会主义道路、歪曲党史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普世价值的思潮,美化和神话公民社会的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相互否定的思潮。对这些思潮的正确态度和分析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修养。因此,教师和学生都要深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特别是作为老师更是要真懂真信,真入脑入心。譬如马克思从存在论的高度界定了共产主义,认为共产主义就是“作为完成了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5〕(P81)。对这个结论怎么理解?像这样一系列的基本问题的解答都扎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深刻理解中。因为在经典著作中“马克思正是立足于资本主义的现实,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透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及其本质,而其经济批判最终又是以人类解放为旨归的。”〔5〕(P9)

怎么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建立经典著作学习小组是一个有效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的核心课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因此,教师对经典著作的理解程度、认知程度将直接影响研究生的认知。为了更好地教学以及提升研究生的能力,成立经典著作学习小组是必要的,定期定点定时学习。比如辽宁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成了马列主义学习小组,经过深入地学习,突破了以往对马克思主义知识论的存在论立场,深入到了生存论的存在论,而这正是马克思开创的存在论的新境遇。而在此新境遇中,一些基本概念、问题,譬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设、改革、革命、劳动、生产等概念都要重新认识。

三、结语

马克思理论研究学科的研究生不同于别的学科的研究生,它培养的是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以及具有高度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与信仰的人。这些人将来肩负着建设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科理论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任。因此,对于在培养他们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及时解决,这样才能有效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增强他们的学科自信,使他们认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念信念。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5/201501/182992.html.

〔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习近平.在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3-19(1).

〔4〕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6〕何强,张成.实事求是:重思马克思经济批判的一种哲学视角〔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3).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硕士研究生解决路径
小学数学教学困境及解决路径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研究
高校硕士研究生对学校和导师水平能力的评价分析
数字版权管理与合理使用权利冲突的解决路径
基于MOOC的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模式
高中语文散文审美性阅读的困境及解决路径
我国心理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的现状研究
高校硕士研究生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硕士研究生学术热情的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