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提升的策略
2019-10-22高亚东
高亚东
内容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对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很大的作用。观察能力的提升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激发观察的兴趣,掌握正確的观察顺序,学习细致分解的观察事物,学习有侧重点的观察,学习运用不同的感官观察,学会多次性、连续性的观察。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学生观察能力
从目前的语文教学来看,观察能力的培养已普遍引起重视,但仍存在着重视一般的观察方法训练而忽视观察中思维能力培养的倾向。我听过一些观察类课文的教学,多数教师把重点放在观察一般方法的学习上,比如如何选择观察点,如何确定观察的顺序,如何多角度进行观察等等。但是,如果仅仅重视和满足于一般观察方法的学习,而认识不到或不重视观察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不会从根本上得到提高的。
一.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提升观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学课文中,在学生反复朗读、想象,充分感知课文描写的壮观景象之后,可引导学生讨论:作者对情境的描写为什么如此精彩?作者的语言为什么如此具体生动,令人震撼?通过分析交流,学生就会明白,这是作者细致观察,用心体会的结果。只有经过认真细致的观察,才能对事物的特点和变化了如指掌,才能写出如此生动逼真、令人震撼的精彩的文字。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脑想,用心去体会,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精彩,如果你还能把这些精彩记录下来,你会发现自己的观察能力提高了,表达能力也会随之增强。通过学习,学生就会慢慢对观察产生兴趣,之后再布置一些观察任务,让学生写观察日记,对写得好的日记给予加分、送星等奖励。
二.在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提升学生观察的能力
观察能力的提升除了有较浓的观察兴趣外,正确的观察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课例分析,应教会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慢慢引导学生进行亲身的观察,以此提升观察能力,养成积极主动观察客观事物的习惯。
1.通过阅读学习正确的观察顺序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顺序,不仅能提升学生观察的条理性,还能借此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让表达变得更有条理。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是观察性的课文,是作者在现实中通过细致观察的结果。空间、时间、方位、从整体到部分、由静到动或由动到静,由人到景或由景到人……这些都是常用的观察顺序,这些观察顺序在小学课文中都有具体的表现。学习课文之后,让学生举一反三观察校园或者上学路上的景观,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表达,锻炼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阅读学习掌握细致分解的观察方法
何为细致分解观察?就是将观察对象有规律地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再按一定的顺序逐一观察。例如《彩色的非洲》一文,作者对非洲的蓝天、骄阳、绿树、红土、彩花,以及皮肤油黑发亮的黑人兄弟等进行细致的观察,然后按自然景观、人们的日常生活、艺术等进行有序的描写,使人充分地了解到了非洲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
3.通过阅读学习,学会有侧重点的观察
阅读教学中,通过对观察性文章重点内容的分析和学习,既能使学生掌握有重点的进行观察的方法,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又能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表达重点突出,具体生动。通过慢慢学习、体会,并且学以致用,在日常生活中有侧重点地观察,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就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4.通过阅读学习多次性、连续性的观察
每种事物都有多变性,一次的观察,并不能把握此种事物的全部特点,需要经过多次性的观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才能把握住事物的特点,才能让观察的结果更加严谨全面。学习这些课文后,可引导学生多次或持续观察一种植物、动物或自然现象,让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环境中观察事物本身,并认真地做好每次的观察记录,以此来提升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同时也提升其写作表达的能力。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不断研究,实践的精神。只要阅读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坚持不懈,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金振邦.全方位开拓中学阅读教学的空间[司;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年
[2]李遐.汉语阅读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司;昌吉师专学报;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