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影就戏”再现越剧风貌

2019-10-22吴波

上海戏剧 2019年5期
关键词:李商隐戏曲舞台

吴波

由越剧新编历史故事剧《双飞翼》拍摄的同名电影于2019年8月24日在上海首映,这是越剧与电影两门艺术的又一次互动与联姻,也是中国首部4K越剧电影。

《双飞翼》塑造了李商隐怀诗情、守本性、有气节、懂感恩的诗人形象,折射着中国文人本真与纯善的人格精神和人文品格,给观众带来了思考。同时,该影片采用了以“女子越剧”表演为核心的影片叙事风貌,继续彰显了越剧诗意唯美的艺术特色。观众既能感受到越剧艺术抒情浪漫与诗意优美的意蕴,又能被李商隐人物折射出的精神品质所打动。

笔者就影片的叙事形态选择、演员表演及传播意义等几个问题进行了简单思考,希望能对越剧和越剧电影的创作带来些许启示。

一、关于形态选择:“以影就戏”,采用了以“女子越剧”表演为核心的影片叙事风貌。

艺术理论家蓝凡认为,戏曲片有两种基本形态:“以影就戏”型和“以戏就影”型。这两种基本形态是基于戏曲电影为应对和解决戏曲叙事原则与影像叙事原则之间矛盾的两种理念和方法而划分的。“‘以影就戏型可以说是以戏曲为根基的电影化——以戏曲为主导的戏曲电影。‘以戏就影型则可以说是以电影为根基的戏曲化——以电影为主导的戏曲电影”①。从这一观点出发,越剧电影《双飞翼》属于前者——“以影就戏”型,以越剧为本,在保持或不破坏原有的越剧舞台叙事原则和手法的基础上进行的电影化,尤其是尽可能地去追求越剧舞台的表演美学风貌。这一点,该电影的导演张佩利也谈到了:“这部电影是忠实于戏曲的,基本上是保留了演员的唱和身段表演,运用镜头语言,特技、景别等把演员的舞台表演意蕴放大,烘托演员的表演。”可以说是“越剧为体,电影为用”。

该影片基本上是用电影的表现手法重现了带有越剧舞台特殊性的故事。“以影就戏”是该电影保持戏曲美学风貌重要的艺术选择,这样的艺术选择为越剧《双飞翼》的戏曲影像化传播打下了基础。

无论是舞台版,还是电影版,《双飞翼》都是以“女子越剧”为艺术主体的。“女子越剧”既有唯美性、抒情性和韵律性的艺术品格,带有东方古典美的神韵,又拥有与时代气息相吻合的时尚气质,演绎《双飞翼》这样的古典题材很大程度上能把越剧的诗意抒情的优美之美彰显出来。例如李商隐与王云雁杏花林相识的场面,两人对诗结缘,似梦似幻,试图营造一种诗意的纯情与浪漫。又如“杏林诉情”一段,李商隐与王云雁两人“剪不断,理还乱”生死相依的爱情让人感伤和触动。尤其是“新爱歌”且歌且舞的演绎,以优美的唱腔、身段和表演将真情呈现得唯美动人。最后一段“陵前拜别”亦是如此,虽然岁月蹉跎、命运无常,但也在沧桑中凝聚了一种人生的哲理与况味。“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此去蓬山无多路,谁与青鸟解诗禅?”故事最后以李商隐的别离身影伴着唯美的诗意走向剧终。

舞台版《双飞翼》充分地彰显了“女子越剧”抒情、唯美和诗意的艺术魅力,电影也选择了“以影就戏”的形态力图保持这样的艺术特色。

二、关于演员表演:继承越剧表演艺术的优良传统,并适应镜头前的真切表演。

戏剧艺术与电影艺术一定意义上都是表演的艺术。关于演员的表演,在创排舞台版《双飞翼》时,卢昂导演就特别强调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越剧的优良传统:一方面积极吸收话剧心理现实主义创作的内在方法,特别是人物深刻体验和性格化的创作技巧;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地吸收学习昆曲艺术,或者更准确说是要不断地从传统戏曲宝库中汲取营养。②电影《双飞翼》中的表演也是如此,前文提到该片选择了以越剧表演为核心的影片叙事形态,保持了越剧表演的特色,因此我们既能看到载歌载舞的戏曲表演特色,同时也能看到演员由内而外真切、“走心”的表演。

为什么越剧能够吸引较多的年轻观众呢?这其实就与越剧表演吸收、借鉴心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有着极大的关系,因为这样的方法能够幫助演员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体验人物情感,真切地将人物内在精神特质刻画出来。这样的人物塑造的方法,在《双飞翼》的舞台演出及电影的拍摄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影片中饰演李商隐的越剧表演艺术家钱惠丽也提到:“演员必须真切体验到人物的内心情感,然后再以准确的外部动作把人物个性、情感表达出来。电影对准确性的要求是十分高的,需要演员前期认真地做好人物分析,甚至要写人物小传,真切地掌握人物身份背景,及当时情景中的情感体验,然后表演时走心地去表演。我们演员表演只有走心了才能让观众看到人物。”

钱惠丽在影片中的表演是值得学习和称赞的。影片导演张佩利也对钱惠丽的表演做出了肯定和赞扬,认为她不光是一个优秀的越剧舞台演员,在电影的拍摄中也是一个“让人放心的、成熟的演员”。确实通过《双飞翼》电影可以看出,无论特写镜头还是中景镜头,她都能将真切饱满的情绪呈现出来,且有变化、有节奏,这是值得演员们学习的。例如开头“杏林相会”一段,因皇家金榜,杏林开宴,李商隐自然也是畅然与兴奋的,喝酒吟诗,此刻是诗心、酒意与生命的交融时刻,是诗酒言志的欣然激荡时刻。钱惠丽在刻画时,紧紧把握住了这样的情绪状态,因此人物一出场便带着酒意与诗性亮相,似醉酒的恍惚,又似借酒言志的洒脱,在打破常规精神情态下又销愁旺胆,真切抒怀,这使人物整体情绪节奏有变化,且又不失平衡。一方面是因为她具备扎实的越剧舞台表演功力,另一方面由于她谙熟镜头前的表演与舞台表演的区别,对镜头画面效果有深刻的感受,能够适应不同镜头语言的处理和电影场面的调度,因此,我们能在影片中看到她把李商隐这一人物形象塑造得真切生动。

三、关于传播意义:继续传播和弘扬越剧艺术,与电影艺术再次互动、联姻。

众所周知,电影与戏剧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从电影的诞生到艺术的自觉,其间就经历了如梅里爱“戏剧化电影”的阶段,而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诞生也直接与戏剧相关,是直接对戏曲表演的实录。

回顾历史,戏曲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一定时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戏曲电影的拍摄也为电影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样,越剧和电影的联姻也诞生了不少经典的作品,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范瑞娟和袁雪芬主演的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由徐玉兰和王文娟主演的越剧电影《红楼梦》,由袁雪芬、金采风、史济华主演的越剧宽银幕电影《祥林嫂》,以及《情探》《碧玉簪》《追鱼》等等。一定意义上,这些优秀的越剧电影对越剧艺术的传播和弘扬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众多的越剧老观众因为看了这些经典的越剧电影而知道了越剧,爱上了越剧。笔者采访的众多越剧中生代演员和青年演员在谈到他们从艺经历时,几乎全部都提到了越剧电影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因为看了老师们精彩的表演,喜欢了越剧,而选择了走上越剧艺术的道路。可见,在现代化传播中,越剧电影对越剧艺术的传播与弘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双飞翼》电影的拍摄和上映是越剧艺术与电影艺术的再次互动和联姻,是戏曲电影的又一次探索和实践。前面提到“以影就戏”是该电影保持戏曲美学风貌重要的艺术选择,这样的艺术选择不光凸显和保持了越剧艺术抒情唯美的艺术品格,也为越剧《双飞翼》的戏曲影像化传播打下了基础。越剧是舞台艺术,演员现场的表演是其魅力所在,但在现代化的今天,艺术的构建与传播往往也是多元的,相信《双飞翼》电影的拍摄和放映能够对其艺术的魅力进一步传播与弘扬。

戏曲电影是中国电影对世界电影作出的重要贡献之一。越剧《双飞翼》电影为越剧艺术的传播和弘扬贡献了力量,也为中国戏曲电影又一次增砖添瓦。希望越剧《双飞翼》折射的思想意义和人文价值能给当代人带来思考,也愿这部电影能为中国戏曲电影增添一抹亮色,获得更多观众喜爱。

(作者为上海戏剧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

注释:

①蓝凡:《电影论——对电影学的总体思考》,学林出版社,2013年版。

卢昂:《导演的创作》,上海百家出版社,2010年版。

②张仲年、芦珊(主编):《坚实的路——卢昂导演艺术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17年版。

猜你喜欢

李商隐戏曲舞台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传统戏曲
石榴
李商隐:道是无情却有情
录唐?李商隐《无题》诗(草书)
台上
画与话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