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晏阳初平民教育中的课程思想研究

2019-10-22李婷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教材课程

李婷

内容摘要:晏阳初先生是民国时期我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在当时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中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平民教育识字运动,后来又将平民教育转移到乡村地区,开展了乡村建设运动。其平民教育思想中课程思想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将以晏阳初先生的课程思想为中心,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三个方面来整体阐述。

关键词:晏阳初 平民教育 平民学校 课程 教材

晏阳初(1890-1990年),四川巴中人,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1918年响应基督教青年会的号召,远到设在法国白朗的协约国军营中为从中国招募的华工进行识字教育。1920年回到中国后,先在城市开展规模浩大的平民识字教育运动。此后又将平民教育运动转移到乡村,进行以“四大教育”(文艺、生计、卫生、公民)为内容的乡村建设运动,以河北定县、湖南衡阳、四川华西等地作为“社会改造的实验室”,试行以村、以县、以省为单位的村政、县政、省政全方位综合性改革的实验。1950年后,他把在中国创造的乡村改造运动的理论和经验推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同时,晏阳初还创办了平民学校,在平民学校的开办和建设中,总结出了一系列文明先进又贴近农民生活的教学与课程观念。由于他创造性工作,先后在国际上获得了“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世界“平民教育之父”等一系列嘉奖或称号。

一.“平民”界说

在20世纪20年代,全中国大约有四亿人口,只有全国最少数的人(大部分为特权阶级或书香门第)可以得到教育,其余大多数的人民是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的。依据当时中华教育改进社的调查统计,不识字的中国人民占全国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换句话说,也就是在全国四亿人口中有将近三亿两千万人不具备识字能力。依据欧美各国的统计,在当时学龄人口约占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所以在当时我国国内至少有七千万的失学儿童。不幸的是,其余两亿以上的青年和成人,政府和社会对他们也没有尽到应尽的教育责任,所以这些失学的青年和成人的教育问题就成为当时旧中国社会中一个既现实又棘手的问题。因此,在20世纪20年代,晏阳初先生认为应受平民教育的,从狭义上讲,就是这些失学的青年和成人;从广义上讲,也包括大概了解文字却没有较多常识的男性女性。这就是晏阳初先生平民教育运动中“平民”的具体界定和真正含义。

二.平民教育的课程目标

晏阳初在创立平民学校时依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和知识水平将平民学校分为两类:初级平民学校和高级平民学校。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平民学校都开设了各自的课程,但是课程类型朴素单一,基本上是按照课程实用性来进行简单分类。初级平民学校共有六种课程:语文科、唱歌、时事概括、秩序训练、学生活动和算术。高级平民学校共有五种课程:语文、唱歌、时事概括、秩序训练、学生活动。初级平民学校和高级平民学校的科目看上去是十分相似的,但是其中具体的课程内容与课程要求并不相同。这些课程以“分科课程”的形式存在,但是本质上却涵盖了我们当今的文化课程、娱乐活动、体育训练等各种知识和能力,对于当时普及教育、提升人民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看似粗糙的“分科课程”在今天也依旧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兼顾学生各方面的身心发展,类似于当代的素质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办学的重中之重。

三.平民教育的课程内容

(一)課程标准方面

如今课程标准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为指导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功能在于确保国家地方和学校具有一定的教育水准,为国民提供同一水准的教育机会。当今的课程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国家统一课程标准、地方课程标准和学校课程标准。初级平民学校和高级平民学校的课程标准都属于学校课程标准的类型,对平民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起到了规范和指导的作用。

在初级平民学校的课程标准中有五条基本内容,涵盖了教学活动的大多数方面。首先,对生源进行界定,初级平民学校的课程适用于巧岁以上,40岁以下的失学成人。第二,对课程目标进行界定,初级平民学校的课程以文字训练、知识陶冶和精神训练为目标,与我们的现代教育有共同之处。第三,对课程种类进行界定,初级平民学校的课程包括语文、唱歌、时事概要、秩序训练、学生活动五科。第四,将算术课定为选修课程,在规定的教学时间之外进行教学。第五,男女分工,在课余时间,男性学习农事,女性学习家事。

(二)教材方面

教材是施教育者为达教育目的传达被教者的事物。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教材是供教学用的物质资料。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而平校教材,简单来说,是平校师生来教学的材料。

晏阳初先生在选择平民学校教材是考虑到两个取向:课程的个人取向和社会取向。个人取向是主观的,是以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主。社会取向是客观的,是以社会的需要为主。兼顾了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正是晏阳初先生选择教材时的先进和明智之处。最著名的教材,比如说《平民千字课》、《市民千字课》等等。

四.平民教育的课程实施

(一)平民学校课程内容分配

结合晏阳初先生的“四大教育”来看,不管是初级平民学校还是高级平民学校,文艺教育和生计教育所占的比重都在整个课程分配中占有相当的分量,同时文艺教育和生计教育在高级平民中学中的比重略小于初级平民学校,说明初级平民学校更注重知识教育和生存教育,高级平民学校更注重素质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也是整个平民学校课程内容的一部分,但是所占比重与文艺教育相比相对较少。更加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在高级平民中学中的比重大于初级平民学校,说明在高级平民学校中,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全面的更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教育。

(二)平民学校课程科目时间分配

1.初级平民学校课程科目时间分配

在初级平民学校中,每学期四个月,整个学期教学分钟数为13440分钟,平均每周的教学分钟数为840分钟。其中第一、二个月中,每周文艺教育480分钟,生计教育280分钟,卫生教育40分钟,公民教育120分钟。在第三、四个月,每周文艺教育600分钟,生计教育160分钟,卫生教育40分钟,公民教育120分钟。我们将当时的社会实际与教学安排结合起来看,每周有840分钟的教学时间,那么平均每天的学习时间大致为2到3个小时。如果教学时间较短,不能保证平民学校的教学质量,普及教育不到位,等于浪费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教学时间延长,会耽误家庭的劳动生产,可能会导致两种不良后果,一是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将大多数时间用在读书上,致使家庭的生产没有保障,那么就造成了只重教育而忽视生计的现象,不利于民国时期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二是另一部分人为了家庭的生计,放弃读书,在当时的贫困环境下,这种情况是很有可能发生的,这样就有违了晏阳初先生当初努力开展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的初衷。所以,每周840分钟的教学时间设置的较为科学,既可以保证初级平民学校的教学质量,又可以保障当时的社会劳动生产,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注人了教育的力量。

2.高级平民学校课程科目时间分配

在高级平民学校中,整个学期的教学分钟数为13440分钟,平均每周的教学分钟数为840分钟。每周文艺教育共480分钟,生计教育占90分钟,卫生教育占60分钟,公民教育占210分钟。从整体上来看,同为四大教育,高级平民学校的课程设置比初级平民学校更为集中,这样更有利于平校学生接触和学习到更深入的知识,有利于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也十分符合高级平民学校让学生接触更深入的学习的课程目标。

在课程实施的方面,晏阳初为平民学校设计了详细的课程安排。从课程内容分配来看,高级平民学校的文艺教育和生计教育比重大于初级平民学校,同时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的比重较低,可见,在四大教育中,文艺教育和生计教育在四大教育中占基础地位。从课程科目时间分配来看,初级平民中学和高级平民中学每学期的教学分钟数相同,每学期均为四个月。在文艺教育方面,初级平民学校前两月为480分钟,后两月为600分钟,多了注音符号和国语罗马字两个科目。在生计教育方面,初级平民学校的教学时长高于高级平民学校,除了农业或家事多了珠算这个科目。在卫生教育方面,教學安排大致不变,高级平民学校的教学时长略多于初级平民学校。在公民教育方面,高级平民学校的公民课时长是初级平民学校的三倍。由此可见,初级平民学校重视文艺、生计的基础教育,高级平民学校更侧重于卫生、公民的继续教育。

五.小结

作为民国时期先进的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晏阳初先生为当时社会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在建设平民学校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为后世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经验。他的课程论思想具有极大的先进性,不仅考虑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更考虑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做到了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的有机统一。本文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三个方面入手,参考与晏阳初先生相关的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再根据个人经验分析汇总,最后形成此篇文章。面对前人的珍贵思想,我们应该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继往开来,用我们自己的微弱力量坚持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四川省政协巴中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平民教育家晏阳初[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

[2]孙林.晏阳初与民国时期的平民教育[J].民国档案,1998.

[3]吴相湘.晏阳初传[M].长沙:岳麓出版社,2001.

[4]宋恩荣,熊贤君.晏阳初教育思想研究[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

[5]晏鸿国.晏阳初传略[M].成都:天地出版社,2005.

[6]吴洪成.晏阳初的定县乡村平民教育实验述评[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4月.第27卷第2期.

[7]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共4册)第一卷[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猜你喜欢

教材课程
教材精读
构建“双有绘本共读课程”的实践探索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我多想……
两岸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对比研究——兼谈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