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日本绿茶对美国出口的竞争
2019-10-22林齐模
林齐模
(北京大学校史馆,北京 100871)
茶叶曾是近代东西方贸易第一重要的商品,也是中国第一大宗的出口商品。仅仅在1868—1894年的27年里,中国出口的茶叶总值就达9亿多两白银。如此重要的一项出口商品却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迅速衰落,许多学者曾从不同角度予以关注,笔者也曾就近代中国对英国茶叶出口的衰减进行过论述,现再就中国、日本绿茶对美国茶叶市场的竞争作一探讨,以就教与方家。
一、中国、日本茶叶出口贸易简单回顾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茶叶的国家。至迟到唐代,饮茶的风气已经在社会上普及。很久以来,茶叶在中国社会、经济乃至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日本人饮茶历史可追溯到唐代。据公元729年的文献记载,奈良时代日本的宫庭中已有饮茶礼仪。但很长时间里,日本都是从中国进口茶叶,一直到平安时代末期(1191年),日本的荣西禅师从中国宋朝携茶树种籽回国,植于筑前脊振山,茶树才开始在日本的栽培。
伴随着西方的“地理大发现”,大约从17世纪初开始,茶叶成为中国和西方贸易的商品之一。到18世纪20年代前后,茶叶超过丝绸成为中西贸易第一重要商品。茶叶迅速成为西方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在1859年横滨开埠通商之前,日本的茶叶都是由中国商人于长崎购买九州地区的茶叶回大陆再加工后出口。横滨开埠后,英美商人纷纷来设立商行,日本茶叶开始直接出口欧美。
二、中国、日本绿茶对美国出口的此消彼长
茶叶对于美国有着特殊的意义,独立战争的第一枪就是从“波士顿倾茶事件”开始的。美国独立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英国北美殖民地的茶叶进口贸易,进口美国的茶叶都经由伦敦中转。美国独立后,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广州,成为第一艘到中国贸易的美国商船。该船从中国采购的主要回程货物是3022担茶叶,其中红茶2460担,绿茶562担。到19世纪中期以后,美国成为当时国际绿茶出口的主要消费市场和集散地。特别是美国内战结束后,美国对绿茶的需求日增,每年进口茶叶中绿茶所占比例都在60%以上,1873年以后则经常达到70%以上(见表1)。
表1 1859—1882年美国进口茶叶情况统计(单位:磅)
由上表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美国进口的绿茶都来自中国和日本。中、日两国出口美国的绿茶总量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一个此消彼长的竞争过程。日本茶叶具有商业规模的出口贸易开始于1859年横滨港开放与外国人通商。初期,其数量相对于中国的出口量来说微不足道。1860年,日本出口到美国的绿茶为365 300磅,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绿茶为17 859 100磅。由于日本茶叶在以红茶为主的英国市场无法与中、印茶叶竞争,所以从1870—1871年度以后,日本放弃英国市场,全力发展对美国的绿茶出口。当年,其对美国出口的绿茶数量即增加到12 384 100磅,开始对中国绿茶形成挑战。1874—1875年度运美日茶第一次超过了中国出口美国的绿茶。1875—1876年度,日本和中国对美国绿茶出口的差额进一步加大。1876—1877年度的茶季刚过去一半(按:截至1876年12月底止),日茶对美出口已超过华茶一倍以上。当时在华的一些外国人已经敏感地预见到日本茶叶在美国市场对华茶的威胁:“中国绿茶在美国与日本茶对抗的情况,与中国红茶在英国与印度茶对抗的情况非常相似;但是按绿茶说,竞争达到了一个更高阶段。看来日茶正把它的对手驱于市场以外。” “中国茶在美国的情况,与(在英国的)情况完全一样,在美国,日本茶现占销量的一半,而十五年以前则完全为华茶所独占,我们认为华茶在美的相对重要性,无疑会继续降低的。”
到1887年,根据当时上海洋商和明总会的调查,1886—1887年,中国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英国和印度等国的绿茶共25 465 828磅,比1872—1873年出口绿茶总量34 364 190磅减少了8 898 362磅。主要原因即是出口美国和加拿大数量大减。同期,日本绿茶全力开拓美、加市场,出口量从1872—1873年的12 003 026磅增加到1886—1887年的44 985 964磅,净增加32 982 938磅。在美国和加拿大市场上,日本绿茶已经是中国绿茶的2.8倍还多。
伴随中国绿茶在美国市场占有量的下降,中国运美销售的绿茶茶价也在下跌。这从主要是出口绿茶的皖南外销茶价下跌可见一斑。在1857年茶叶产销旺季(即7、8、9月份),从上海出口的皖南绿茶每担售价,多在30两上下,最便宜的也在15两以上,最好的熙春茶甚至卖到56两。但到了1885年两江总督曾国荃奏报皖南茶商困苦情形时,每担茶的售价多的仅20余两,少的只有10余两。“皖南茶悉销外洋,从前沪价每引可得银五、六十两,三、四十两不等。商人获利尚厚,是以同治二年复经续加捐项银四钱,共银二两四钱八分,其时茶价甚好,既沾利益复获官阶,该商等尚无难色。近年引价骤跌,计多仅二十余两,少则十余两不等。”根据陈慈玉对1863—1920年的中国茶叶出口价格的统计,1863—1872年,中国绿茶出口平均价格都在每担银30两以上,到1872年更达到每担银40.07两的高峰。次年,猛跌至每担银24.42两。此后数年,茶价都在逐渐下跌,到1887年跌至历史最低点,每担只有16.49两。此后,茶价才开始逐渐回升,到1894年才超过1873年的茶价,重新达到每担24.88两的水平。
同一时期,日本出口的绿茶价格也有下降趋势,但却明显高于同期中国绿茶出口的价格(见表2)。这表明日本茶叶比中国茶叶更为美国消费者接受,有更强的抗危机能力。
表2 1868—1878年日本制茶出口价格(元/百斤)
三、日本茶叶出口竞争获胜之原因
在1875年日本对美国绿茶出口超过中国以前,两国茶叶生产、出口的贸易条件是基本相似的。两国都是被西方列强强行打开国门,茶叶生产都是传统的小农经济,茶叶加工都是传统的手工业,在某些方面,日本的茶叶生产和加工还不如中国,其茶叶质量也较中国为差。另外,两国茶叶外贸机制相似,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国茶商的操纵。19世纪70年代,国际茶叶市场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外商牢牢掌控着茶叶外贸所必须的银行、轮船、电报等新兴的金融、交通、通讯工具,加之长期垄断海外贸易所具有的丰富的外贸经验,都是中国、日本茶叶商人难以短时间达到的。虽然日本上下一心积极努力发展茶叶出口,但也难以在短期内夺回茶叶外贸权。所以直到1893年,日本90.8%的茶叶出口仍然由外商经手。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茶叶居然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在美国市场战胜了中国茶叶,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明治维新后,日本主动变革,整个社会蒸蒸日上,茶叶出口得到政府的大力引导与扶持。明治政府在成立之初,便将向国外学习以加速国家的经济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施政纲领。在1868年3月14日(阴历),明治政府发布的“五条誓约”中,提出“盛行经纶”,“求知识于世界”。1871年11月(阴历),明治政府派出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大使,参议木户孝允、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芳为副使50余人的使节团赴欧美全面考察,随行留学生59人。1872年明治政府拨巨资派遣由政府官员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庞大代表团赴维也纳参加万国博览会,代表团回国提交一份《奥国博览会考察报告书》,长达17部69卷,根据欧洲的实际情况,具体地提出了今后日本急需兴办的一些事业,对日本产业技术的进步和改善起了很大的作用。1874年5、6月间,大久保利通正式向明治政府提出《殖产兴业建议书》,提出:“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因此,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诱导奖励之力。”所以,他主张依靠政府的力量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以实现国家的发达和进步。“殖产兴业”政策,成为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的指导方针。在此背景下,明治政府积极保护和奖励出口。当时东西方最重要的贸易商品就是丝和茶,日本遂上下一心,以中国为榜样和竞争对手,大力发展丝茶出口贸易。
日本驻外使领官员留心商务,即时向国内报告当地贸易情况。其驻中国、美国和英国的使领的报告中,都对丝茶贸易予以极大关注。1874年10月,日本驻美国纽约领事富田铁之助回国述职时,与内务卿大久保利通商谈的主要事项,就是丝茶贸易形势。关于茶叶贸易,他说:“我国之茶叶,彼国称作无色茶,现在波士顿受到普遍喜爱。……且渐及附近,终将形成传播各州之势。中国茶叶粗制滥造者居多,为美国人所厌弃。……故而今若输送精良之丝、茶,以充美国人民之所望,则将以往中国在美所占之利益转归于我,亦不难矣”。1875年日本外交官富田冬三途经东印度,听说印度茶叶质量很好,就报告国内,于是“明治九年,遂遣多田元吉为制法视察委员,石川正龙为器械视察委员,梅浦精一为商务委员,均往印度研究其法。及归,遂以高知县下取自生茶,制以印度之法,果投西人嗜好。乃将其制法遍告各府县,并设传习场,受业者凡五百余名云”。1879年,日本全权公使榎本武扬由俄国东部陆路回日本,得知俄人嗜好饮用砖茶,于是就购买了数种砖茶带回国,交由政府和有关茶商如法仿制,销往俄国。
日本政府有关部门和官员积极主动对日本茶叶生产和出口进行指导。1875年,大久保利通命令劝业寮进行茶叶生产的社会调查,以便将四国、九州等地所产的茶叶制成红茶远销欧洲。为此,劝业寮创编《红茶制法》一书颁布诸府县;日本政府还指示其驻上海领事聘请中国人凌长富、姚秋桂等茶师到日本传授和指导制茶工艺;又派遣多田元吉等多次到中国和印度考察和学习。1880年,由于制茶畅销,茶叶采制质量下降,还出现假冒名茶现象,有关官员立即通知注意防止此事,务求不对来年的茶叶贸易造成影响。鉴于茶叶制造粗率,价格下跌,业茶者获利变少,日本政府连年采取措施,维护和推进茶叶外贸。
在政府的鼓励和推动下,日本民间的商人和茶叶生产者又相继成立一些公司和行业组织,协调和组织茶叶的对外贸易。1880年,成立制茶共进会,参加的会员有864家,共提供了1 172品茶叶,由专门选出的委员从茶叶的形状、色泽、火度、水色、茶滓、香、味、收藏、价格、性质、原价等方面进行审查,将茶叶分为8个等级。对于质量好的,给以赏牌。于是“民人奋历争进,其豪农富商自种茶园,有开地五十余町之广,制额二万余斤之多者,比之从前,大有进境云。”在制茶共进会成立大会上,劝农局局长发表演讲,将日本茶业与印度、中国茶业比较,提出六点忧虑,告诫日本的业茶者们要意识到日本茶业的不足,发愤图强,“官民协同一心,以实验征实效,自培养制造以致贸易,苟有利益则急起以图,精进不已,务使货美价廉,无复余术,则庶几其可也”。1881年,在横滨成立了红茶商会,日本政府给予平价外汇贷款,以助其直接出口。
其次,日本方面主动了解国外情况,注意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与中国茶叶出口竞争。当时,日本政府和民间想方设法了解国外的茶叶生产和贸易情况,主动到中国、印度和欧美考察和学习,这使他们对外部世界比中国人有更多的了解,采取了两项重要的竞争策略。
其一,主动放弃英国红茶市场,全力和中国竞争美国绿茶市场。起初,日本茶叶同时出口美国和英国市场。在1864—1865年度,其出口总数不及400万磅,其中只有2/5是运往美国的,其余3/5则运往英国。但是实际销售情况表明美国是对绿茶需求最大的市场,1867—1968年度,日本出口到美国的绿茶已经增加到870万磅,对英国的出口则下降到110万磅。1868—1869年,日本出口美国的绿茶为1070万磅,出口英国120万磅。而且此时印度茶叶对英国的出口量迅速增加,不断挤占过去日本茶叶得以在英国销售的低端市场。于是从1870—1871年度以后,日茶即专运美国。随后,日茶对美国的出口不断增加,到1874—1875年度就超过了中国对美国的绿茶出口量。
其二,即时掌握美国茶叶市场动态,抓住70年代初中国出口茶叶出现染色、掺假等质量伪劣问题的机会,大力宣传和推广日本的“本色”茶,提升日本绿茶的品质,最终成功夺占了中国在美国的绿茶市场。19世纪70年代初,由于茶叶出口畅旺,中国一些茶商开始在茶叶里掺杂、作假,特别是当时兴起一种所谓的阴光茶。这种茶通过添加滑石粉和颜料进行人工着色,看起来光泽诱人。外商不明就里,高价争购。于是很多茶商纷纷效仿。“迨同治以后,茶利日薄,而作伪之风渐起。不知创自何人,始于何地。制茶时搀和滑石粉等,令其色黝然而幽,其光炯然而凝,名之曰阴光,称谓新奇。竟获邀洋商鉴赏,出高价以相购,而本色之茶,售价反居其下。于是转相效尤,变本佳厉,年甚一年。纵有持正商号始终恪守前模,方且笑为愚而讥为拙。” 这些伪劣茶很快被外国消费者揭露,严重败坏了华茶声誉,使中国茶叶对美国的出口严重受挫。当时日本也有制造伪劣茶的现象,但是由于日本驻美使领官员即时把伪劣茶在美国遭到诟病的情况报告国内,日本政府即时采取了措施,进行规范和引导,并采纳领事的意见,大力宣传日本的茶为无色茶或本色茶,以示与遭到谴责的绿茶(英文称“green tea”)的区别。这使日本茶叶在声誉上很快超过中国,出口量随之迅速增加。1876年起,日本茶叶专家又在静冈县富士郡试制成功一种蛛状的笼制茶,这种绿茶在美国大受欢迎,在数年之内,每年出口600万磅以上。这对日本茶扩张在美国的市场起了极大的作用,对于日本茶业度过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市场茶价下跌带来的危机功不可没。但是,中国政府和茶商却茫然不知国外情形,迟迟不采取措施挽回影响。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茶价不断下跌的情况下,伪劣茶的制造反而愈演愈烈。1887年,上海的外国茶商指责宁波茶叶生产中的掺杂、作伪情况:“本商现在极欲禀明中国国家以宁波所产之萍水茶系属极坏之茶。在宁波做萍水茶者,内有数人仍似前时公道造作,余者多系搀杂坏物,用颜料染成。此种弊端势必至生意全坏而后已。其一种搀法尚不损人,用茶末杂和米浆成丸,充珠茶发卖。另有一种极坏之法,并非用茶叶一类之物,即用各种坏料搀入茶叶内销售。近被美国海关拿获不少。此种情形如果国家能力加整顿,实于生意大有稗益。” 1897年,安徽茶厘局总办程雨亭指出,“本年休宁县茶五十九号,只向来著名之老商李祥记、广生、永达等号试实可信。歙县三十余号不做阴光者,盖寥寥难可指数。……又浙江平水绿茶,洋销颇广。近年阴光渲染,闻较徽茶尤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茶叶竞争的失败已经是必然的了。
日本茶叶生产、出口成本比中国低,是其战胜中国茶叶的第三个原因。首先,日本产茶区距离茶叶出口港比中国近。日本是岛国,国土狭小,产茶区到出口港都不远;中国幅员辽阔,许多产茶区都在内地,远离出口港。这一方面使得日本出口茶叶运费比中国少,另一方面也导致日本茶叶出口商和茶农之间的中间环节比中国少。“在日本,茶叶也是由外国人装箱,……他们在横滨,长崎和神户有自已的烘焙行,由于这些地方几乎位于产茶区的中心,所以他们与种茶人之间的商贩很少。”其次,日本出口茶叶的税收负担轻于中国。据赫德的报告说,日本的茶叶出口关税每百斤只有银柒钱贰分或银元一元,只相当于中国茶出口税的四分之一。而且日本茶叶没有厘金负担。中国出口茶叶仅条约规定的出口关税和子口税两项就达到每百斤3.75两白银,如果加上各种内地捐税、厘金,每百斤茶叶要负担的明文规定征收的捐税都在5两左右。如果再考虑到各种官吏的勒索,华茶的负担就更加严重。由于日本茶叶的成本大大轻于华茶,就使日本茶叶能够以比华茶低的价格竞销。在这种情况下,同样品质的中国茶往往竞争不过日本茶。如在北美市场上,“日本茶出口税不过每担一元。其叶颇似中国之嫩熙春,在外洋销售亦即因税轻可以比赛中国嫩熙春。而中国之嫩熙春因有此日本茶即更难销售,所得之价甚至不能到本。”
近代中、日两国对美国茶叶出口竞争是在当时国际贸易中的一个局部事件。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近代国际茶叶市场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茶叶市场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过去中国一家供应全球茶叶需求变为中国、印度和日本三个主要茶叶出口国的激烈竞争。在竞争中,国际茶叶价格不断下跌。茶价下跌暴露了中国茶业中的各种弊端,引发了华茶出口由盛转衰。同一时期,日本茶业也在许多方面遭遇了和中国相似的困境,但日本明治维新为资本主义经济在日本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在明治政府的积极干预和扶持下,日本茶叶出口在美国市场取得对中国茶叶的决定性胜利,挤占了中国在美国的绿茶市场,度过了茶价下跌的危机。此后,日本茶业经济逐步走上资本主义的现代化生产之路,实现了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