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向5G应用的交指型滤波器的小型化设计
2019-10-22杨清清叶志红唐小龙马晋毅
杨清清,李 云,叶志红,蒋 欣,唐小龙,杜 波,马晋毅
(1.重庆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重庆 400065;2.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六研究所,重庆 400060)
0 引言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需采用滤波器滤除干扰、衰减噪声等功能。随着5G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手机需支持的频带数目上升,一款手机中需用滤波器数量也在不断上升。2018年12月,我国已完成了5G中频段的划分工作,国际上高频26 GHz、28 GHz、39 GHz逐渐趋于共识。然而频段越高,意味着波长越短。为避免不必要干扰,则需要性能更强大的滤波器。除高性能的要求,目前在滤波器研究中,小型化、易加工、易集成等方面也已成为其主要研究方向。交指型滤波器是由两组平行耦合线谐振器阵交叉组成的一类滤波器[1],这类滤波器可靠性高,结构简单,易制造,第二通带中心高于3倍中心频率,高端抑制好,且便于小型化研究[2]。因而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滤波器设计
双层交指型滤波器以高阻硅(介电常数εr=11.9,介电损耗tanδ=0.002)作衬底材料,采用了双层硅基结构,中间为金属电极层[3]。为减小滤波器体积,分别在上、下介质层中加入了空气腔,该结构可减小滤波器指条间的耦合强度。在一定程度上腔体深度需小于介质层厚度,以保证滤波器器件的物理强度。
传统双层交指型滤波器通常将输入、输出端口设计在中间的金属电极层上,微带线抽头一端与滤波器最外端指条相连,另一端与外部电路相接,微带线两侧分别有一个接地的金属通孔。为方便信号的馈入、馈出,下层介质层比上层介质层略长。本文设计的交指型滤波器选择金(Au)作为微带信号线的材料,通过上介质层的金属通孔将输入、输出信号从金属电极层引至最上层金属层,并减少了抽头微带线两侧的金属通孔,上、下介质层及金属电极层长度一致,形成了完全封闭的腔体结构,减少了辐射损耗,有效屏蔽了外部电磁环境对其内部结构的干扰。在有效地减小了滤波器的体积的同时,还保证了其良好的带通带阻特性。
2 仿真实例
2.1 设计步骤
交指型滤波器的设计一般分为网络综合法和耦合系数法[4-5]。网络综合法设计过程复杂,因此,本文采用耦合系数法进行滤波器的设计,主要有以下步骤:
1) 根据设计指标,确认低通原型及滤波器级数。
2) 计算低通原型滤波器的归一化集总元件参数值、两相邻谐振单元的耦合系数ki,i+1及外部品质因数。
3) 确定滤波器的初始物理尺寸。
4) 建立耦合模型,根据kij(kij为第i根谐振杆与第j根谐振杆间的耦合系数)确认相邻谐振器的间距。
5) 建立完整滤波器模型,进行仿真及优化,直至各项参数指标达到目标值。
2.2 HFSS仿真与优化
本文滤波器设计中心频率f0=25.875 GHz,通带内插损小于2 dB,回波损耗大于15 dB,f0±4.625 GHz处抑制大于30 dB。根据设计指标,本文选用通带波纹为0.01 dB的7阶切比雪夫低通原型滤波器。查文献[6]可得各元件归一化集总元件参数值g0,g1,…,gn。根据所得的归一化元件参数值可得kij及外部品质因数Q,即
(1)
(2)
(3)
式中:BWF为滤波器的相对带宽;Qe1、Qen为滤波器的外部品质因数。所得关键参数值如表1所示。
表1 归一化集总元件参数值、耦合系数及Q值
在仿真软件HFSS中建立耦合模型,进一步确认谐振器尺寸、耦合系数和谐振器耦合间距的关系曲线[7]。根据初始物理尺寸建立完整的滤波器模型。为对比传统输入、输出与优化后输入、输出设计在滤波器结构、性能等方面的区别,分别建立了两种模型进行仿真优化,其物理结构分别如图1、2所示。为简便计算,计算初始尺寸时忽略交指型滤波器中非相邻谐振单元间的耦合,且在建立模型时在谐振杆一端添加了接地孔,因此,滤波器的实际物理尺寸与初始计算值略有不同,需通过HFSS进行参数优化,使仿真结果达到要求。
图1 传统七阶双层交指型滤波器结构示意图
图2 小型化后输入、输出结构示意图
最终,优化后的传输系数S11及S21仿真曲线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两款滤波器模型最终仿真结果均符合设计要求:通带为24.25~27.5 GHz,带内插损小于2 dB,带外抑制优于35 dB。且其S21曲线趋势基本相符,通带内回波损耗均大于20 dB,无显著差异。
图3 优化后仿真曲线
2.3 优化尺寸及分析
优化后,两类滤波器模型主要尺寸参数如表2、3所示。图4为传统结构滤波器模型主要结构参数。图中,W为谐振器的宽度,Li为第i根谐振器的长度,s为谐振器间距,si,i+1为第i、i+1根谐振器间的间距,Lt为抽头位置。上、下金属层厚均为2 μm,金属电极层厚3 μm,介质层厚0.41 mm,空气腔深h=0.1 mm。该滤波器模型最终设计尺寸为6.712 mm×1.874 mm×0.827 mm。
表2 传统结构滤波器主要结构参数
表3 小型化结构滤波器主要结构参数
图4 传统输入、输出结构滤波器主要结构参数
图5为小型化后滤波器的主要结构参数。图中,L0为抽头与外侧金属边缘的距离,代表了通孔位置。放大后,金属通孔结构如图6所示。图中,a、b分别为抽头处金属通孔的宽度与长度。上、下金属层厚均为2 μm,金属电极层厚3 μm,介质层厚0.41 mm,h=0.1 mm。该滤波器模型最终设计尺寸为5.098 mm×1.873 mm×0.827 mm。
图5 小型化后七阶双层交指型滤波器主要结构参数
图6 抽头金属通孔尺寸参数
比较两款滤波器的仿真结果及最终尺寸可知,将输入、输出通过金属通孔引至最上层金属层,小型化后滤波器体积减小了约24%,而各方面性能基本不变。
2.4 重要参数变化对滤波器性能影响分析
针对本文提出的小型化结构仿真模型,对抽头处通孔和空气腔的部分重要参数进行了参数扫描,并通过仿真曲线判断分析其对滤波器性能可能产生的影响,总结其变化规律。
2.4.1 抽头处通孔位置对滤波器性能影响分析
保持滤波器结构及其他参数不变,通过改变L0的数值来改变通孔位置,仿真结果如图7(a)所示。当其余参数不变时,通孔距离外侧金属边缘越远,即距离第一根谐振器越近,通带内S11仿真曲线左边带矩形度越高,右边带矩形度越低。
图7 通孔对滤波器性能影响
2.4.2 抽头处通孔形貌对滤波器性能影响分析
保持滤波器结构及其他参数不变,仅改变通孔宽度a,仿真结果如图7(b)所示。此时a越大,其面积越大,通带内S11仿真曲线左边带矩形度越高,右边带矩形度越低。保持滤波器结构及其他参数不变,仅改变通孔长度b,仿真结果如图7(c)所示。当通孔a一定时,b越大,其面积越大,通带内S11仿真曲线左边带矩形度越高,右边带矩形度越低。
保持滤波器结构及其他参数不变,当通孔横截面面积一定,即当a与b之积(ab)一定时,仅改变a、b值,仿真结果如图7(d)所示。当a/b值越大,通带内S11仿真曲线左边带矩形度越低,右边带矩形度越高。
2.4.3 空气腔深度对滤波器性能影响分析
保持滤波器结构及其他参数不变,仅改变h,仿真结果如图8所示。当空气腔面积一定时,增加h,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右移,同时仿真曲线左边带矩形度降低,右边带矩形度增加。
图8 h对滤波器性能影响
综上可知,抽头处通孔的位置及形貌主要影响滤波器的矩形系数及回波损耗,h主要影响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和矩形系数。在使用HFSS对滤波器进行优化时,利用这些特性可优化滤波器仿真结果。
3 结束语
针对5G无线通信毫米波频段的发展需求,小型化、高性能、易加工及易集成等方面已成为滤波器的主流研究方向。交指型滤波器因其可靠性高,结构简单,易制造,可用于集成化等优点,已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设计的交指型滤波器通过上介质层的金属通孔将输入、输出信号从金属电极层引至最上层金属层,形成了完全封闭的腔体结构,其仿真结果满足设计指标:通带为24.25~27.5 GHz,带内插损小于2 dB,带外抑制优于30 dB。滤波器最终设计尺寸仅为5.098 mm×1.873 mm×0.827 mm,比传统输入、输出结构的滤波器模型体积减小了约24%,在满足小型化需求的同时,也保证了各方面性能基本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