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态文本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9-10-22王小英郑佩芸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语篇可视化模态

王小英, 郑佩芸

(1.喀什大学 外国语学院,新疆喀什844006;2.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文理学部,上海201209)

0 引言

阅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活动,如读书、看报、欣赏诗歌和散文,等等。阅读在外语教学中更是如此,人们可以通过阅读增加识读词汇量,获取所需信息,提高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Halliday[1]认为人类交流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语言只是其中一种,人类从来就不是只通过语言进行交流的;书面语篇除了语言之外,还可通过图像、图表等来表达意义。当前这种多模态性的交流方式也被逐渐引入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中,如仿杂志印刷版式的教材文本、可视化图表、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图文)等多模态性资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发挥作用。同时,许多国内外著名学者对多模态性的外语教学进行了研究[2-6],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此外,教科书是集文本、图像等资源于一体的多模态文本载体,其除文字外,还将图像、图表及颜色等视觉模态纳入考虑范畴,使其符合学习者的接受心理和认知规律[7]。本文以多模态符号学和知识可视化理论为基础,旨在构建一个适合在大学英语阅读课堂中运用的多模态文本激发学生的多模态识读能力的理论模式。以此为基础,探讨多模态文本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具体应用过程,力图运用不同视觉模态文本协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多模态识读能力,从而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理论基础

1.1 多模态符号学

模态是指人类通过感官(视觉、触觉等)与外部环境(人、动物等)之间的交互方式[8],即人类通常通过模态感知意义与表达意义。模态是用于表征和交流意义的社会文化资源。多模态(multimodal)是指同时运用两种或以上的模态、两个或以上的符号系统[9]。多模态符号学主要是基于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符号学理论,认为社会实践生活中的意义表达、信息传递与语言交际除了语言文字外,多重符号模态也可以表达[10]。Halliday[10]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系统(social semiotic),即表义系统。表义符号系统除了语言之外还有声音、图表、音乐、舞蹈等,这些非语言符号系统与语言共同实现社会意义。也就是说,现代书面语篇的构成除了语言之外,还有图表、图像等多重符号复合话语,以此来共同实现语篇意义的表达。除此之外,单一模态不足以清楚表达话语者的意义,需要利用多种模态来补充、协同、辅助、强化等,以使其充分感知意义和表达意义[9],其作用旨在说明话语意义的完整性。多模态文本是由文字和视觉符号模态资源交互建构而成。其中视觉模态资源有图像、图表、图文、颜色、印刷体式等多种资源,其目的是调动学生多样化的视觉模态协同运作参与文本学习,以此增强多模态识读能力。

1.2 知识可视化

知识可视化(Knowledge Visualization)是在科学计算可视化、数据可视化和信息可视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领域,应用于视觉表征,可以促进群体知识的传播和创新[11]。在知识”可视化2004定义中[12],认为“知识可视化”是研究如何应用视觉表征改进两个或两个以上人之间复杂知识的创造与传递的学科。也就是说,知识可视化是指所有可以用来建构和传递复杂见解的图解手段。定义不仅描述了知识可视化领域的研究内容,同时也指出知识可视化的形式是各种图解手段。知识可视化的图解手段是指图解形式的视觉表征在知识创造和传达中的应用。图解形式的视觉表征有思维导图、概念图、圆圈图、流程图等多种图解手段[13],其中圆圈图是通过提供情景信息,展示与一个主题相关的先前知识来进行头脑风暴[11],让学习者通过圆圈图大致了解文本背景知识和挖掘与文本主题相关的潜在信息,从而激发学习者对文本学习的兴趣和促进学习者的发散性思维。而思维导图是将原本错综复杂的知识信息转换成可视化的、清晰简明的发散性网络图[13],其目的是通过思维导图将文本内容构建一个合理而清晰的脉络,突出文本内容的重难点、记忆点、明确文本内容的主次、提炼文本的中心思想,从而有助于学习者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空间智力的开发,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技能和学习效果。

2 多模态文本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必要性

2.1 传统语篇文本的弊端

读者阅读语篇是为理解语篇,从语篇中获得所需信息[14]。然而,在传统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许多大学选取的教材仍然是以纯文字语篇为主,极少选取多模态式文本语篇,且语篇内容难、偏、繁、旧等,这不仅增加了教师在备课环节的时间成本和上课环节的难度,而且使学生对纯文字语篇的阅读教学产生视觉疲劳、阅读钝化和畏难情绪等,从而丧失对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的主动性,使大学英语阅读课堂成为教师主动讲授知识点,学生被动接受、应付考试的一种传统模式教学。

另一方面,随着技术信息延伸到教育领域,英语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以多媒体为主的教学手段,如创客教育、翻转课堂、智慧课堂、慕课(MOOC)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被引进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引入正悄然地改变学生的传统思维学习方式、语言表达模式和英语阅读的欣赏视角,也掀起了教育的改革新浪潮,也为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当前教育中占据了较重要的地位,又受不同地区的学生和教师群体、教学环境和设施的差异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使得教师不得不选择传统的阅读语篇文本来进行教学。因此,迫切需要把多模态文本引入阅读语篇中来改善这一弊端。

2.2 时代发展的需求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英语成为全球通用语言,每天都有大量的英语材料以多模态的形式在全世界范围上传、下载、发布和传递。人们随时随地掌握和了解最新信息、最新知识已成为全球化时代的必然趋势,那么直接阅读英语材料就成为人们获取最新信息和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其中包括我们每天都在阅读报纸、杂志、广告、招贴画、故事书、教科书、活页文选、百科全书、说明书、计算机界面时,甚至在其界面交互时都是以多模态式出现的[4]。因此,多模态式在全球化的现代语篇中的影响日益显现与增强。

另外,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师+书本+黑板”这种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因此,以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等为主的多模态资源手段在外语教学课堂中得到极大的发展。图像、音乐、动作、舞蹈、色彩等多模态资源被广泛应用到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并使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学生多模态识读能力增强。此外,传统的纯文字语篇教学模式因其单一的模态特性不仅难以给读者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且不能表达语篇文本内在的丰富含义,难以使读者与作者思想相碰撞而产生共鸣。因而,多模态文本教学模式在时代发展的需求下成为现代外语教学课堂的一种需要。

2.3 培养阅读兴趣的目的

时代的发展促使学生利用多模态教学模式来增强识读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阅读兴趣是指读者发自内心地对阅读内容有兴趣,希望通过阅读去了解某些知识或内容。传统的阅读教学大部分关注纯文字文本语篇而忽视其他非文字文本模态,把重点放在如何有效地快速提高学生的读写技能上,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以“满堂灌”的方式教授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单调,更别说高效、快速、准确地掌握文本写作技巧和培养阅读能力了。而多模态文本是由文字和图像、印刷版式、色彩、知识可视化表征等视觉模态交互构建而成的,它使抽象、难懂、晦涩的纯文本内容通过多样化的视觉模态表达出来,旨在使学生快速地了解文章的知识背景和确定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结构和明确中心思想,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果,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在多模态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须运用视觉多模态资源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将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起来,才会有阅读意愿,从而主动运用多模态阅读策略达到阅读理解的目的,否则,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障碍时,学生比较容易放弃继续阅读的意愿。总体而言,多模态文本教学对阅读兴趣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培养阅读兴趣可以通过学生选择有趣而合适的多模态文本来阅读材料,也可以使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主动参与、仔细观察、全面思考等,以此来提高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态度。

3 多模态文本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3.1 传统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以喀什大学2017级大学英语A2-1班为例。该班有6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采用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册。每单元有2篇课文即Passage A和Passage B。主讲内容为Passage A,主要包括课文的词汇短语、语法焦点、和课文内容分析;Passage B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文。本学期共64课时,每个单元的学习时长为5课时,每节课时间45 min。教学流程如表1所示,所使用的教材为纯文字文本。整个教学过程由于班级人数和课时的限制,学生被动消极接受,甚少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学习效率十分低下。

3.2 多模态文本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操作策略

基于传统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和探索,逐渐深化多模态文本教学模式,笔者以教材Unit 2“Nobel Prize Winner”中的 Passage A “Einstein’s Compass”为例,旨在通过学情分析和教学内容分析、多模态文本教材资源分析、多模态文本教学流程和监控、多模态文本教学作业布置与反思来构建多模态文本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操作策略,希望能为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表1 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流程Tab.1 The process of traditional English teaching mode

3.2.1 学情分析与教学内容分析

首先,教师对A2-1班学生进行学情分析。该班学生英语基础良好、思想活跃,能合理使用跳读(skimming)和略读(scanning)对阅读的文章进行分析和理解,同时也能利用网络查阅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信息进行提前预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强。

其次,教师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内容包括教学材料、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一是教学材料。“Einstein’s Compass”为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的内容是爱因斯坦因指南针的指针指向问题激发了他将空间和时间联系起来思考问题,由此发现了一种崭新的物质状态。二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掌握本课的核心词汇及重点短语和句型;教学难点是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不同的多模态阅读材料。三是教学目标,包括:①知识目标,即掌握本课的核心词汇及短语,如stir、intellect、invisibility、condense、push for、in no way等。②能力目标,运用已掌握的跳读(skimming)和略读(scanning)技能抓住文章的中心或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运用阅读技巧掌握文章的事实细节等。③情感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多模态文本形式阅读材料并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培养学生的多模态识读能力。四是教学方法。本课是以多模态阅读文本为主的阅读课,上课时间计划为90 min(2课时)。教师将以 Pre-reading、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的学习流程向学生示范如何通过多模态文本开展阅读材料的学习。学生通过圆圈图、仿杂志印刷体式模态纸质文本、思维导图等多模态文本来学习,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3.2.2 多模态文本教材资源分析

多模态文本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主要是利用视觉模态资源、可视化表征等多模态与文字交互的文本模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对符号模态信息的接受能力,培养学生对多模态符号文本的识读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自主阅读时利用所学的策略或技巧帮助自己理解阅读,同时也能够使他们通过策略对所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质疑和思考,这样的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终身受益。在 “Einstein’s Compass”这篇文章中,多模态文本类型资源主要是以文字和多模态视觉符号、可视化表征模态交互而成的模态文本,即仿杂志印刷体式的模态纸质阅读文本、借助幕布制作的与Passage A内容密切相连的圆圈图、思维导图等可视化表征模态文本等,如图1所示。Passage A文本模态主要有4类。圆圈图和思维导图属于知识可视化表征模态文本类型,主要是把文本转换成可视网络图形来表达话语含义。“图片+文字”文本和印刷版式文本属于视觉符号模态文本,是调动读者的视觉感官与文字进行交互阅读的阅读材料文本。此外,教师在运用多模态文本进行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教学环境。

图1 多模态文本类型Fig.1 Multimodal text-types

3.2.3 多模态文本教学流程与监控

多模态文本教学模式结构如表2所示。其流程有3个环节: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Pre-reading”教学环节包括教师简要介绍什么是多模态文本、如何使用多模态文本开展阅读材料的学习;然后发放准备好的Passage A多模态教材文本即圆圈图文本、印刷版式的多模态文本等,告诉学生将采用多模态文本来开展阅读材料学习,并要求学生完成课后附带的10个阅读问题(这些问题与课本后的习题一样,采用多模态文本来呈现)。这一阶段主要是帮学生做好心理准备,配合教师指令,学习新的阅读方法。因此,教师要在该环节引导并说明使用多模态文本的意图。

表2 多模态文本教学模式结构Tab.2 The structure of multimodal text teaching mode

“While-reading”教学环节主要以多模态文本进行阅读材料学习。教师在此环节要对学生进行深入启发和引导。第1步利用圆圈图对主题内容进行头脑风暴,使学生了解教学内容的背景知识,通过“5wh-”对主题内容提出疑问:他是谁?他来自哪里?他是个怎样的人?他提出了什么著名的理论?什么时候他的创新思维达到了巅峰?第2步是用“图片+文字”文本让学生通过图片和关键词来推断文章大意与主题。第3步用印刷版式文本,该文本是利用仿杂志编排对文章的重难点词汇、短语及句型用双引号、加粗、下划线、有色字体等各种视觉模态符号强化阅读内容,使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掌握文章重难点知识目标。第4步采用思维导图的文本设计,把复杂的文本内容转化成脉络清晰的可视网络图,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明了各个段落之间的内在关系。最后,在前4步的基础上仔细阅读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后练习题。

“Post-reading”教学环节是通过多模态文本材料学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且讲解和订正课后习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小组进行对话,有利于学生调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积极参与讨论,也使得其思维能力得到训练。

3.3 多模态文本教学的作业布置和反思

布置作业主要是为了巩固和深化本节课所学内容、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程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新知识的迁移能力。由于课程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多模态文本教学的作业与传统的课后作业是不同的。根据多模态文本教学模式来布置作业,教师把提前准备好的Unit2中Passage B的文章“The Wake-up Call from Stockholm”以多模态文本的形式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课后自主用教师教授Passage A的流程模式完成布置的作业,其目的是检视学生对多模态文本教学模式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对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和灵活多样的作业形式产生学习的自主性和适应性,从而挖掘学生潜在的自主多模态识读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师的阅读教学效果显著提升,且使英语阅读教学的趣味性与互动性大大增强。

课后,教师对课堂设计和教学流程进行回顾和反思,并为下次课堂教学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通信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以及网络通信平台如班级QQ群、微信群等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也可以通过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评来检视多模态文本教学模式是否可以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起到一定的作用。最后,写出进一步值得改进和思考的课程计划,从而提高教师的阅读教学水平。

4 结 语

经过一学期的多模态文本试点实践教学,并和传统的单一文本教学相比,笔者发现多模态文本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识读能力。因此,多模态文本教学为探索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新的方法。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多模态文本在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中还存在不足和缺陷。其一,多模态文本并不能解决英语阅读课中的所有问题,它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阅读教学。其二,它对教师和学生都是极大的挑战,能否取得预期效果,还要考虑其他很多因素。例如,教师需要转换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而且学生也应该积极将阅读对象扩展到除语言文字模态外的各种模态,以此增强英语阅读的识读能力。对此,一方面,如何在大学英语阅读课上恰如其分地应用多模态文本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多模态阅读识读能力,这需要更多的一线教师接受并采用该模式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以此来证实该模式的可行性及可能达到效果。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应根据多模态文本的特点,充分结合实际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考虑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与多模态文本教学模式的优势及弊端,将两种观点和教法有机结合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进而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

猜你喜欢

语篇可视化模态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
思维可视化
跨模态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初探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日版《午夜凶铃》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