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10-22陈阿真陈小苑陈兰珍
陈阿真 陈小苑 陈兰珍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2)
妇科腹腔镜手术是妇科疾病常用手术方式,但术后有一定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对患者的危害较大,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也影响术后恢复质量。下肢深静脉血栓是由于下肢深静脉内血流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所致[1]。本病发展迅速,若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病情可迅速蔓延至整个下肢深静脉主干,若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而死亡,因此临床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十分重视。集束化护理干预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手段,通过制定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管理方案,评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监控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能达到有效的预防效果[2]。本研究进一步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7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76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1.7±10.2)岁;对照组376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2.2±10.8)岁;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原发疾病中,子宫肌瘤340例、卵巢良性肿瘤236例、妇科恶性肿瘤108例、其他疾病6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无凝血功能障碍、也无下肢深静脉血栓表现、自理能力良好;排除有其他器官病变的患者,排除有手术禁忌、精神异常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疾病类型、手术方式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后常规告知患者及家属康复要点,协助患者进行早期床上被动活动,每1~2 h翻身1次,待麻醉消失后指导患者进行主动床上活动,拔除导尿管后视情况进行下床活动。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术前:①成立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小组。由科室护士长、责任护士组长、责任护士组成三级质控管理体系,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纳入科室护理专科敏感性指标,并制定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对全科护士进行血栓知识的培训及考核,使护士熟练掌握预防血栓相关的方法。②筛选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妇科恶性肿瘤患者、60岁及以上肥胖患者、胚胎植入后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长期卧床患者等均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4],在患者入院后进行caprini评分,进行风险预测,0~1分为低危,建议患者进行早期活动。2分为中危,3~4分为高危,建议患者进行药物预防或者物理预防,5分及以上为极高危,建议患者同时进行药物预防和物理预防。向高危患者发放《血栓危害健康处方》,主动向患者讲解血栓形成的原因,让患者及家属主动配合,平时让患者多做运动,及时补充水分,如感到不适,要立即通知医护人员。术后:①再次进行caprini评分,对高危者进行物理治疗(双下肢气压泵治疗)或遵医嘱用药,主动沟通,采取预防措施。②制定科学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措施。当患者回到病房后,可指导患者进行足趾的屈伸运动,患者清醒后,鼓励主动运动,每2 h进行一次床上翻身及按摩,这样可以有效的改善肢体血液循环,也可以抬高下肢(20°~30°),不要在小腿下面垫枕,以免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依据患者术后24 h的身体情况,可早期进行下床活动[5]。高危者出院后,指导仍需进行主动运动,每天自行步行活动至少5 h。③饮食护理:患者术后禁食期间,应给予充足的营养液及补液,满足患者的机体需求。可以进食后指导患者多饮水和果汁,饮食以高维生素、含丰富纤维、低脂的食物为主。④药物护理:对于恶性肿瘤、年龄大于60岁以上或caprini评分极高危的患者,术后第1天开始即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钠,0.3 mL/d皮下注射,连用7 d,每3 d检测1次凝血功能,并密切观察下肢情况变化。⑤穿刺护理。一旦发现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要禁止患肢活动,以卧床休息为宜,避免下肢穿刺[6]。同时观察患者有无双下肢疼痛、肿胀、发热等情况,必要时需要测量患者的双下肢体定点周径。叮嘱患者进行双下肢保暖,避免冷刺激造成的静脉痉挛。⑥其他护理。患者术后长时间卧床会引起便秘,可以给予缓泻剂,保持患者大便通畅,避免患者用力排便导致的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3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后复查凝血功能各指标,包括PT、TT、APTT、Fg、INR;采用自制量表评估护理质量,包括手术知识宣教、术后运动指导、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措施,以及护理满意度,每项10分,得分越高则表示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见表1。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1%(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见表2。观察组护理后PT、TT、APTT、Fg、IN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见表3。观察组手术知识宣教、术后运动指导、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措施等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的发生率为4%~10%,会引起血栓后综合征和肺血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是临床术后预防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血流缓慢、血液呈高凝状态、静脉壁损伤是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三大因素。妇科手术后盆腔血流缓慢,周围静脉扩张,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血液无法在肌肉收缩状态下回流,导致小腿深静脉血栓较为常见[7]。集束化护理干预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设立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小组,并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纳入专科护理敏感指标进行管理,制定针对性的护理策略,特别强调术后早期的肢体活动,在不同时间逐步从被动活动过度到主动活动,促进静脉回流,其次对高危患者及时采用抗凝药物、做好静脉穿刺护理,能进一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升术后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确切,能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